而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將琉球納入其版圖之下,並於1879年對抗清廷爭奪統治權時,以武力強迫琉球改製為衝繩縣,派遣陸軍400餘人,憲警人員100餘人及內務大臣鬆田道之駐紮當地。同年3月13日,尚泰國王被迫放棄王宮,逃匿至兒子尚典的官邸,2個月後又被強製移居東京,謁見明治天皇,受封為日本侯爵,直到死後才被運回故裏安葬。
德英兩國君主會商結盟事宜
8月23日。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因參加弗裏德裏希(1888年去世)遺孀的喪禮,在卡塞爾附近的威廉高地宮殿會晤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提及德國與英國聯盟的可能性。
德皇強硬要求英國國會通過與三國同盟(指1882年德國、意大利與奧匈帝國之間秘密簽署的聯合防禦協定)結盟時,不可含糊其詞。
北京條約結束義和團起義
9月7日。中國同12個國家簽署條約,正式結束了義和團運動。以一個秘密團體為先鋒,並由成千上萬名農民支持的起義終因缺少武器和訓練不良而失敗。中國必須賠償7·39億美元,並允許外國列強屯兵北京和一些主要港口,必須接受經常對西方國家有利的一係列貿易協定。這一條約削弱了皇太後慈禧的控製權。慈禧曾支持這一起義,並把起義看成是全國性保守運動的一部分。馬京利遇刺身亡
9月14日。美國第二十五任總統馬京利因傷重不治,在紐約水牛城的朋友家中逝世。8天前,他在音樂聖堂的泛美展覽會中舉行歡迎會時,被一名28歲的無政府主義者刺殺。刺客柯羅哥茲當場被捕,第二天便伏首認罪。而繼任總統職位的是現任副總統蕭道爾·羅斯福,他曾於1899~1900年出任紐約州州長。在宣誓就職典禮之前,羅斯福蒞臨前任領袖的停柩處,默哀致敬,並在宣誓詞中嚴肅地表示“我希望說明,我的目標是繼續發揚馬京利總統為我們摯愛的國家之和平、繁榮與榮耀所定下的政策”。
西非阿善提王國覆亡成為英國殖民地
9月26日。西非阿善提王國因抵抗英軍失敗,結束了300年的王國曆史,成為英國殖民地。
15世紀以後,黃金海岸(在1957年獨立,即今加納海岸)先後有葡萄牙、英國、荷蘭、丹麥等歐洲國家至此爭奪黃金與奴隸貿易的主導權。最後,在英國贏得這場貿易戰爭的勝利後,又開始實施它的殖民政策,對遠自17世紀末即統治加納森林地帶的阿善提王國進行武力壓迫。現在,這片森林仍落入英國手中。
英殖民大臣張伯倫為波耳戰爭辯解
10月25日。英國殖民大臣約瑟夫·張伯倫在愛丁堡的一次演說中表示,英國政府為避免與波耳人作戰,已作到仁至義盡的地步。他認為英國對波耳人提出的條件比任何國家對敵方提出的條件都要優惠,但由於波耳人一味堅持作戰,迫使英國不得不采取最強硬的措施;並聲明,凡是認為英國今日之舉是野蠻殘酷行為的國家,英國政府也可以在其曆史中找到同樣的例證。
屢遭失敗的布爾人遊擊隊繼續抵抗英軍
11月30日。布爾戰爭已持續了兩年多,目前仍沒有停火跡象。英國人控製了南非的一些城市。但基欽納勳爵未能抓到所有遊擊戰士,也無法摧毀他們的決心。
布爾人將領博塔·迪·韋特和斯穆茨似乎在全國各地頻繁活動,他們的軍隊突襲英軍後便消失在草原裏。為了保衛鐵路及通訊線路的安全,基欽納企圖沿路修築碉堡,但卻失敗了。布爾人的遊擊隊穿過這種不嚴密的防禦工事,一次又一次地襲擊外圍的英軍駐地搗毀他們的通訊站。他們進行突襲後,英國人很難找到他們的蹤跡。英國人靠手中的地圖,永遠也不會像布爾人那樣熟悉農村的每一寸土地。
今年早些時候,基欽納表示他的唯一心願就是將國內的布爾人掃蕩幹淨。他的軍隊開進布爾人居住區,把包括婦女和兒童在內的布爾人都趕到集中營。數以千計的家庭披看管起來。據報道,大批的婦女、兒童已餓死。與此同時,英國殖民大臣張伯倫聲稱布爾人拒絕了合理的投降條件。他警告說,基欽納可能會運用更加嚴厲的手段打敗布爾人。還會有比集中營更加嚴厲的手段實在令人難以想象。
英國同意將運河權交給美國
11月18日。通過今天簽訂的第二個海約翰—龐斯福特條約,英國同意美國在中美洲修建並管理運河的權利。但是,這項條約規定,運河必須保持中立,必須在同等條件下對兩國的船隻開放。如果不是美國參議院對第一個海約翰——龐斯福特條約提出修正案,美國早就得到條約中提到的大多數權利了。1899年,國務卿海約翰同英國大使龐斯福特勳爵就蘇伊士運河有關規則達成了第一個條約。第一個條約中最重要一條就是不可在運河地區設防。美國參議院堅決主張在中美洲地區的運河設防,因此對這一條約提出修正案。英國拒絕接受修改過的條約。今天簽訂的這一條約,沒有明確地禁止沿運河設立軍事設施。但據報道,雙方覺得滿意的是,雙方都不讚成提出這個問題。
李鴻章病逝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