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閻朝隱俎豆求保佑王及善中書愛攆驢 (1)(3 / 3)

武則天大喜,讓張昌宗穿上羽衣,吹著笙歌,騎在木鶴上跳舞,還讓文人寫詩讚美。在讚美詩方麵,宋之問屢屢奪魁,上官婉兒對他讚譽有加。武則天也不是單單歡飲,她還讓上官婉兒召集文人著作。

李嶠、杜審言、崔融、蘇味道,合稱“文章四友”。

四位仁兄均非常個性,在這裏有必要介紹一下。

杜審言,公元645年生人,字必簡,愛好吹牛,常對別人說:“我文章能勝屈原、宋玉,書法羞死王羲之!”其詩風純樸自然,為“近體詩”奠基人之一。杜審言的兒子名曰杜閑,杜閑暫時還沒兒子。

崔融,公元653年生人,科舉出身,崇文館學士,李顯少時伴讀,特點是說話不在行。最近因寫讚美張昌宗的詩歌,拍馬屁沒拍到點子上,惹怒了張昌宗,被貶官在外。該生和杜審言關係很好,死後,杜審言還為他服緦麻。

蘇味道,公元648年生人,宰相,做事圓滑,模棱兩可。

李嶠,公元644年生人,二十歲甲等進士及第,累官監察禦史。邕、嚴二州僚族起義,他受命監軍進討,親入僚洞勸降,罷兵而返,遷給事中。武後、中宗朝,屢居相位,功勳卓著,封趙國公。

李嶠接到了一個新任務,那就是負責編修《三教珠英》。

三教者,儒、釋、道;珠英者,才子也。要求務必嚴整精細,囊括詩詞歌賦,展現武周雄厚的文化底蘊。

編委成員:李嶠、閆朝隱、徐彥伯、薛曜、員半千、魏知古、於季子、王無競、沈佺期、王適、徐堅、尹元凱、張說、馬吉甫、元希聲、李處正、高備、劉知幾、房元陽、宋之問、崔湜、常元旦、楊齊哲、富加謨、蔣鳳

辭藻潤色:上官婉兒

主編:張易之、張昌宗

二張如此囂張,也不是沒人敢管的,王及善就是其中之一。

王及善,王君愕之子,王君愕為隋唐英雄,曾勸王君廓投唐,後來王君愕隨李世民征戰高麗,戰死沙場。王及善同學因蔭得官,又是武將兒子,小時候沒好好學習,長大了以後,字如雞撓。王及善沒能征戰沙場,又沒有文字功夫,分析時政也不行,幹啥啥不中。

但就是他這樣的人,還能入選內史,故而時人諷刺曰“鳩集鳳池”。

但每個人,都有他存在的價值,王及善向世人證明了自己。

當時,內史許多老少爺們喜歡騎驢上班,王及善也上班,但從不騎驢,他認為騎驢有傷風雅,是不對的。他也不讓內史這麼幹,於是,他每天早上的任務就是站在公司門口攆驢。人們經常看見,有後生騎著驢過來,被王及善這個老頭攔住,像趕鴨子一樣,讓後生們把驢牽走。

因王及善隻會攆驢,故,人送外號“攆驢宰相”。

雖說王及善啥都不會,但此人為人正派,很有節義,別人也不好再說什麼。他屢屢上奏武則天,讓她注意一點,武則天不悅,對他說:“卿年歲已高,不適合再侍宴了,待在檢校閣中辦公去吧。”王及善賭氣,一個多月沒來上班。後來老是請假,武則天也不過問他。王及善原希望武則天能知錯就改,卻不料自己騎驢難下,於是歎曰:

“我是中書令,哪有中書令連天子的麵都見不到的!我就知道事情會到這一步,去你媽男寵!”

【個人狀態】

張易之:下車棚取車,見四下無人,就很豪邁的放了個屁,結果引起隔壁電摩防盜器巨響。

張昌宗:哥哥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