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皇權往事——外戚與宦官操縱下的社稷(2)(1 / 3)

十常侍聽到劉陶的話,十分驚懼。幾個人馬上趴在地上大哭:“陛下啊,這是大臣們嫉妒陛下對我們太好,所以他們容不下我們。我們願意立刻就回到各自的家鄉,將各自的家產都拿出來資助軍隊。”聽到十常侍這樣說,漢靈帝自然是深信不疑的。於是怒斥劉陶道:“你們家裏也有下人,為什麼就不允許朕有呢?”說完,漢靈帝又命令侍衛將劉陶關進大牢之中。劉陶大呼說:“我死沒有什麼可惜的!可憐漢室天下,四百餘年,到現在就要結束了啊!”劉陶被關入大牢之後,張讓趁機進讒言道:“以前,張角犯上作亂,陛下曾下詔施以恩威。從那以後,百姓都加以悔改,不再追隨張角。現在天下安定了,劉陶卻說張角擄掠州郡,他是怎麼知道的呢?我懷疑劉陶和張角等匪徒有勾結。”在張讓的示意下,獄吏對劉陶每天都進行拷打。不久,劉陶就冤死在獄中。

其實,早在黃巾起義爆發時,張讓等宦官就覺察到東漢政權統治就很不穩定,民間盡是流傳“歲當甲子,天下大亂”的傳言,張讓為防止漢政權被推翻而先期與黃巾軍拉關係以求自保。張讓與黃巾軍秘密往來,難免露出一些馬腳。當時,漢軍在與黃巾軍的一場戰役中獲得了勝利,在繳獲的黃巾軍物品中,當時的豫州刺史王允發現了宦官張讓的賓客與黃巾軍聯係的信件。

王允為人正直,自然要將此事呈報給漢靈帝知道。漢靈帝這一回終於發怒了,便怒責張讓:“現在國家有難,你們不但不幫助國家,反而還暗中與黃巾軍勾結,你說該殺不該殺?”張讓一麵謝罪,一麵又把與黃巾軍往來的事情推到已經亡故的常侍王甫、侯覽的身上。經過張讓的巧言辯解,加上其與漢靈帝的特殊關係,張讓並沒有因此獲罪。事後,張讓對王允懷恨在心,借故中傷,將王允逮捕入獄。

不過王允的運氣還不壞,不久之後剛好碰上大赦,於是官複刺史原職。可萬萬沒想到的是,放出來沒幾天,王允又被抓了進去。這回的罪名和嶽飛的罪名一樣——“莫須有”。當時所有人都為王允捏了把汗,連司徒楊賜都派人對他說:發生這些事,都是因為你得罪了張讓,如今生死難料,得要想個周全的辦法才行。甚至還有些人認為他已經是在劫難逃,為了使他免受酷刑而死,居然還專門送了毒藥給他,以供他自盡。由於王允的血性,使得當時的大將軍何進、太尉袁隗、司徒楊賜聯名上疏,為他求情,結果也還是死罪得免,活罪難逃,之後又經過多方營救,才在第二年獲釋。

漢靈帝有兩個兒子,一個是何皇後生的兒子劉辨,一個是王美人生的兒子劉協。

漢靈帝病重後,群臣知道漢靈帝來日無多,因此請求冊立太子。漢靈帝認為劉辨為人輕佻,沒有威儀,不可立威天下之主,希望次子劉協即位。但何皇後的哥哥何進是大將軍,手握重兵,漢靈帝怕他鬧事,因此猶豫不決。臨死前,漢靈帝仍決定讓劉協即位,他把劉協托付給上軍校尉蹇碩,對他說:“我自知不久於人世了,現在何進位高權重,若立劉辨,恐他日後更加如虎添翼。我已下決心立次子劉協,你速去辦成此事!”說完後就命喪黃泉。蹇碩與何皇後的矛盾很深,他也深知何皇後的哥哥何進是兵權在握的大人物。在嫡長製的世襲製度下,劉辨是長子,是皇位的當然繼承人,而現在要廢嫡立庶,是有悖常理的。於是,蹇碩決定先下手為強,等誅殺何進後再擁立劉協。這時,漢靈帝的靈柩停放在殿中,蹇碩在四周密布伏兵,企圖等何進入殿拜奠時乘機動手將其殺死。

蹇碩手下有個司馬曾受過何進的恩惠,何進入宮後,他使了個顏色給何進。何進見勢不妙,轉身退出宮門,騎馬逃回大將軍府,調集了軍隊護衛府院,然後稱病不去上朝。蹇碩沒有得逞,隻得按照慣例,讓劉辨即位,也就是漢少帝。

劉辨即位後,尊何氏為皇太後,將國家大權交給了何進,封劉協為渤海王,以後又改為陳留王。何進知道天下人都怨恨宦官,對上次蹇碩想要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更是憤恨,於是打算鏟除宦官。中軍校尉袁紹也主張誅殺宦官,兩人不謀而合。蹇碩發覺了何進的意圖,於是想先下手為強,與宦官趙忠密謀誅殺何進。這時候,有個叫郭勝的宦官與何進是同鄉,他把蹇碩的陰謀透露給了何進,何進於是派黃門令逮殺了蹇碩。

蹇碩被殺以後,袁紹勸何進把宦官勢力徹底清除掉,他說:“以前竇武想消滅宦官,由於泄露了機密,反被宦官殺了。現在將軍執掌兵權,應該替天下除害,可別錯過了機會。”何進不敢做主,去跟太後商量,何太後說什麼也不答應,並且說宦官統領禁省是漢代的製度。何進無奈,退而求其次,決定先誅殺哪些惡性昭著的宦官。

袁紹不讚成妥協,說此時不鏟除宦官勢力,會後患無窮,他替何進出謀劃策,勸何進秘密召集各地兵馬進京,迫使太後同意鏟除宦官。何進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決定這樣來嚇唬太後。何進的主簿陳琳聽了,連忙阻攔說:“將軍手裏有的是兵馬,要消滅幾個宦官,還不是像爐火上燒幾根毛發那樣容易?如果召外兵進京城,這好比拿刀把子交給別人,不鬧出亂子來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