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世界,隻要是人才,多少就有那麼一滴滴兒的孤傲,有時候就孤傲得令人狂噴鼻血。不可爭議地,這位晁錯,顯然就是人才一個。人才的臭毛病,就是看不起人才——當然自己除外。所以,就始終不喜歡正眼瞧人。因為他的確才能卓越,再因為擁有卓越才能的同誌,其品行也就多半剛正不阿。其實,剛正不阿肯定就是好品德,至少,嚴於律己嘛。
但是,這樣的同誌,往往除了嚴以律己之外,他也嚴於律人。
其他人,特別是勳貴諸侯同誌們,多半就受不了他的清規戒律。因為他已經剛正到嚴苛的地步。在中央委員中,說他壞話的,委實不在少數。
盡管他的建議,讓西漢皇朝受益匪淺,但是,他仍然沒有受到太多的重用。漢文帝就給了他一個貌似的中大夫職位,其實卻沒有一滴滴兒的實權。一直以來,晁錯都是以太子舍人的身份,參與國家政治。
嗬嗬,這是我們社會中的一個怪圈,沒有人才的時候,我們的領導會急得跳腳,但當真人才就在眼前,而且還不停晃動,他卻並不怎麼待見。
人們常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其實,很多時候,人為領導,也同樣地,身不由己。
漢文帝要破格任用晁錯,他就必須得按平很多勢力——其實,任何時候,權力都由平衡促成。打破平衡,無疑就是打開了潘多拉盒子。
以漢文帝超一流的隱忍性格,顯然不會輕易冒險。
不錯,晁錯的確人才——還是留待水到渠成之後,再用吧。
現在,你就把太子陪好。
太子,他倒是陪好了,但他的臭性格卻與所有的革命同誌,通通交惡。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人才的悲哀?搞不好人際關係,基本上就是所有人才的通病。不僅僅是一般人的人際關係搞不好,就連人才與人才之間的關係,也都一塌糊塗。
這真的有點兒讓人無法理解。
當時有一位與晁錯同時代的人才,被譽為“國士無雙”。顯然,這位國士無雙的同誌,在當時的那個時侯,無論才能名氣,都高於晁錯。因為此人依然以忠直著稱,周勃獲罪,他全力營救;淮南王犯法,他大膽揭發。而且,家世顯赫,又廣交朋友,本人還位高權重,因為在漢文帝的時候,他就是中郎將了。他還就任過邊地太守,當匈奴入侵之時,他還英勇抗擊。是文景時期名噪一時的著名能臣。
這位仁兄,名叫:袁盎。
但晁錯就是對他不上眼。
道理非常簡單,因為袁盎也是人才,人才的臭毛病,就是孤傲,孤傲對孤傲,當然對不上眼。據說,這倆仁兄,見麵也不打招呼,碰上了,看見了,就如同碰上或者看見木頭——哪有人和木頭說話的嘛?所以,多年“不交一言”。
於是,這兩人就在太子的耳朵裏,相互詆毀。
暈喲,退一步海闊天空,何苦如斯?
那一(公元前157)年,漢文帝也走到了人生的盡頭。太子順理成章登基,他就是漢景帝劉啟。
一朝天子一朝臣,原來的太子舍人,也就近水樓台先得月。
晁錯,也隨之登上了曆史的前台。
以晁錯的性格,他會做出什麼事?又有什麼事情做不出來?
他和袁盎,又會產生什麼樣的人才博弈?
我們也就耐心一點,瞧瞧他們如何表演?
欲知後事,自當下回分解。
心急吃不得熱湯圓
漢景帝榮登董事長之後,發布的第一道人事任命,就使得全體中央委員一片嘩然。因為他將時任太子舍人的晁錯,提升為內史。
內史是個什麼官兒?
就是長安市長並掌管民政。
大吧?
啊,一個陪伴太子讀書的同學,一腳就跨進中央政治局。這的確就讓中央委員們的眼睛,集體發囧,也心懷怨氣。這也升得太快了吧?
就是這樣,漢景帝都還覺得不大過癮,還應該提升晁錯進入政治局常委,無奈,反對聲音實在太大,漢景帝也不得不暫時隱忍。
嗬嗬,什麼是炙手可熱嘛,晁錯就是。
炙手可熱,其實讓N多的同誌們,眼睛流血——我中華民族特有的紅眼病,在古代的時候就已經養成。
嫉妒滴。
第一個眼睛流血的,名叫申屠嘉。申屠嘉是當時碩果僅存的老革命,楚漢戰爭時,他老人家就是劉邦同誌堅定不移的跟班,其麾下的衝鋒隊長。老革命們基本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剛直廉潔,眼睛裏麵揉不得滴滴兒的沙子。
漢景帝的時候,基本上所有的老革命都到閻王老爺的茶樓裏,喝茶聊天去了。唯有申屠嘉,還依然精神飽滿。申屠嘉盡管才能平庸,但卻成了承先啟後的不二人選。那個時候,他就光榮地擔任總經理(丞相)。畢竟總經理,總得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革命擔任嘛。
正好,申屠嘉就是碩果僅存的老家夥。
他能鎮住陣腳——資格老嘛。
嗬嗬,原來我中華“老、中、青”三結合的領導架構,也很有曆史的淵源。
按說,丞相之位遠在內史之上,對後起的同誌,也就沒什麼嫉妒可言。但這位內史,卻從來就不把老革命當了總經理,有個什麼事,直接就找了董事長。
最讓人鬱悶的是,這位新來的內史,對自己的直接領導,就好像患有失語症,從來就沒有話說。可到了董事長那裏,卻是滔滔不絕,言無不盡。
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忍忍也就過去了。但讓人無法忍受的是,這位新任董事長——漢景帝劉啟,居然就對這位讓所有的中央委員瞧不順眼的內史,言聽計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