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新世紀:中國股市一路走好(上)(2 / 3)

分析中國股市的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由於過去我們對股份製認識不足,把股份製等同於私有化,把股市當作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投機場所,以至在股市發展較長的時間內,股市一直是處於一種試驗性質,一種遮遮掩掩的狀態。因此,中國股市不僅出現了占總股本60%以上不能流通的公股這種畸胎,而且管理層對股市的發展也一直是保持一種非常謹慎的態度。股市稍微紅火一點,便害怕是泡沫經濟來了,於是驚慌失措一瓢冷水潑來,股市立即降溫;等到股市冷到極點幾乎奄奄一息了,這才出台一些利好政策促一把;但股市剛剛有了一點熱度,各種“股市威脅論”又出來了,於是又是一瓢冷水潑去……如此周而複始,中國股市便像一個木偶被牽製著,進兩步退一步,漲一天跌半年。

1997年9月12日,舉世矚目的中共十五大召開,江澤民總書記代表十四屆中央委員會作的政治報告中,正式明確提出:“公有製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股份製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有利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於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不能籠統地說股份製是公有還是私有,關鍵是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隨後,江澤民總書記在《證券知識讀本》一書的批語中再次指出:“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會有證券市場。建立發展健康、秩序良好、運行安全的證券市場,對我國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經濟結構,籌集更多的社會資金,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國股市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明確的肯定,這對一直處於夾縫之中遮遮掩掩的股市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利好”。雖然當時正值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對股市發展的促進作用沒有直接體現出來,但中國股市至少可以堂堂正正地大展手腳了。特別是1999年以來,管理層相繼推出了一係列促進股市發展的扶持政策,包括多途徑解決券商融資、新股發行向法人配售、允許三類企業和保險基金入市、加快投資基金上市步伐等,尤其進入2000年後,管理層更是暖風勁吹,戰鼓緊敲。龍年開市的前一天即同時推出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新股和證券公司股票質押貸款兩項重大利好;4天後又作出取消連續漲停3天股票要停牌的規定……

在政策麵的大力扶持下,投資者的信心大增,入市積極,交投活躍,很快使股市一改過去長期低迷陰跌的狀態,一路攻城掠寨,直奔高峰。滬指1500點突破了,1600點站穩了,進入3月份,在一口氣突破1700點後,竟奇跡般地站上了1800點的高峰。望著這連連拔高的股指,股評家們也不禁大跌眼鏡。因為在中國股市發展的10年曆史裏,雖然屢有創新高的記錄,但每一次創新高之後,都有一輪大跌。其原因除了遊資的功成身退外,很大程度上與管理層的降溫政策有關。而此次上漲,不僅管理層沒有幹涉,而且還在很多方麵給予了支持。這表明管理層也認同了中國股市的牛市走向。與此同時,投資者也表現出了極大的成熟性與理智性。以前的股市要麼是熊氣彌漫,要麼便是牛氣衝天。每次股市走牛,到後來必然出現偏差,小牛變成壯牛,壯牛變成瘋牛。待成了瘋牛,政府不管自然是不行的,於是隻得進行政策調控。出現這種一熱就萬木焦斃、一冷就周天寒徹局麵的原因,與股民操作不成熟投資不理智有著直接的關係。一見股市上漲,就跟風進去,一通狂炒瘋炒,雞毛炒得上天,狗屎炒得成黃金。但今年股市上漲後,雖然也有一些狂炒莊股的現象,不過總的來說還是理性的。因此,股市是逐漸走強,股指是逐漸推高,並且幅度也並不是很大。在實行漲跌板製度後,過去有1天滬指上漲50%多,1周上漲100%以上的驚人記錄。去年5·19行情,滬指從1047點上漲到1756點,上漲幅度達67%。而今年股市從1400點時啟動,到最高峰1818點,漲幅不到30%。這也是為什麼以前的牛市不能維持太久而2000年的牛市卻能如此堅挺的一個原因。

慢牛走勢是中國股市最理想的走勢。因為如果股市上漲幅度過大,速度過快,必然導致股市炒作和投機,使一部分人較快地富裕起來,擴大了人們之間的富裕水平差距,使一些人感到心理不平衡;另外,股指上揚在某些條件下可能導致“泡沫”激增,影響經濟的正常運行,並引發多方風險;股指快速上升,也可能幹擾人們的平靜生活、企業或其他機構的正常工作秩序,同時,可能使個別人和個別機構見利忘法,導致違法違規案件增加。由於股指有漲必有落,在股市高漲之後,如果發生較深的下落,就可能引發更多的社會經濟問題。1929年紐約股市崩盤的後果,日本股市泡沫破滅的教訓,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啟示,都使政府部門對股市過度狂熱抱有戒心和警惕。因此,股市隻有逐漸發展,穩步前進才能持續走強。

當然,股市的運行,從來都有它自身的規律,有時甚至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中國股市的持續走牛,有賴於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隻有當上市公司中有大量業績穩定增長甚至高增長的值得長線投資的企業,才會源源不斷吸引場外增量資金介入,推動股市持續上漲。而這也正是我們現在需要大力解決的問題。沒有業績支撐的股市,光靠題材與概念,絕對不可能持久。

顯然,經過10年的坎坎坷坷,風風雨雨,中國終於堅定地選擇了牛市,一個中國證券市場大發展的黃金歲月已經到來!

