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女皇帝大膽進賢才李盡滅瘋狂鬧東北 (1)(2 / 3)

試官者中義憤填膺者,紛紛咽了一口苦水。

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臘月(其實是上一年的臘月),武則天終於出發了,趁著天下無事,她要去嵩山封禪。封中嶽嵩山為神嶽,大赦天下,改元萬歲登封。浩大的隊伍路過的地方,正是嵩陽地段,於是,嵩陽就改名,成了登封縣。

封禪後,武則天下令免除百姓一年租稅,尊神嶽天中王為神嶽天中黃帝,靈妃為天中黃後,夏啟為齊聖皇帝,夏啟母親為玉京太後。

武則天對嵩山情有獨鍾,主要原因在於,泰山道家更為興盛,嵩山佛家更為興盛,而且嵩山是天下中心。作為一名彌勒佛的轉世身,她自然會選擇封禪嵩山。為了紀念這一奇異恩典,許多年後,武則天給嵩山神寫了一封信,全信字數雖少,但純金打造,她派人投到了嵩山的隱秘地帶,信件的主要內容如下:

“大周國主武曌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詣中嶽嵩高山門,投金簡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發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謹奏。”

這封金簡信,在嵩山消失,一千多年來音訊全無,本不該有文字記載。曆史真相的揭開,往往緣於偶然間的發現。誰都不知道這封一斤重的大片金簡落到了哪個角落,直到一千二百八十六年後的一九八二年五月,登封縣(那時還是縣)一位山上采藥的農民突然在石頭縫中發現了一大片金子。它被丟在了峻極峰北側的某個地方,金簡現在被河南博物館收藏。

這塊金簡便成了她流傳後世的唯一一件文物(武則天墓暫時未開)。

有一個比較奇特的人,他跟隨武則天封禪嵩山後,並沒有回到朝廷,而是隱居在了山林之中。

他是武周王朝的左千牛衛將軍,太平王,名叫武攸緒。

和武承嗣、武三思不同的是,這位太平王實在不愛揣測武則天的聖意,也不太會拍馬屁。和武攸寧不同的是,他的確有真才實學,可惜恬淡寡欲,雖說是風流倜儻,卻從來不願意跟朝廷裏頭的權臣說話。武攸緒隱居在了嵩山,這是他的智慧。他知道,武承嗣的下場絕對不會好;他也知道,與其眼睜睜看著未來武家滿門的不幸,還不如找個山林野景,和喜愛人,做快樂事,自由自在地過一輩子。

這就是我的夢想,有什麼不好嗎?

武承嗣告訴他,這樣真的很不好,因為武則天時常派人去監督他,看看他有沒有謀反的意思。可後來,負責喬裝打扮成樵夫的人到了嵩山,卻看見一個草民打扮的人,在山岩穀溪之間盡情遊樂。冬天的時候,他就在茅草屋裏頭讀書,夏天就在林下石室安歇,石室之上,常有清泉流過,在室門外落成一道雨簾。

武則天認為,這個武攸緒的確奇特,賞賜諸王的時候,順便也賞賜了他。可武攸緒似乎不領情,他將寶貝和器玩扔在石室,從來不去看一眼,很久之後,那些東西被灰塵蒙滿。武攸緒的智慧,會在若幹年後顯現,他才是真正的智者,大智若愚的智者!

【契丹和突厥】

吐蕃不安寧,北疆也不太平。有人非要認武則天當娘,那人便是突厥的現任領袖阿史那默啜。

為了認娘,默啜還獻上了自己的大禮,將原東突厥所有將士,河西所有土地全部奉還。武則天著實感動了一把,為了表彰該同誌,她派豹韜衛大將軍閻知微、左衛郎將攝司賓卿田歸道冊授默啜為左衛大將軍、遷善可汗。

這個時候,契丹造反來得正凶,契丹也很不幸,因為攤上了營州都督趙文翽,一個剛愎自用、性情殘暴的家夥。

契丹年景不好,趙文翽不予開倉賑濟,還把契丹的酋長當孫子使喚。營州契丹人,鬆漠都督李盡忠、歸誠州刺史孫萬榮大怒,他們認為,武則天能這樣對待他們,實在讓人心寒,不報仇雪恨,就算不得爺們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