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死得很慘和死得壯烈之間,李貞猶豫著。
恰在此時,新蔡令傅延慶為李貞募得二千餘勇士,給了李貞一些信心。李貞決心反了,他算了算,加上他自己手頭的十幾個人,好歹也有兩千多人了,不錯,真不錯。當朝廷大軍壓到豫州的時候,李貞在城內宣布了一條新聞:“郭翰安靜地坐在茶肆裏,他終於確定了一件事情,那位當年掌管大理寺的官員,果然名不虛傳。
諸位父老,琅琊王已經破取魏州、相州各地,擁兵二十萬,頃刻便到,是非成敗,在此一舉!”
這可嚇傻了正圍堵豫州的十萬官軍,也激勵了豫州的老百姓,大家紛紛報名參軍,李貞的人數達到了五千,還被分成了五個營。六十歲的李貞,曾經親眼見過爺爺李淵,也曾聽人說過李淵當初封官的往事。為了激勵群眾,這天,他假裝興奮地為豫州城中九品以上官員封了公卿,什麼好聽封什麼。
但五千人馬還是提不起神,為了鼓舞士氣,他找來道士、和尚為大家誦經幾首,給每個士兵都發了刀槍不入的護身符。朝廷十萬大軍很快進發到了距離豫州城東四十裏的地方,李貞是個很有想法的人,他不肯龜縮就範,便派女婿和兒子出去參戰,被官軍揍了回來,狼狽逃回城內,閉門自守。
李貞知道,大勢已去。
從屬問:“大王您就等著受屠戮侮辱?!”
李貞搖了搖頭,他集合家人,與妻子、兒子、女婿等人一起自殺而死。
城內官吏拿他們的首級獻上,李貞、李衝等人的屍體,被送到東都闕下(宮門)梟首。諸王起兵大敗,原因主要在李衝身上,他起兵沒有約好具體時間,籌集人馬才五千便立刻行動,不管其他人的進度。諸王倉皇起兵,唯有李貞有所準備,狼狽響應,最終為官軍所敗,自殺身亡。
壽州刺史趙瑰,收到李貞密信。
妻子常樂公主對李貞的使者說了一番話:“替我告訴越王,昔日隋文帝篡奪周室,尉遲迥,隻是周室的外,猶能舉兵匡救社稷。功雖不成,威震海內,足為忠烈。況且你們是諸王,是先帝的孩子,怎能不以社稷為心!今日,李氏危若朝露,汝諸王不舍生取義,卻在這裏猶豫不發,到底想要幹什麼!災難已經到了頭上,大丈夫當為忠義之鬼,無為徒死之魂!”
武則天開始屠殺李唐宗室了,她讓監察禦史蘇珦去查看他們之間的密信。蘇珦上奏,說諸王之所以多數不起兵,那是不想謀反,所以罪不至死。武則天非常不高興,所以,有人寫了封密信,狀告蘇珦和韓王、魯王通謀。蘇珦是個非常儒雅的人,他據理力爭,最後,被問得啞口無言的武則天歎了口氣說:“愛卿是儒雅之士,朕自當安排你去幹別的事情,這事你就別管了。”
這天,蘇珦被安排到了河西去當監軍。接替他工作的是武則天非常倚重的能人,新任按獄特使果然歡天喜地地上任了,他就是酷吏周興。和蘇珦一樣,周興也是個很秀氣的人,還是法律專業出身,早在高宗皇帝在世的時候就以辦案潑辣著稱,李治屢次想要提拔他。奈何宰相們考察後,認為此人人品不端,故不予通過。
周興記住了所有反對過他的人,他苦苦哀求宰相們給他個機會。最後,還是宰相魏玄同好心,他看不下去,勸周興說:“周縣令真的沒入選,您現在就可以走了。”周興記住了,他恨魏玄同那假惺惺的樣子。
總有一天,我會讓你們這些人不得好死,你們會為你們瞧不起我而付出代價的!
周興就是這樣,他喜歡用自己的思想揣摩所有人。他還恨左史江融,這個江融,因為為人好,很受京城百姓的稱讚,周興非常痛恨百姓擁戴他的樣子,更恨江融看不起自己的眼神(他自己臆想的)。於是在徐敬業謀反那年,他讓人拉江融下水,斬殺於市。江融行刑那天,市場上人山人海,大家都應該見過這樣一個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