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毛澤東的曆史功勳也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後,許多國家領導人紛紛發來唁電,歐洲共同體主席奧托利稱毛澤東主席“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英國首相卡拉漢說:“中國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就是對他的無與倫比的紀念。”英國保守黨領袖、前首相希思說:“曆史將說,從他的人格和成就而言,他是現代最卓絕的人物之一。”法國總統德斯坦說:“由於毛澤東的去世,人類思想的一座燈塔熄滅了。”瑞士聯邦主席格內吉說:“他是一位舉世無雙的人物。”等等。
(二)董必武
董必武(1886~1975),原名賢琮,又名用威,字潔畬,號璧伍,出生在湖北黃安縣(今紅安縣)一個清貧的教師家中。1903年考取秀才。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學堂,1910年畢業,獲清朝學部授予的拔貢學銜。後在黃州任教員。1911年參加了辛亥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4年考入日本東京私立日本大學學習法律,在日本加入孫中山創建的中華革命黨,也是國民黨的元老,在黨內有很高威望。1915年6月回國從事反袁活動,兩次被捕入獄。1916年出獄後再度赴日本。1918年回國,參加護法運動。1919年在上海參加了五四運動,後創辦武漢中學,教授國文。
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下,董必武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他總結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教訓,對比俄中兩國革命成敗的經驗,認識到中國的獨立,如果繼續走孫中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必須走列寧的道路,他逐步實現了由激進民主主義到共產主義的重大思想轉變。1920年夏天,董必武接到李漢俊從上海的來信,告知上海已成立共產主義小組,請他在武漢成立類似的地方組織。9月,董必武等人在武漢建立中國共產黨湖北支部,並負責湖北黨支部的工作。
1921年6月,董必武再次收到上海來信,要求推選兩名代表,出席即將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他與武漢小組另一負責人陳潭秋被大家公舉赴會。董必武曾自述參加中共一大的情況:“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1年7月在上海舉行。(建立了支部的)每一省派兩名代表參加,……湖北省派陳潭秋和我……這第一次大會的全部曆史資料,都已失去了。我們決定了一個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的宣言,可是現在我們連黨的這個最重要文件的抄本也沒有。那時候,武漢中學是湖北省的共產主義中心。我們五個人成立了黨支部,不久,在我的最進步的學生中,有十人組織了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在黨支部的五位發起人中,有三人後來脫離了黨。一個成了自由主義者,一個現在在南京,還有一個在漢口當律師。隻有陳潭秋和我保持著信仰。我不曉得陳潭秋現在下落如何,但我相信他仍在人世。沒多時,武漢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共產主義據點了。我們計劃開辦一所外語學校,作為一個開展宣傳工作的中心,一位名叫馬馬耶夫的俄國共產黨員和他妻子到武漢來教外語,但這個計劃沒法實現,所以他們回上海去了。1921年,黨擴展到工業中去。”
中共一大召開後,董必武曆任中共武漢區委委員、湖北民運部部長、湖北省委委員。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他領導籌建了國民黨湖北省黨部,並擔任湖北省國民黨工作委員會主任。在國民黨二大上,董必武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候補委員。大革命失敗後,他先到日本,1928年赴莫斯科,在中山大學、列寧學院學習。1932年,董必武回國後來到瑞金,擔任紅軍學校的政治指導員。後來,他負責辦中共中央黨校,出任教務長、副校長。1934年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當選為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和最高法院院長,並出任工農檢察委員會副主任。1934年10月,隨同紅一方麵軍參加長征。到達陝北後,他先後出任中央黨校校長、陝甘寧邊區政府代理主席。1938年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上,增補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抗戰時期及抗戰勝利後,董必武在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團長周恩來率領下,同國民黨先後在重慶、南京進行了長期的談判。1945年,他代表解放區參加舊金山聯合國的製憲會議,並在《聯合憲章》上簽字。
新中國成立後,董必武長期擔任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職務,他先後擔任過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政務院副總理、政務院政法委員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等職務。1975年1月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同年4月2日在北京病逝,終年9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