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長壽抗衰常識(1 / 3)

(一)、人什麼時候開始衰老?

目前,老年學認為,人的後半生已逐漸進入老境,把45歲到64歲定為“初老期”(老年前期),把65歲以後定為“老年期”,並往往把40歲以後的人列入老年學研究對象。

但是,現在有不少科學家提出人老之途的起點和終點之間存在著聯係。美國學者提出了衰老從出生就開始的觀點。某些所謂“老年病”,其發病年齡往往不起於老年,而在進入老年期之前,甚至可追溯到嬰兒時期。法國著名心髒學家勃拉斯認為“老了再防”遠不如“未老先防”更勝一籌,防老應從兒時開始。

(二)、人體衰老有哪些變化?

人體衰老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組織與細胞的衰老。人體內有一類細胞如心肌細胞、骨骼細胞和神經細胞,在人出生後不再分裂更新,死一個少一個,當數量少到危及功能時,就影響到人體的生存。這種變化主要表現為細胞數量減少、細胞器質改變和脂褐素顆粒堆積。

2.細胞間質的衰老。細胞間質構成了細胞周圍的微環境,對細胞的營養代謝、物質運輸和交換起主要作用。入到老年,細胞間質中水分減少,黏度加大;血管纖維化造成血管硬化,骨質變脆;皮膚下結締組織纖維化,彈性減弱等等。

3.體表外形的變化。如須發變白或稀少脫落;皮膚和肌肉鬆弛,臉上出現皺紋;牙齒鬆動脫落;反應遲鈍,步履蹣跚;腰彎背駝,個子變矮。

4.生理功能下降。主要表現在內髒器官的儲備降低;適應能力減弱,免疫功能降低等等。

(三)、怎樣才能推遲衰老

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是一個逐漸進展的量變過程,衰老不能消除,但能推遲,一般有以下有效措施。

1.呼吸新鮮空氣,避免到空氣混濁的場所。

2.每日有一定時間進行戶外活動,接受目光的照射。

3.不飲生水及被汙染的水。

4.每目飲食要平衡。根據活動程度計算所需熱量。少進食動物脂肪,多吃蔬菜、水果。不暴飲暴食,要少吃多餐。

5.每日堅持運動。運動量應逐漸增加,不能超過心髒負擔。

6。戒煙酒。

7.休息有規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8.避免濫用藥物。

9.預防傳染病。

10.保持情緒穩定,心胸寬闊,不患得患失,不計較小事,不多愁善感。

(四)、中年時要為長壽打好基礎

人到中年時精力依然充沛。但是,從生理角度講,30歲以後人體各器官的功能大約每年要減退0.8%。中年人一般肩負工作、生活兩副重擔,因此往往工作時間過長,生活缺乏規律性,機體超負荷,精神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又缺乏必要的運動或睡眠不足。因此,中年人更應科學地安排生活:一要調節生活節奏,做到勞逸結合,有張有弛,並盡可能使生活豐富多彩;二要豁大度,襟懷坦蕩,保持輕鬆愉快,情緒樂觀;三要積極地參加體育活動,鍛煉身體,這是防衰保健的有效途徑;四要注意合理營養,要從食物中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和微量元素。這樣持之以恒,就有望延年益壽。

(五)、平衡是長壽之本

中醫學認為,人體是物質、能量、信息(精神刺激)的統一體。任何一部分失衡就可致病,可見沒有平衡就不可能長壽。平衡包括:

1.心理平衡。中醫認為,七情太過,都對健康不利。心病最傷人。精神狀態不好會使中樞神經傳導受阻,體內各器官生理功能失常,加速衰老。

2.睡眠平衡。睡眠過長,人體功能呆滯,天長日久必致病;睡眠不足,精神疲憊,久之也會致病。據調查,每晚睡7~8小時的人壽命最長。睡眠不足4小時的人死亡率高於正常睡眠者兩倍。每晚睡l0小時以上的人,80%壽命不長。

3.飲食平衡。進食太多,引起肥胖促早衰,肥胖者比正常人少活l0~12年。

4.陰陽平衡。陰陽調和,才能相生相長,健康長壽,男女陰陽要諧和互調適度。縱欲者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