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中共一大人物的沉浮(1)(2 / 3)

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一起探索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澤東是黨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者。不過在中央蘇區初期,他在黨內也幾經沉浮,先後被免去了中央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紅一方麵軍總政委和前敵委員會書記等職務,被剝奪了對紅軍的指揮權。在長征途中的遵義會議上,毛澤東的正確思想開始得到認可,被選入三人軍事指揮小組。1943年3月20日,在延安舉行的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通過了《關於中央機構調整及精簡的決定》,設立了中央政治局主席一職,並推選毛澤東擔任這一職務,同時由毛澤東擔任中央書記處書記,從而在組織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內的領袖地位。1942年2月,領導發動了延安整風運動。通過延安整風運動,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1945年中共七大上,設立了中央委員會主席一職,推選毛澤東擔任這一職務。他領導中國共產黨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國。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主席。1959年,這一職務由劉少奇接任。此後,毛澤東一直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主席。1976年9月9日,毛澤東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關於毛澤東的曆史評價。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發表,概括了毛澤東的功績:“毛澤東同誌在長期革命鬥爭中立下的偉大功勳是永遠不可磨滅的。回想在1927年革命失敗以後,如果沒有毛澤東同誌的卓越領導,中國革命有極大的可能到現在還沒有勝利,那樣,中國各族人民就還處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之下,我們黨就還在黑暗中苦鬥。所以說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這絲毫不是什麼誇張。”

1981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的曆史地位作出全麵、公正、實事求是的科學結論,認為,“他為我們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立和發展,為中國各族人民解放事業的勝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和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建立了永遠不可磨滅的功勳。他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1993年12月26日,江澤民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上高度評價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曆史功勳,他說:“毛澤東同誌最偉大的曆史功績,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領導我們黨和人民,找到了一條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正確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曆史,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接著,他又從中國實際出發,開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2003年12月26日,胡錦濤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紀念大會上講話,高度評價了毛澤東的豐功偉績:“毛澤東同誌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麵貌的一代偉人。他不僅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而且積累了在中國這樣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後的東方大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為古老的中國趕上時代發展潮流、闊步走向繁榮昌盛創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