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的漫長曆史,可以從史前時代算起,那時的法國,沒有如今這般如畫的風光和地中海和煦的陽光。在半極地荒原那冷冽的寒風中,法國人的祖先們開始了艱難的求生之旅。同時,開始了那跌宕起伏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法國曆史。
縱觀法國自史前時代以來所走過的千百年曆史進程,它的光榮一直伴隨其左右。雖然,它也曾被征服,但是,這些征服帶給它的,更多的是文明的革新與進步。高盧人帶給了它鐵,羅馬人帶給了它偉大的製度。而在之後的中世紀的歲月中,在四周諸國不是諸侯林立,便是被外族征服的窘境下,它竟奇跡般地保持了中央政權的鞏固與發展。雖然,這期間也曾有過頻繁的內戰,有過殘酷的宗教衝突,有過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但法國人卻挺過來了。而且,多難興邦,幾乎每一次近乎毀滅性的打擊之後,法國人總是能再次站起來,再次走回起跑線,再次踏上征程,也再次讓對手震驚。從百年戰爭的腥風血雨中,從法國大革命的紛亂與動蕩中,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一觸即潰的尷尬與亡國之恨中,法國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站立,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崛起。今日的它,更是位列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歐洲四大經濟體之列,成為歐洲的力量與聲音的代表,更成為世界重要的文化創造者與輸出者。讓法語通行於世界各地,讓三色旗的榮光照耀四鄰。
但法國也是個矛盾的國家,昔日的無限榮光給予了這個民族高傲的自尊心與無限的自信,也給予了它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下無限的惆悵與寂寥。曾經,當太陽王路易十四主政法國宮廷之時,法語作為國際的通用語言暢行歐洲各國,當時的俄國貴族甚至以不會說法語為恥。而今,雖然聯合國仍以法語為主要工作語言,雖然非洲一些國家仍在以法語為工作語言,但這已無法掩蓋法語日漸失勢的窘境。今日之法國,也正如那句中國老話——“無可奈何花落去”,不複昔日殖民帝國的榮光。但法國人卻不以為然,正如他們活躍的薩科齊總統一樣,法國人非常願意擔當國際社會大管家的角色,有時,甚至老大——美國人還沒說話呢,高盧雄雞就先嚷嚷起來了。生活中的法國人也是,他們無限崇尚浪漫的生活方式,既鄙視英國人的吝嗇與古板,也戲謔美國人的拜金與勢利,仿佛他們仍舊處於太陽王的光輝中,仍舊處於拿破侖的照耀下。
那麼,法國如何從一個備受欺淩的部落國家變成西歐的救世主,如何書寫太陽王的輝煌與拿破侖的榮光,如何成就了二戰中這番曲折頗多卻又異彩紛呈的曆史篇章?法蘭西的風情與魅力又從何處體現?本書簡明扼要、深入淺出地勾勒了一幅法蘭西的曆史畫卷,希望讀者能夠在有限的篇幅中盡可能地獲取到有關法國曆史的種種典故與知識,在輕鬆與愉悅之中一覽法蘭西曆史長河之魅力,一睹瑪利亞娜的種種秉性與風采。對一個老牌西方大國的昨天、今天乃至明天,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印象。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