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高盧戰記》——愷撒的征服(2 / 2)

難以想象史上還有誰像愷撒這樣,能在戎馬倥傯之中舞文弄墨,寫下了《高盧戰記》這一紀實佳作,使得那麼多的“磚家”們在評價他時,不得不在一堆和舞刀弄槍有關的“家”們後麵再給他加上一個不倫不類的“文學家”,畢竟一雙玩慣了刀槍的雙手玩起墨筆來確實讓人浮想聯翩。但這也是迫不得已之舉。想當年,愷撒在高盧拋頭顱灑熱血為羅馬人搶地盤時,元老院那幫嫉賢妒能的政客們卻在無時不刻地詆毀他的戰功,甚至準備起訴他的戰爭罪。萬般無奈之下,愷撒大將軍不得不拿起一支筆,源源不斷將前線的戰報提筆寫下送回羅馬,最終,不經意間,便彙集成了這部曠世名著——《高盧戰記》。

山寨版的羅馬——尼姆城

尼姆城位於法國南部,它原先是奧古斯都皇帝為他的將軍們建造的軍營,因建築於七座山丘之上,又被稱作“永恒之城”——羅馬的翻版。

尼姆城全景鳥瞰城中的某些紀念性建築完全模仿羅馬建築的模式,特別是根據羅馬鬥獸場建造的大型劇院,還有著名的方宮神廟,後者與羅馬的阿波羅神廟十分相似。尼姆城有許多羅馬式的休閑去處,遲於公元前1世紀建造的露天劇場依然完好,至今仍在使用。在卡瓦利埃山頂俯瞰城市,可以看到羅馬人建造的瞭望塔(今日被重新命名為馬涅塔)。

久負盛名的尼姆競技場尼姆城不僅作為連接北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交通樞紐而享有國際聲譽,還是一個泉城,尼姆斯烏斯神泉曾使這裏長期享有聲譽。奧古斯都以羅馬人特有的實用主義的方式,將這一城中的凱爾特神靈請入羅馬萬神殿,並將征服後的尼姆城命名為“奧古斯圖尼姆斯烏斯殖民地”。豐富的供水係統來自城外。羅馬人建立起的水利係統,可從50公裏以外的烏澤河引水,日供水量達到20萬立方米。公元前19年在蓬杜加德建造的穿過加東河的引水管道是羅馬帝國僅存的、最高的橋梁式結構(作為直至路易十四時代法國最為引人注目的土建工程),它也是一條看得見的曆史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