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內戰揭開了羅馬曆史新的一頁,使羅馬奴隸製從共和發展到帝製的新階段。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獲得元老院贈予的“奧古斯都”尊號,從此以羅馬帝國的誕生結束了晚期羅馬共和國的內戰。
與教會聯盟:查理大帝建立繁榮的羅馬
公元768年,查理曼(公元742年—公元814年)繼任法蘭克國王。公元800年,羅馬教皇為查理曼加冕稱帝,號稱“羅馬人的皇帝。”法蘭克王國遂成查理曼帝國。查理大帝當政時期,西歐正處於文化荒蕪的黑暗時期。查理為了培養宗教神職人員和消除統治者的愚昧無知,極力提倡教育,公元787年,查理大帝發布公告,指責各個修道院的住持目不識丁,規勸他們學習識字。公告說:“我與左右忠信深思熟慮,都認為有益的是,上帝的恩惠托付我管轄的主教管區與修道院,除了維持修道院生活的秩序、進行神聖的宗教活動外,還應當對靠上帝恩賜能夠學習的人,按照他們的才能,熱情地教他們學習識字。正如恪遵戒律,能使道德誠實和諧優美一樣,教和學的熱忱對學習經文也是同樣重要的。要討上帝喜歡的人們,不單要行為端正,也不要忘記言辭正確”([美]克伯雷選編:《外國教育史料》第103頁)。
公元789年,查理大帝又發布一個公告,作為上述公告的一個補充。公告要求教會設立學校,使兒童學習閱讀。在每一個修道院中或主教管區內,都要將詩篇、聖跡、詩歌、日曆、文法與天主教的書籍細加刪訂。這個公告,被稱為“中世紀教育的第一個總綱。”之後,教會迅速建立起各種類型的學校:如在主教駐地所設的主教學校、在教會所屬各牧師駐地所設的村落學校,或教區學校以及文法學校、歌詠學校等。教會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七藝”即文法、修辭、辯證法、算術、幾何、音樂和天文學。“七藝”是古羅馬學校的遺存,但是,中世紀“七藝”課程都披上了濃厚的宗教外衣。“文法”是“七藝”之首。當時給文法的定義是:它是一門科學,使人學會解釋詩人和曆史學家的作品;它是一種藝術,使人能正確地寫作和說話。人文學科之本就在文法。各個基督教學校都應教文法,這是因為:第一、正確寫作和講演的藝術是通過文法而取得的。如果一個人不先學會文法,就不能理解演說詞的意義和文字、音節的意思;第二、《聖經》中有各種修辭法,如寓言、迷語、比喻等。不學會這些東西就不能很好解釋《聖經》。
其次是修辭。根據教師的闡述,修辭是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利用世俗談話的藝術。由此定義,修辭看來是一種世俗智慧,但它對教會教育也關係重大。因為修辭可以使任何東西的真偽顯然明白。無論誰在什麼時候熟悉這種藝術,就能準確地傳播上帝的聖言。
第三是辯證法。辯證法是理解的科學,它能使人很好的思考、下定義、
作解釋和區別真假。它不僅會而且能夠使人獲得知識。它使人懂得人生及其本源,通過它認識善、造物主和造物三者的來源和活動。因此,牧師應該懂得這絕妙的藝術,以便能看穿詭辯者的狡詐,拒絕其謬論。
第四是算術。算術是可以用數字測定的抽象廣延的科學,是數的科學。
上帝用數創造了世界。對數無知,就難以理解《聖經》中有引伸意義或神秘意義的段落和句子。
第五是幾何學。幾何學解釋人們所觀察到的物體的形式。神與人及耶穌“三位一體”就是符合幾何學的特定要求的。另外,幾何學在建築教堂和神廟方麵也有用途。
第六是音樂。音樂是關於音調中被感覺的音程的科學。通過音樂,人們能以最莊嚴的方式舉行每一禮拜儀式,並懷著純潔的心情服從神令。所有的一切,都通過優美和諧的音樂表現出來。因此,音樂與基督教也是緊密相關的。
最後還有天文學。天文學說明天穹中星體的法則。各星體隻能按照造物主所確立的方式取得各自的位置或進行運行,除非根據造物主的意願發生奇跡般的變化,教士要努力學會天文學知識,以便確定太陽、月亮和星星的運行路線和準確地計算時間。這不僅是為了根據事實來確定以往年代的進程,而且是為了確定複活節、其它節日和聖日,並向人們宣布節日的宗教儀式。由此可見,教會學校開設“七藝”課程,完全是為宗教服務的,而且內容非常貧乏,並夾雜著迷信、謬誤和偏見。至於當時的教學方法,由於書籍奇缺,學生不能人手一冊,數學多采用口授方式。教師念書中的文字,同時講其大意,學生逐句逐段記錄。教師有時也采用問答的方式進行教學。
查理重視文化教育,設立學校,致歐洲知名學者前往講學,派人收集和抄寫大量古典文獻,督貴族和教會人士致力學習,這些成就被西方史家稱為“加洛林王朝文藝複興”。
土耳其帝國的興起:奧爾罕改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