穩步發展是基調

我們說,中國股市選擇牛市,但並不是過去那種瘋狂暴漲的“瘋牛”市場,也不是那種喪失理智無所約束的“野牛”市場,而應該是一種穩步前進的成熟市場。狂跌的股市是可怕的,暴漲的股市也是危險的。因此,2000年的政策背景,已為新世紀奠定了基調,那就是穩步前進,健康發展!

從目前的政策背景來看,2000年的發行市場將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2000年股市麵臨的擴容任務主要表現在下列方麵:其一,發行規模將主要集中於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和企業集團發展,因而將有更多的大型國有企業發行上市。發行方式的改變,基金和法人配售限製的放寬,為以後大型國有企業發行股票鋪平了道路。2000年管理層將推出一些大型“航母”進入證券市場。與此同時,繼續執行產業扶持政策,繼續采取“控製總量,限製家數”的辦法,預計2000年上市公司平均發行規模在1~1.5億元之間。其二,根據1999年發行進度進行對比分析,2000年發行數量大約在100家左右,每股發行價格大約平均在6~8元人民幣,籌資總額大約在600~800億元。其三,配股發行繼續保持高增長,增發新股將呈現擴張之勢,國有股配售將全麵鋪開,這三者將占發行市場相當大的份額。細心的投資者已注意到,從1998年開始,中國證監會已取消每年新股發行額度提法,因此可以認為,管理層已經轉換新股擴容計劃調控方法,開始根據二級市場承受能力動態適度調節擴容規模和速度。但毫無疑問,2000年A股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是一種必然趨勢。另一方麵,管理層在培養機構投資者(如證券投資基金)和增加市場資金供應方麵正在發揮更有效的調控作用,進入股市的資金量將逐漸增加,大盤基本上可以承受擴容的壓力。

證券市場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已上升到事關經濟改革大業的高度。伴隨著這種經濟地位的提高,阻礙證券市場發展的資金供求矛盾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在資金供求方麵,將盡量保證動態平衡。市場擴容是雙向的,既包括供應擴容,也包括需求擴容,資金供求關係平衡是股票供求關係平衡的根本保證。2000年資金麵變化將出現什麼樣的特點呢?先看資金需求。如前所述,股市擴容對資金麵的需求主要來自於以下四個方麵:其一,新發A股部分。如果2000年按新發行100家股票,每家平均1億A股,每股平均發行價格6~8元進行計算,發行新股在二級市場上市後平均漲幅按100%進行計算,2000年維持二級市場平穩運行至少需要新增資金量1200~1600億元左右。其二,配股發行部分。現有上市公司按每年300家獲準配股進行計算,配股比例按10:3進行計算,配股價格按5元進行,加上轉配部分,2000年此部分配股和轉配股又有可能需要新增資金300億元以上。其三,增發新股和國家股配售部分。過去兩年增發新股籌集資金近200億元,1999年國家股配售試點不足10億,預測2000年這兩項將有大幅增長,大體與配股發行量持平,可以保守估計為200億。其四,交易稅費部分。如果2000年二級市場日均成交量按兩個市場合計200億元計算,在交易印花稅和交易傭金不進一步下調的情況下,全年將有約500億元左右資金以交易印花稅和交易傭金的形式流出二級市場之外。將以上四項內容相加,可以得到2000年全年股市資金需求量的粗略估計數額,為了維持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平穩運行,將需要至少2000億元增量資金進場運作,才能維持正常擴容。

再看資金供應。股市資金麵供應主要來自於以下三個方麵:其一,三類企業入市,證券公司融資。根據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和政策法規,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和上市公司投資股票市場成為可能,這三類企業自有資金數量相當龐大。同時商業銀行資金流入股市的渠道已被打開,證券公司已開始被允許進入銀行同業拆借市場,如華夏證券已獲得國內首例股票質押貸款,可見證券公司也是一支重要力量。其二,儲蓄存款和部分遊資。目前能為股市提供增量資金的主要來源仍可能是居民儲蓄存款和部分遊資,這部分資金進入股市的規模和速度完全取決於主觀上追求保值增值的利益驅動預期和客觀上股市是否存在足夠多的獲利機會。目前我國城鎮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已高達6萬億元,由於目前投資渠道仍較窄,隨著若幹次降息、征收利息稅等貨幣政策滯後效應逐步體現出來,可以預見,2000年很大一部分居民儲蓄存款將遊離銀行進入股市。其三,證券投資基金入市。同樣可以預見,2000年證券投資基金將會有更大發展,這將為股市資金麵帶來新鮮血液,近兩年證券投資基金已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股市資金供求緊張的局麵,將繼續為穩定市場作出重要貢獻。總之,與往年相比,2000年的資金麵將發生可喜變化,這些變化將使股市資金供應好於往年。但由於資金供應方麵仍受到諸多限製,由此推算2000年增量資金較樂觀的估計為上限不超過2000億元,資金供求稍有缺口。由於資金缺口不會太大,與此同時,2000年管理層將更加注重根據市場承受能力調整發行上市節奏,並有可能適時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激勵二級市場,保證二級市場活躍,以此保證一級市場股票的順利發行。因此,業內人士認為,2000年股市資金麵的供求關係將在管理層的頻繁調控下達到一種動態平衡,市場出現供求嚴重失衡的可能性不大,供大於求和供不應求的時間周期也不會太長。當然,增量資金進入市場既需要時間,而且還要與股市活躍程度、政策措施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