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是戰國初期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生活的時代,大約在公元前440年至公元前3幻年,衛國左氏(今山東定陶西)人,出身於一個十分富有的家庭。他年輕的時候,為了謀求政治上的發展,四方奔走,不吝千金,結果到處碰壁,以至家道破落,終不得誌。家鄉鄰裏,群言譏笑毀謗,他盛怒之下,殺30佘人,遂離家出走。他臨行與母親訣別,咬破胳膊發誓:“起不為卿相,不複入衛。”他到魯國,杻師於儒家曾申(曾參次子)門下。在那裏,與齊國大夫田居相遇,田居感於吳起刻苦求學,就把女兒嫁給他。不久,吳起的母親死了,他沒有回家奔喪,以他違背儒家孝道,與他斷絕了師弟關係,他也從此拋棄儒學,改習兵法。後來齊國伐魯,魯穆公想拜吳起為將,但又以他是齊人的女婿而生疑,吳起遂“殺妻以求將”。魯國盡管覺得此人未免暴殘忍,卻很賞識他的才能,還是拜他為大將,結果大敗齊軍。吳起雖然在戰中顯示出軍事才能,魯穆公終因聽信誰言,對他辭卻不用了。
吳起聽說魏文侯招賢納士,革新圖強,很有作為,便西上入魏。吳起在魏國,積極參與了李悝的變法,特別是魏的軍事改革。當初魏文侯向李裡了解吳起的為人,李悝說:“吳起這個人過於貪功名,卻善用兵,連大兵家司馬直(扣居)也不能超過他。”魏文侯以為將,吳起廉潔奉公,與最下層士兵同衣食、同行止、同勞苦,士卒莫不樂為效命。公元前409年伐秦,一舉攻下秦的西河(今陝西洛河至黃河之間),任魏西河守。他把西河治理得井井有條,文治武略,皆有章法,甚有聲名,多年“秦兵不敢東向”。公元前386年,魏武侯眾大夫乘船航行於西河,驚歎那裏河山險要,豈不正是魏國安全的保障嗎!這正是晉國所以強固的原因,如果善於整治,就可以建樹讀業。吳起則說:“國君之言,已是有害於國家的說法;而您又附和,就危險了。”魏武侯憤怒地說:您這樣講有何根據?吳起回答說:“河山的險要,不足為保障,翁業並不是從這裏來的。過去,三苗所在,左有鄱陽湖,右有洞庭湖,汶山在其南,衡山當丼北,形勢何等險要,可是政治腐敗,結果還是被禹趕出曆史舞台。後來的夏桀、殷紂王,國家河山形勢,然而政治黑暗,都亡國了。從曆史:有,僅憑地形險要,怎麼能建立霸業呢!建之霸業,在德不在險。您如果小修德,連這船::的人,都會成為您的敵人,那還有什麼險“憑!”吳起這番政治家的談吐,說得魏武侯茅塞頓開。他說:“我今天終於聽到廣聖人的教誨!西河的治理,令托付您了”然而,後來由於守舊派政敵大夫幹錯從中相讒,終於引起魏武侯對吳起的懷疑,撤了他的西河守職務。他於魏武侯叫爾(公元前888年),被迫離開供職20餘年的魏,南下入楚。
旲起的投奔楚,自是有原因的。戰國初期,楚國雖然幅員最大的閩家,但由於政治腐敗,所以經濟落後,國力衰弱。是楚國因暴虐被殺,他的兒子楚悼王即位後,連年遭到北辦新興的韓、趙、魏聯軍的進攻,眼看著喪失大片土地,卻一籌莫展。在內外交閑中,楚悼卜:正想改等:政治,以圖中興,吳起南下就成為十分自然的事了。吳起大約於公元前383年人楚。向楚悼:獻策:楚地千裏,擁兵之所以起義,根本症結是“大衍太重,封對大眾”,就是說朝廷大權勢太大;受封食祿的貴族太多。他指出這些人利用權勢,對威脅國君,對下欺壓西姓;那麼多人不勞而獲,無功受祿,把同家有限的財力,白白耗費殆盡了。要改變這種局麵,隻存“明法審令”(重新編製官員,製訂獎懲章程)吳起的主張當即拜吳起為北部戰略敢鎮主持變法。
吳起在楚國的變法,棊本上承襲了他參與過的魏國變法的辦法,主要內容是:
抑製貴族集權中央
吳起所謂“損其有餘而繼其不足\凡是封君(世襲貴族)傳到第三代的,一律收回爵祿,子孫不再繼承公族(王室的家族)出了五輩的,一律取消特權和俸祿;下令“貴人往實廣虛之地”,把大批舊貴族遷到邊遠地廣人稀地區,從事生產,自食其力,其原有土地收歸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