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蕩山是我國十大名山之一,被稱為“東南第一山”。雁蕩山最讓人稱絕的就是它獨特的地貌,這裏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各具千秋,稱得上是一個造型地貌博物館。
雁蕩山位於風景秀麗、人文薈萃的浙江省境內,總麵積450平方千米,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為北雁蕩山、南雁蕩山、中雁蕩山、東雁蕩山、西雁蕩山。通常我們所說的雁蕩山是指北雁蕩山。雁蕩山山頂有湖,湖邊蘆葦茂密,結草為蕩,南歸秋雁多宿於此,因此得名“雁蕩”。
由於雁蕩山處在古火山頻繁活動的地帶,其山體呈現出獨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稱得上是一個造型地貌博物館。雁蕩山的奇特地貌對科學家產生了強烈的啟智作用,北宋科學家沈括遊雁蕩山後得出了流水對地形侵蝕作用的學說,比歐洲學術界關於侵蝕學說的提出早600多年。現代地質學研究表明,雁蕩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義的典型的白堊紀破火山。
雁蕩山各山的風景都引人入勝,各具千秋。北雁蕩山位於樂清市境內東北部,這裏群峰崢嶸、怪石嶙峋、洞壁幽深、泉瀑雄奇,自古就有“寰中絕勝”之譽。北雁蕩山風景以峰、洞、瀑、石取勝。卓筆峰、獨秀峰、玉女峰、金雞峰等是較為著名的山峰。如果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間去觀賞,則有一峰多態之神妙。雁蕩46洞以觀音洞最為出名,據傳此洞最早為唐代高僧善牧的居所。觀音洞嵌於合掌峰中,從洞頂往外望,天空僅留一線,這就是著名的“一線天”。雁蕩瀑布以大龍湫、散水岩、梅雨瀑等最負盛名。大龍湫瀑布被譽為“天下第一瀑”,徐霞客曾在遊記中記載其“怒濤傾注,變幻極勢,轟雷噴雪”,讓人歎為觀止。
南雁蕩山的曆史很悠久,五代時,高僧願齊曾率三百門徒在此開發。這裏的景色瑰麗雄奇,蔚為壯觀。這裏還有始建於宋代的儒教會文書院,還有仙姑洞道觀和唐代的觀音洞寺院,三教薈萃,在國內十分罕見;中雁蕩山以峰雄嶂險、洞幽寺古、潭碧林翠著稱。曆代文人雅士曾留下大量珍貴的墨跡,為山色增添光彩。南朝謝靈運詩雲:“千傾帶遠堤,萬裏瀉長汀”,宋朝王十朋也寫道:“十裏湖山翠黛橫,兩溪寒玉鬥琮琤”。這些都是對中雁蕩山的稱讚;東雁蕩山以斷崖峭壁最為著名,連綿數千米的絕壁依次展開惟妙惟肖的屏障,有迎風屏、孔雀屏、鼓浪屏等多幅岩雕畫屏,堪稱奇絕;西雁蕩山的峽穀飛瀑聞名天下,以金坑峽的一溪九瀑最為著名,這九瀑一瀑勝過一瀑,瀑瀑引人入勝。西雁蕩山的人文景觀也獨具特色,有南宋通往京城的驛道古棧、古代原始的造紙作坊、三個原始古村落以及古橋粱、古廟宇等眾多景觀。
雁蕩山最有趣的民俗活動就是每年農曆的三月初十舉行的大集會。相傳早在宋末元初,這裏的集市就已形成。集市的一大特色就是農家樂,你可以投入到耕種、舂米、磨麥、做豆腐、搗年糕等農家活動中,體驗農家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