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盧人在西歐的活動範圍從公元前8世紀起,一個遠道而來的部落從北部進入了法國,希臘人稱之為“凱爾特人”,而羅馬人則稱之為“高盧人”,他們從中歐的山裏出來,一路搶劫到意大利,於公元390年血洗了羅馬城。之後又四處遊蕩,不僅跑到了伊比利亞半島,而且還跑到了不列顛,對於開啟英倫三島的文明進程,可以說居功至偉。當然,這一切全都是血腥征服的副產品。
高盧人的經濟以農耕和牧畜為基礎,他們結束了法國人的石器時代,帶來了新的金屬文明。早在進行軍事遠征和遷徙期間,高盧人已從事農業生產。他們征服新的土地後,集體占有宜於墾殖的田地,並在各部落間進行分配,這大概就是西歐史上最早的共產主義。他們善役馬,會使用鐵犁,依靠鐵器工具和較先進的耕作技術,懂得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選擇不同作物進行種植,所以在正常年景下,高盧的農業收成是相當好的,畢竟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高盧人主要種植大麥和小麥,輔以黑麥和燕麥,栽培甜菜、蕪菁、亞麻、大麻、洋蔥、蒜等作物。飼養的動物有馬、羊、牛、豬等,養馬和養羊尤為普遍。有的部落聯盟僅飼養單一的某種牲畜。有的地區流行將半馴化的豬在橡樹林中放牧的飼養方法,將森林和林間開闊地作為養豬的場所。較為充裕的糧食產量,為人口的增長提供了良好條件,據估計,高盧的人口從公元前1000年的70萬人增加到公元前400年的300萬人。
哈爾施塔特文化期:
公元前8~6世紀中歐占主導地位的文化,由骨灰甕文化發展而來。現發現多處寨堡遺址,房屋結構多為木質,墓葬為火葬高塚墓,有農業手工業分工,商業亦開始出現。居民為凱爾特人。
拉登文化期:
西歐和中歐的早期鐵器時代文化。因瑞士的拉登遺址出土文物最為典型而得名。從最初的鐵器文化——哈爾施塔特文化發展而來,年代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前1世紀末。創造這一文化的民族屬於印歐語係的凱爾特族。高盧人的雕像金屬開采、冶煉和加工是手工業中最重要的部門。在哈爾施塔特文化期,高盧人主要是利用沼鐵礦和露天鐵礦。進入拉登文化期後,開始尋找含鐵豐富又易於挖掘的鐵礦進行開采,並在礦藏附近進行冶煉。當時生產的鐵器中,數量最多的是各種類型的武器,如短劍、匕首等;其次為各種生產工具,如犁、鐮等。高盧手工工匠加工青銅、金、銀等金屬的技術也達到很高水平,他們懂得鑲嵌、鍍金和鍍銀的方法,生產的帶有裝飾圖案和雕刻花紋的手鐲、別針、腰牌等馳名中歐和西歐。高盧人冶煉金屬,加工、製造鐵器和其他金屬器的技術,在當時歐洲處於先進的水平。
馬其頓腓力二世:
為馬其頓國王(公元前359~前336年),是阿敏塔斯三世和歐律狄刻最小的兒子,出生於培拉。他是亞曆山大大帝和腓力三世的父親。高盧人在交易中使用的錢幣從哈爾施塔特文化晚期起,高盧各部族之間,高盧人與地中海沿岸及歐洲其他地區的貿易往來蓬勃發展。公元前7世紀末,在法國南部地中海沿岸,出現了一些希臘殖民地。馬西利亞(今馬賽)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個。最初,希臘商人和手工業者通過居住在法國南部的利古爾人與內地的高盧人建立了交換關係,進而與中歐的高盧人從事貿易往來。從地中海沿岸運往內地的主要有珊瑚、象牙、玻璃、酒、青銅器皿等物品,從高盧向外輸出的商品是金、銀、錫等金屬原料及牲畜、皮革製品等。由於商品生產的發展和貿易活動的加強,從公元前2世紀起,高盧人開始鑄造錢幣,最初在高盧西部地區出現仿造馬其頓腓力二世金幣式樣的錢幣。後來,北部、南部和中部各部落集團都相繼鑄造錢幣。錢幣的式樣和圖案或模仿古希臘,或鑄造各種人物和幾何圖形。如布列塔尼流行的錢幣,正麵為戴月桂冠的頭像,反麵是拿著矛和盾的戰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