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奕、李鴻章及盛宣懷電奏清廷,請求對英年、趙舒翹處以死罪,否則聯軍統帥瓦德西即將率師西進。清廷命盛宣懷會同劉坤一、張之洞向各國講明,英年、趙舒翹不應論死,啟秀、徐承煜應先被釋放,然後再按律懲辦。
清廷任命世續為禮部尚書,阿克丹為理藩院尚書。
德國外交部通告呂海寰,和議未結以前,中國不能與他國及公司密約將土地銀錢利益相讓。
2月18日。清廷降諭旨給奕、李鴻章,稱關於懲辦“肇事禍首”的諭旨,定於2月21日頒布,2月24日實施,英年、趙舒翹一定要被處死,或被賜死;啟秀、徐承煜被索回後,由清廷自行正法。
楊儒向清廷報告與俄國商談東三省交地情況,稱俄國12款要求,可讓者已盡讓。
2月19日。清廷諭令停止賀年。本日是中國傳統陰曆年初一。過去,每屆歲首,官場中人照例應互相慶賀,外府各州縣官更須先後赴省叩賀各上司新禧,積習多年。湖廣總督張之洞認為正值國家遭受動亂之時,況且兩宮西幸西安,尚未返還京師,建議省略這一陋習。清廷接受這一建議,發布上諭,命令文武各官,一概不許到總督府慶賀,並讓各地方官也不要到省賀歲。
開平礦移交英商。開平礦務督辦張翼、天津海關稅務司兼開平礦務局總辦德璀琳與墨林公司代理人胡華簽訂《移交開平礦務局條約》,將礦產正式移交給英國墨林公司。
俄沙皇尼古拉二世回複中國國書,答應恢複滿洲原狀。
護理陝甘總督李延簫因為曾依附於毓賢,害怕遭到清廷的懲罰而自盡。
2月20日。德、法軍進攻廣昌。瓦德西對清廷2月13日發布的“懲凶”上諭不滿意,德國方麵決定在山西紫荊關至廣昌方向發動新的攻擊,以對清廷施加軍事壓力。本日上午,德軍先頭騎兵35人由插箭嶺繞至廣昌城西10裏北石佛村。駐紮在廣昌的清軍將領萬本華得知德軍前來,即率領全隊迎敵,並對德軍婉言勸阻。德軍竟然開槍射擊,清軍被迫還擊。雙方對戰10分鍾,德軍被擊退。下午2點,德軍調來600多名步兵和炮兵,與清軍相遇於城南三裏杏花村東。德軍開炮猛轟,清軍力不能支,退守艾河,德軍進入廣昌城。這場戰鬥,清軍傷亡數百人,百姓遇害10餘人。德軍死二人,傷10餘人。德軍騷擾廣昌城後,繼續西進,占領艾河。清軍退守到靈丘縣腰站村。
2月21日。清廷頒布第四道懲辦“禍首”諭旨。對清廷已頒布的三道懲辦“禍首”的諭旨,駐華公使團仍不滿意,再次給清廷施加軍事壓力。在全權大臣們的敦促下,清廷第四次頒布諭旨,被迫同意按照列強各國公使的照會,加重懲辦禍首。載漪、載瀾定為“斬監候”,加恩改為“發往極邊新疆,永遠監禁;英年、趙舒翹著即“賜令自盡”,並派陝西巡撫岑春煊前往監視;啟秀、徐承煜即行正法;徐桐、李秉衡免予再議。瓦德西見以軍事壓力進行威嚇的手段已經見效,遂下令暫停進攻。
德軍攻打山西安子嶺。繼昨日攻打廣昌後,德軍今日又帶領大批教民撲向安子嶺。當時守衛安子嶺的除了都司秀昆所部之外,又加派準補山西潞安協、都司王定邦協助。兩位都司沒有完全執行全權大臣要竭力退讓的命令,雖然都嚴令守軍不得輕易還擊,但德軍來勢洶洶,清軍實在忍無可忍,乃奮起還擊,與敵人激戰了5小時之久。無奈敵人槍炮精良,彈瀉如雨,清軍及團民死傷甚重,不得不退到山西五台縣長城嶺。這場戰鬥,清軍傷亡約250人,德軍傷亡很輕。
英國接管北京至山海關鐵路。俄國為了確保其在東三省的侵略權益,並防止與其他列強在北京附近發生軍事衝突,不得不同意交出直隸境內的鐵路。1899年英俄簽訂鐵路協定,將鐵路名義上移交給中國政府管理,但英國得保留山海關至牛莊鐵路的財政控製權。上月,俄德簽訂了鐵路移交協定。本日至27日,按照德軍參謀長施瓦茲霍夫和英軍巴羅將軍的協議,英軍從德軍手中正式接管了北京至山海關的鐵路。英俄對關內外鐵路的爭奪,至此暫告平息。
2月23日。美、德、荷、比四國公使組成“賠款委員會”,負責確定中國賠款原則。
駐上海的日本總領事小田切致電兩江總督劉坤一,聲稱日與英、德一致反對中國同意俄國獨享東三省利權,要求所簽訂的一切條約必須與各國共商。
2月24日。楊儒電告李鴻章,稱如果朝廷決意不與俄國另立約章,應先請旨收回全權之命,改歸北京公議。
山西藩司允升率清軍駐紮廣昌,準備抵抗德國侵略軍。清廷恐有礙和局,令該軍撤回山西境內,收兵扼守。但德軍仍不斷進犯山西邊境,清廷命令奕等勸阻德兵西犯。
德國統帥將津榆鐵路交給英軍管理。
2月25日。湖廣總督張之洞電奏清廷,稱俄約萬勿允許,請與各國從長密議。
清廷調崇善為綏遠將軍。
趙舒翹在西安自盡。2月26日,清廷在北京菜市口將啟秀、徐承煜斬首。
2月27日。上海道台袁樹勳遵從劉坤一、張之洞之令,要求屬下嚴行查拿“回天票”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