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其手:屋大維改共和製為帝製
羅馬內戰的結果是屋大維最終獲勝並開創了朱裏亞·克勞狄王朝,當上了羅馬帝國的第一個皇帝。羅馬內戰的結束是羅馬共和國解體和羅馬帝製全麵建立的標誌。
公元前146年,羅馬進入晚期共和國時期。這一時期羅馬出現全麵危機,奴隸起義風起雲湧,平屏蔽詞語動一浪高過一浪,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極其尖銳和複雜。這種危機的集中表現形式是政體危機,也就是說,由於奴隸製發展達到高峰,共和製統治形式已經過時,帝製的建立是適應奴隸製發展的必然要求。但由於羅馬共和國已為元老貴族盤據壟斷,改製之爭阻力極大,延續甚久,流血甚多。公元前133—前121年格拉古兄弟的民主改革遭到元老貴族的猛烈擊,並在失敗後遭到反動貴族的瘋狂屠殺。這次改革雖然失敗,但卻揭開了羅馬內戰時代的序幕。元老貴族既已首先使用暴力屠殺群眾,以後當會變本加厲大開殺戒,而反元老勢力也會以兵戎相見,由內爭轉入內戰。此後反元老勢力仍繼續改革派的傳統,發出了平屏蔽詞語動的號召。但反元老鬥爭所擔負的曆史使命卻不是平民要求的平分土地、維護小農之類,而是打擊元老貴族、改變共和體製、建立軍事獨裁和皇帝統治的羅馬帝國。正是在晚期羅馬共和國危機重重、內部鬥爭不斷激烈的形勢下,湧現出了眾多的英雄人物。
愷撒死後,安東尼成為愷撒派主要頭目,他出兵鎮壓了因愷撒葬禮而引發的平民和奴隸暴動。由於安東尼領導下的愷撒派缺乏對奪權鬥爭的統一籌劃,以“羅馬散文泰鬥”西塞羅為首的元老院的地位有所增強。加之這時愷撒的養子屋大維、一位年僅18歲的青年突然步入羅馬政壇,也給元老院以可乘之機。屋大維是愷撒的甥孫(其姊之孫),在愷撒遺囑中被定為繼承人,得其遺產四分之三。安東尼和愷撒派的將領對這個從外地聞訊趕來奔喪的青年人相當輕視,然而屋大維卻非同凡響,膽略兼備。他知道愷撒的聲望和財產已成為自己的有力武器,遂大加利用,收攬人才,擴充實力,拉攏民眾,居然頂住安東尼的排擠打擊而自立門戶,西塞羅和元老院也從此對他另眼相看,並利用他對抗安東尼。
公元前43年春,安東尼在出任高盧總督的要求遭元老院拒絕後,馬上訴諸武力。他派兵搶印奪權,將原高盧總督圍於穆提那城。元老院即和屋大維一起出兵解圍,安東尼敗退出北高盧,和愷撒派另一重要將領雷必達聯合。屋大維得勝後受到元老院排擠,多次要求擔任執政官皆遭拒絕,隻好兵臨羅馬強行當上執政官。在這種情況下,屋大維、安東尼和雷必達終於在公元前43年秋結成“後三頭同盟”。三方協議分治天下5年︰安東尼統治高盧,屋大維控製非洲、西西裏和撒丁尼亞,雷必達得西班牙,意大利和羅馬由3人共治,東方處於殺害愷撒後逃亡的共和派布魯圖斯手中,歸安東尼和屋大維處置。這一分治協議由羅馬公民大會予以批準,並獲得“建設國家的三頭”之餃,在5年內有處理國務的全權,可見共和製已名存實亡。後三頭當權後立即對共和派展開大屠殺和清洗,以西塞羅為首的元老貴族幾乎被斬盡殺絕。
公元前42年,安東尼和屋大維進軍希臘,與布魯圖斯在腓力庇展開決戰,布魯圖斯不敵自殺身亡,共和派從此永遠退出了羅馬政壇。公元前40年,後三頭再次劃分勢力範圍︰安東尼統治東部,屋大維統治意大利和高盧,雷必達統治北非。屋大維坐鎮羅馬,有近水樓台之利,逐漸和元老、騎士等上層統治分子取得妥協,又以公民領袖自居,漸漸積累了雄厚的實力。
公元前36年,屋大維肅清了龐培之子小龐培在西西裏和撒丁尼亞的勢力,又解除了雷必達的軍權,隻為他保留大教長的虛餃,二頭鼎立遂變成兩雄對峙。安東尼繼承了愷撒的弱點,在東方步愷撒後塵,正式與克列奧帕特拉結婚,迷戀姿色,宣稱要把他治下的領土賜予克列奧帕特拉之子,這些醜聞為屋大維反對安東尼提供了最好的炮彈。公元前32年三頭分治協議5年期滿之時,遂變成屋大維和安東尼公開決裂的起點。屋大維以武力迫使親安東尼的兩位執政官和300名元老東逃,並讓元老院和公民大會宣布安東尼為“祖國之敵”,向埃及女王宣戰。羅馬內戰的第二階段正式開始。
公元前31年9月,屋大維與安東尼大戰於希臘的阿克興海角。此役雙方旗鼓相當,交戰初期勝負難分,但督戰的克列奧帕特拉卻在戰鬥最激烈時率埃及艦隊撤退回國,安東尼跟蹤而去,全軍遂告瓦解。阿克興的勝利奠定了屋大維主宰帝國全境的權勢,成為愷撒事業的真正繼承人。公元前30年夏,屋大維進軍埃及,包圍亞曆山大裏亞,安東尼伏劍自刎,克列奧帕特拉被俘後仍想施展故技迷惑屋大維,但屋大維作為愷撒的繼承人並未繼承愷撒迷戀美色的弱點,克列奧帕特拉悲歎自己“無用武之地”,隻好自殺。托勒密王朝滅亡,埃及被並入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