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劉邦對韓信,不能不有所忌憚。
就在有人舉報韓信謀反,諸將也異口同聲揚言要立即發兵“活埋了那小子”時,劉邦並沒有立即表態,而是去和陳平商量。陳平問:陛下的兵比韓信更精嗎?劉邦說:不能比。陳平又問:陛下的將比韓信更強嗎?劉邦說:比不上。陳平說:兵不如人家精,將不如人家將,卻發兵去討伐,不是趕著人家造反嗎?這才定下了秘密逮捕的計策。可見,劉邦對韓信的實力還是有所顧忌的,對韓信的心理也不完全摸底。
然而就在這時,韓信卻幹了一件蠢事。
當劉邦自稱“天子巡狩”,帶著不多的人馬南巡,即將來到楚國邊境時,韓信有些慌亂起來。韓信總覺得這件事有些不對勁,卻又想不出哪裏不對。因此,韓信不知自己應該如何對付才好:舉兵造反吧,想想自己並沒有什麼得罪皇上的地方,皇上未必是來討伐自己的。親自去拜見吧,又總覺得“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弄不好一去就會被抓起來。這時,有人給他出了個餿主意,說:皇上最恨的是鍾離將軍。如果提著鍾離將軍的腦袋去見皇上,皇上一定高興,咱們也就沒事了。鍾離將軍即鍾離眜,是楚國的名將,也是韓信的鐵哥們。項羽死後,鍾離眜無處遁逃,便躲在韓信這裏。劉邦仇恨鍾離眜,曾下詔通緝,卻被韓信保護起來。但這回,韓信為了自保,卻決定拿好朋友的腦袋去邀功行賞、討好賣乖。
可惜韓信打錯了算盤。劉邦固然仇恨鍾離眜,同樣也嫉恨韓信。劉邦要的是一統天下,是他劉氏家族子孫帝王萬世之業,哪裏僅僅隻是一顆鍾離眜的人頭?所以,韓信出賣了朋友,劉邦卻並不領情,隻不過冷笑一聲,然後一聲斷喝:左右,給我拿下!於是堂堂楚王便成了階下之囚。韓信不服,高叫:我有何罪?劉邦說人家告你謀反。說完便讓人把韓信捆起扔在車上。韓信仰天長歎:“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現在天下已定,我是該死了!劉邦卻回過頭來說,少廢話!你以為你反跡還不彰明嗎?
實在地說,這時的韓信是冤枉的。但認真想想,卻也不冤枉。韓信早就應該想到劉邦會來這一手。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功高震主,死到臨頭,這些道理,韓信不是不懂。武涉、蒯通他們也講得很清楚:劉邦這個人,是靠不住的。在政治鬥爭中,交情友誼,親密戰友什麼的,也是靠不住的。武涉說:劉邦這個人,野心極大而品性極差。他多次被項王捏在手裏,項王可憐他,不肯殺他,他卻一脫離危險便反咬項王一口,其不可親近信任如此,你怎麼就那麼信得過他呢?告訴你吧,閣下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全因為項王在。項王今日亡,明天就輪到閣下!蒯通也說:永遠都不要相信什麼君臣之誼。文種、範蠡輔佐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報仇雪恨,打敗吳國,成就霸業,立功成名之日也就是他們身首異處之時。這些話說得都很透徹,可惜韓信聽不進去,這才有了今天。
如果說,婦人之仁使韓信坐失良機,那麼,小人之心則使他鑄成大錯。韓信殺鍾離眜以討好劉邦,至少犯了三個錯誤。
第一,韓信賣友求榮,便首先在道德上輸了一著,使自己成為道德法庭上的罪人。我們知道,韓信原本是無罪的。加上他戰功顯赫,天下皆知,劉邦要殺他,就要受到道義上的譴責,承擔道義上的責任。現在好了,劉邦可以放手幹了。因為他要誅殺的,已不是勞苦功高的英雄,而是背信棄義的小人。殺功臣是有忌諱的,殺小人則理所應當。所謂“小人”,在中國也差不多就是人人得而誅之的意思。所以韓信此舉,無異為劉邦洗刷了道德罪責,而把自己送上了刑場。
第二,韓信討好獻媚,說明心中有愧,在心理上也輸了一著。本來,劉邦是多少有些心虛的。劉邦知道韓信謀反的事是誣告,也知道剛一勝利就殺功臣有些那個。現在,劉邦理直氣壯了。你韓信不曾想過謀反麼?窩藏敵將鍾離眜就是鐵證!如果說不是為了謀反,隻是出於哥們義氣,那你怕什麼?現在主動把他的腦袋獻上來,隻能說明你做賊心虛,弄不好還是殺人滅口!結果,沒罪的成了有罪,有愧的反倒無愧。韓信此著,豈非授人以柄,自己給自己栽贓?
第三,韓信主動屈膝,說明自己心虛,在戰術上又輸了一著。“兩軍相敵勇者勝”,韓信的心虛,就壯了劉邦的膽。本來劉邦還有些怕韓信的,現在不怕了。原來那個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克的大將軍韓信,也不過爾爾!別看他神氣十足威風八麵,原來內心深處虛弱得不堪一擊。我劉某不過隻是說了一聲“南巡”,他就嚇得屁滾尿流,忙不迭地把鐵哥們賣了。這種人還不好收拾嗎?
顯然,韓信出賣朋友,並沒能保住自己,反倒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在變相軟禁韓信的那些日子裏,劉邦經常找韓信聊天,十分從容地和韓信議論諸將的才能。有一次,劉邦問韓信:像我這樣的,能帶多少兵?韓信說:超不過十萬。劉邦又問:你呢?韓信說:多多益善。劉邦就笑了:好好好,多多益善,怎麼被我抓起來了?韓信說:陛下不善將兵,而善將將(善於駕禦將領),這就是我韓信鬥不過陛下的原因。再說,陛下是天才,哪裏是人才比得上的(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