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屯田製
由於連年軍閥混戰,人口大量死亡和逃亡,土地一派荒蕪,北方社會經濟嚴重破壞。在這種情況下,不僅饑荒到處流行,也使軍隊因缺糧而“瓦解流離,無敵而自破”。曹操身經百戰,深知糧食對於軍事行動的重要性,不解決軍糧問題,就難以自存,更談不上削平群雄而統一天下了。曹操吸取兩漢在西北邊疆屯田的經驗,利用大量的流民和無主的土地,利用鎮壓黃中起義中收繳擄掠的大量耕地和農具,在中原廣泛地推行了屯田製度。曹魏的屯田製度,民屯始於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頒布《屯田令》說:“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秦人(秦始皇)以急農兼天下,孝武(漢武帝)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他先以許都為試點,募民屯田,取得成功後,第二年下令“州郡例置田官”,依例推廣各地。民屯分布在土地肥沃,水利條件較好,或是在軍事上具有意義的地凶,屯田主要是通過召募或強製移“(民,每屯大約50人,屯隴州縣,力屬典農朽沾中小押隴屯的為大農,郡設典農中郎將或典農校尉,抖設山尉,屯設屯同4,構成一個完整嚴密的係統和網絡中”“宵生的把收成的六成交納闊家,不用宵生的交納,家地租剝削誠為苛重漢代地租負擔扣當”,於是他們就輕3漢代。
推行田租戶調製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頒布1租戶闕今,規定收租(每)畝4升,戶出絹2叫、從此創立用於廣大農民按戶征收絹的戶調製法,首先按農戶財產的多少定出戶等,再根據戶等高低攤派多少不等的絹,大體每戶合出絹2匹、綿2斤。總的看,曹操對自耕農剝削比東漢輕些4他在頒布田租戶調令時,還特地申明地方官不得再增收苛捐雜稅,並嚴禁“強(製)民有所隱藏而弱民兼賦”。這種比較合理而可行的製度的頒行,吸收了大量流民的回歸,有益於廣大自耕農的穩定和社會秩序的安定,有力地推動了農業、手工業的發展。
興修水利
曹魏政權為恢複和發展農業生產,保證政府租稅收入,組織廣大自耕農和屯田軍民興修了許多水利灌溉工程。著名的如在合肥地區修的、七門、都江堰;在淮地區開的廣淮陽、百尺二等渠;在河北疏導高粱,開車箱渠;在敦煌推廣灌溉等等。其中可灌溉良田數萬頃,車箱渠長數百裏。曹魏開鑿本利工程地區之普遍、數量之多、規模之大,統統為前所未見。這些水利工程,對北方農業、手工業的恢複和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東漢末年軍閥混戰造成的荒涼殘破景象,至曹魏後期已經逐漸改觀:
4唯才是舉
東漢時期,選拔官吏的標準,主要是依據出身門第和封建德行。這樣就把一些徒有虛名並無真才實學的人選拔了上來:而把大批出身寒微或缺欠所謂仁義孝悌等封建道德,卻有真才實學的人埋沒了。曹操於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發布《論史能今》,讓公元20年發又迖安九年(公元214年)發布《敕打取巧偏》,公元217年發布《舉賢勿拘品》。其中心足“唯才足舉”,委以屯仟,才能選擇人才,是東漢依靠族豪強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