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武當山(1 / 1)

武當山被譽為“天下第一仙山”。磅礴處勢若飛龍走天際,靈秀處美似玉女下凡來,正是武當勝景剛柔並濟的特點。武當山古建築、武當道教以及武當武術是武當山最引以自豪的文化,體現出我國古代文化的精髓。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內,它背倚蒼茫千裏的神農架原始森林,麵臨碧波萬頃的丹江口水庫。其山體四周低下,中央呈塊狀突起,多由古生代千枚岩﹑板岩和片岩構成。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武當”之名源於先秦,最早出現在《漢書》中。漢末至魏晉隋唐時期,武當山是求仙學道者的棲隱之地,據傳曾是真武大帝的道場。至宋代,人們將傳說中的真武神與武當山聯係起來,將武當山附會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飛升處,尊武當山為“仙山”、“道山”。千百年來,武當山作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揚天下。曆朝曆代慕名朝山進香、隱居修道者不計其數,相傳東周尹喜、漢時馬明生、魏晉南北朝陶弘景、唐朝孫思邈、宋時胡道玄都曾在此修煉。

武當山之盛名,還得益於它寧靜悠遠、清秀奇異的風光。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讚頌武當山“山巒清秀﹑風景幽奇”。武當山天柱峰一帶,山高穀深,溪澗縱橫,身入其境,會有俗念頓消的出世之感。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圍又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等勝景環繞,風光旖旎,氣勢宏偉。登上天柱峰,如同置身雲端,所有塵世煩憂盡消於足下。環顧四周,七十二峰淩聳九霄,俯身頷首,朝向主峰,宛如眾星捧月,被世人讚為“萬山來朝”。“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澗水長鳴”精彩地概括武當山勝景。

武當山古建築群集中體現了我國元、明、清三代建築學的高超水平和藝術成就。武當山古建築群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主要包括太和宮、南岩宮、紫霄宮、遇真宮四座宮殿,其他各類庵堂祠廟等共200餘處。建築主體以宮觀為核心,庵堂神祠分布於宮觀附近地帶,自成體係,岩廟則占峰踞險,形成“五裏一底十裏宮,丹牆翠瓦望玲瓏”的巨大景觀。這些古建築規模之龐大,構造之嚴謹,裝飾之精美,在中國現存道教建築中是絕無僅有的。反映出我國古代科技的偉大成就。除古建築外,武當山尚存珍貴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稱於世,被譽為“道教文物寶庫”。

武當派武術又稱“內家拳”,源遠流長,玄妙飄靈,是中國武術的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說。在金庸大師的《倚天屠龍記》中,少年張三豐在武當山創立武當派,最後成為中國武術史上的曠世奇才。現在,武當山鎮每年都舉辦武當武術交流活動,武當山鎮已成為中國著名的武術之鄉。

武當山的“道家齋飯”也是武當一絕。齋飯原料來源主要是山生山長的植物果實,如鹽幹筍、鹿尾筍、核桃、板栗等。靜聽富有神韻的武當道教音樂,品上一口鮮嫩的筍芽,能體會到道家“道法自然,返璞歸真”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