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昆侖山(1 / 1)

昆侖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昆侖山兼具江南和塞北的獨特風光,集雄奇與秀麗與一身,還留有許多曆史悠久的道教遺跡,令許多觀光、朝拜者心馳神往。

昆侖山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西橫跨新疆、青海兩省區,入甘肅後與秦嶺相連,被稱為“亞洲的脊柱”。昆侖山脈全長2500千米,平均海拔5500米~6000米,總麵積達50多萬平方千米。

漫長的地質活動使昆侖山形成了西高東低的地勢。古生代時,昆侖山地區的海域強烈下沉,並伴有火山活動,後經華力西運動褶皺上升,形成昆侖山的中軸和山脈的中脊;中生代時,經燕山運動構成昆侖山的主脊及兩側4000米以上的山體。

在我國曆史上,昆侖山是一座被神化的山脈。我國古老的地理著作《山海經》和《水經注》都不隻一次提到它,其中大多記述都帶有神奇的色彩。傳說,西王母的瑤池便是昆侖河源頭的黑海,距黑海不遠處,傳說是薑太公修煉五行大道40載之地。玉虛峰相傳是玉皇大帝的妹妹玉虛神女居住的地方。傳說,當年玉皇大帝見昆侖山雄偉高大,氣勢軒昂,且離天庭很近,便在昆侖山上修建了一座軒轅行宮。玉帝的妹妹玉虛得知後,很不服氣,說玉帝霸占的地方太多了,不僅占了天上,還把地上的好地方也據為己有。玉帝沒有辦法,隻好把其中的一座山峰讓給了玉虛。玉虛留戀昆侖山的美麗,就不回天庭,在這裏定居了。後來,人們就把這座山峰叫做玉虛峰。

昆侖山的景色,集雄壯和秀麗於一身。每逢春夏之交,山腳下滿山碧樹吐翠,鮮花爭奇鬥豔,使昆侖山呈現出一派江南特色。雪線以上,經年銀裝素裹,是一片寧靜聖潔的世界。昆侖泉是昆侖山中最大的不凍泉,被稱為“昆侖一絕”。昆侖泉泉水很旺,日夜不停地向外噴湧,不時翻起層層小浪花。中央一股清泉驀然噴湧而出,似一朵盛開的蓮花,將無數片碧玉般的花瓣拋向四周,又似無聲四濺的碎玉落入一泓清池。昆侖山口是青海、甘肅兩省通往西藏的必經之地。這裏群山連綿起伏,雪峰突兀林立,草原廣袤壯闊。尤其令人感到奇特的是,這裏到處是突兀嶙峋的冰丘和變幻莫測的冰錐。冰丘有的高幾米,有的高十幾米,冰丘下麵是永不枯竭的涓涓潛流。一旦冰層揭開,地下水常常噴湧而出,形成噴泉,煞是好看。1956年4月,陳毅副總理途經昆侖山口時,寫下了“昆侖魄力何偉大,不以丘壑博盛名”的詩句。昆侖橋又稱一步天險橋,橋下便是懸崖絕壁和萬丈深淵。站在橋上俯身鳥瞰,但見湍流不息的河水噴湧咆哮,不斷激起層層浪花,發出陣陣雷鳴般的響聲,讓人望之目眩,聞之喪膽。

近年來,我國地質工作者在昆侖山還發現了麵積達1萬平方千米的岩溶地貌。這裏石峰聳立,溶洞密集。有的石峰像祭天神壇,有的似群象、蒼龍、臥虎,其景觀大可與雲南石林、廣西岩溶媲美。

知識鏈接:昆侖山口地處昆侖山中段、格爾木市區南160千米處,海拔4772米,相對高度80米~100米,亦稱“昆侖山埡口”,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關隘。昆侖山口有大片的高原凍土層,雖終年不化,但凍土層表麵的草甸上卻生長著青青的牧草。每到盛夏季節,草叢中盛開著各種鮮豔奪目的野花,煞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