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襲卷大地、萬物失去生機之時,淩霜傲雪的吉林霧凇把北國大地點綴得晶瑩剔透,成為神州四大自然奇觀之一。吉林霧凇輕盈潔白,清秀雅致,宛如玉樹瓊花,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最精美的藝術品。
霧凇俗稱樹掛,是北方冬季常見的一種類似霜降的自然現象,是一種冰雪美景。在我國,以吉林省吉林市的霧凇最為著名,它與桂林山水、雲南石林、長江三峽並稱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
霧凇是一種白色或乳白色的不透明冰層。它是在0℃以下,由水滴凝結而成的。不過,這些水滴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浮在氣流中由風攜帶來的。這種水滴要比形成雨凇的雨滴小許多,稱為霧滴,實際上,也就是組成雲的雲滴。當它們撞擊物體表麵後,會迅速凍結。由於霧凇中霧滴與霧滴間空隙很多,因此霧凇呈完全不透明的白色。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記載霧凇的國家,早在春秋時代就有關於“樹稼”的記載,也有的叫“樹介”,就是現在所稱的“霧凇”。據考證,“霧凇”一詞最早出現於1500多年前南北朝時代呂忱所編的《字林》裏,其解釋為:“寒氣結冰如珠見日光乃消,齊魯謂之霧凇。”
在我國北方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霧凇,為什麼吉林市的霧凇最著名呢?原來,這裏的霧凇得益於“嚴寒的大氣和溫暖的江水”。吉林市冬季氣候嚴寒,氣溫一般都在20℃~25℃;而鬆花湖大壩底部豐滿水電站泄閘而出的湖水溫度卻有4℃。巨大的溫差使得湖水剛一出閘,就如開鍋般地騰起濃霧,形成了鬆花江兩岸蔚為壯觀的霧凇長龍。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形成的霧凇形狀厚重又結構疏鬆,因而顯得特別輕柔豐盈、婀娜多姿。江澤民總書記曾為霧凇賦詩:“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樹瓊花滿目春。”
吉林的霧凇季節一般從每年的11月下旬開始,到次年的3月上旬結束。每當霧凇來臨,鬆花江岸十裏長堤“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柳樹結銀花,鬆樹綻銀菊,把人們帶進如詩如畫的仙境。遠遠望去,一排排楊柳的樹冠如煙似霧,與藍天白雲相接,讓人分不清天地的界限。置身在這片童話般的銀色世界,煩惱與雜念盡消,你會情不自禁地找回兒時的童真,想在這冰雪的世界裏追逐嬉戲。
吉林霧凇不僅美麗壯觀,而且還具有空氣淨化器的作用。空氣中存在著肉眼看不見的大量微粒,危害著人類的健康。據美國對微粒汙染危害做的調查測驗表明,微粒汙染重比微粒汙染輕的城市,患病死亡率高15%。霧凇可以吸附這些微粒,使它們沉降到大地,從而起到淨化空氣的作用。此外,霧凇還是環境的天然“消音器”。由於霧凇具有濃厚、結構疏鬆、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點,因此對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納大量音波,在霧凇密集的樹林裏感到幽靜,就是這個道理。
知識鏈接:在我國的四大自然奇觀中,桂林山水、雲南石林和長江三峽都是“天生麗質”,唯獨吉林霧凇是“人工仙境”,即豐滿水電站建成發電後才有的。吉林霧凇最大的特點是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一派天地使者的凜凜之氣。霧凇這樣的性情,就使得偶遇霧凇的人陶醉其中,而有人苦盼數日卻難覓芳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