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文學之星(1)(1 / 3)

教育世界

我國最早的教育專業刊物。發起人羅振玉,主編王國維。撰稿人有張元濟、羅振常等。1901年5月在上海創刊。創刊宗旨是“當今世界,列雄競爭,優勝劣敗,欲圖自存,非注意教育不可,因此,特將最近教育學說編譯,並定名為《教育世界》”。初為旬刊,後改為半月刊。該刊起初主要刊登譯述,第69期起擴充為論說、代論、視學報告、文牘等欄,刊登有關教育的言論、章程、調查報告、教授訓練、學校管理、學製、教育史、傳記等,介紹中外教育思想和教育製度。還詳細評介歐美日本各國的學製、教育法令、法規、教授方法、各種教科書及世界教育名著等,是20世紀初西方教育思想。

順天時報

日本人在中國出版的中文報紙。1901年10月在北京創刊。初名《燕京時報》,日本人中島真雄創辦,得到日本近衛公爵支持。日俄戰爭期間,大造反俄輿論。1905年3月由日本駐華公使館接辦,成為日本外務省控製下的言論機關,上野岩太郎接任社長。1912年改由龜井陸良任社長。1917年後由渡邊哲信等繼任社長。言論囂張,始終代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勢力利益,支持親日軍閥,幹涉中國內政。在中國許多城市駐有記者、通訊員,廣泛搜集各方麵情報。除出中文日報外,還增刊英文雜誌。遭到中國人民強烈抵製,多次發生報販拒賣、郵電工人拒寄事件。1930年3月27日終刊。

北洋官報

1901年12月25日在天津創刊。日刊,每期8頁1冊。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創辦,為直隸地方當局的政府官報。主要刊登上諭、奏折、文牘等官方文書。也登載時務及農學、工學、商學等知識性文章。有新聞欄目,刊載京、津和外國、外省新聞。此外還刊登廣告和時事風景畫。1907年出至第1817期。讀者不多,主要為各級官僚和士紳。

上海泰晤士報

一譯《泰晤時報申報》,在上海出版的英文報紙,1901年創刊。民國前發行人先後有鮑爾(FrankB.Ball)、格雷(WillsP.Grey)、梅特蘭(FrankMaitland)和東方印刷公司(OrientalPress)、福開森(JohnC.Ferguson)和歐西(JohnO’shea)。並曾接受清江蘇巡撫的津貼和日本的津貼,先親俄,後轉親日。1914年成為英國人的報紙。抗日戰爭開始後為日本所收買,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由日本接辦。1945年抗戰勝利,由國民黨政府接收,改名《自由報》(ShanghaiHerald),繼續出版,嗣又改名為《自由論壇報》(ChinaDailyTribune),主筆李才,1949年停刊。

世界繁華報

晚清文藝小報。1901年4月在上海創刊。李伯元創辦。日出1張。欄目有本館論說、時事嬉談、滑稽、諷林、北裏誌、鼓吹錄、梨園雜刊、雜詩等多種。開小報分欄編排之先河。多為消閑性作品,也時有譏刺官場與時俗之作。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庚子國變彈詞》等名篇連載於此,1906年李伯元去世後由歐陽巨源主持,翌年歐陽謝世,再由任堇叔接辦。1910年3月13日因刊載蘇州妓女蟾月樓事被指控,報紙被迫停刊。

杭州白話報

清末影響較大、刊期最長的白話報。1901年6月20日在杭州創刊。初為月刊,後改旬刊、周刊。木刻石印。經理項蘭生。曆任主筆是鍾寅、孫翼中等。自稱“開民智和作民氣兩事並重。”設《論說》、《中外新聞》、《俗語指謬》、《俗語存真》等欄目。宣傳反帝愛國,主張社會改良,提倡辦教育、興學校、革舊俗、樹新風。1903年夏,由孫翼中任經理兼主筆,報紙轉向革命。由於內容改進,文字通俗,形式多樣,頗受讀者歡迎。不久,孫翼中加入光複會。該會首領陶成章、魏蘭等人來杭,都在這裏下榻,報館實際成為革命黨人的一個秘密聯絡點。1906年孫翼中離去,報紙漸失革命色彩。出至1910年2月停刊。

國民報

清末留日學生中較早宣傳革命排滿思想的刊物。1901年5月10日在日本東京創刊。月刊。編輯兼發行者署馮鏡如的譯名京塞爾。實際編撰人是秦力山、馮自由、王寵惠等。設《社說》、《紀事》、《譯編》、《西文論說》等欄目。宣傳反帝愛國,鼓吹革命排滿。針對梁啟超在《積弱溯源論》中提出的所謂革命就是“仇滿”的論調,第4期發表了章太炎的《正仇滿論》,予以批駁。這是20世紀初革命派與改良派進行論戰放出的第一槍。時人稱譽“留學界公然倡導急激言論者,此為嚆矢。”該報大部銷行國內,每期輸入上海逾2000份。旋因經費困難,同年8月10日,出至第4期停刊。後輯為《國民報彙編》出版。

王爺殿下

托馬斯·曼於1875年6月6日出生在德國北部盧卑克。

1901年,他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從此便成了世界文壇的巨星,1929年因這部小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