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雲南澄江化石群(1 / 1)

雲南澄江動物化石群是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它向人類揭示了大約5.3億年前的寒武紀早期生物世界。這些生動的化石再現了生命史中最為壯觀的一幕,讓我們不得不驚歎大自然的奇跡。

澄江縣位於雲南省中部,這裏氣候溫暖溫潤,風光秀麗多姿,曆史上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澄江境內有一座山,因形如一頂草帽而得名帽天山。帽天山曾經是一座“其貌不揚”的山峰,1984年7月,地質工作者在帽天山發現了納羅蟲化石,向人類揭示了沉睡了5.3億年的寒武紀早期生物世界,從此帽天山聲名鵲起,從一座貌不驚人的山丘變成了舉世矚目的世界古生物聖地。

在發現帽天山化石群以前,地球生命的演化是一個巨大的謎。達爾文在著名的《物種起源》一書中預言:今後如果有人對我的理論提出挑戰,那很可能來自對寒武紀動物突然大量出現的解釋。澄江化石群的出現生動如實地再現了寒武紀早期生物的原始特征,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的起源、演化、生態等理論提供了珍貴證據。

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證實澄江生物化石群出現於寒武紀生物大爆發時期。科學家們曆經十餘載在帽天山地區進行考察研究,發現帽天山化石群呈帶狀蜿蜒分布,這條分布帶長20千米,寬4.5千米,埋藏深度在50米以上。這個化石帶囊括了40多個門類的80餘種動物,幾乎涵蓋了現代生物的各個門類。其中包括許多已經滅絕的動物種類,由於已超出現有動物分類體係,隻能以發掘地名來命名,如撫仙湖蟲、帽天山蟲、雲南蟲、昆明蟲和跨馬蟲等。最值得一提的是,在玉溪與昆明交界的滇池海口發現了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海口魚的化石,被認為是生物演化鏈上的鼻祖,屬於稀世珍寶級的動物化石。

澄江生物化石群種類之豐富,保存之完好,在世界地質史上實屬罕見。為什麼曆經了億萬年後,澄江生物化石還能夠完美地再現呢?據地質學家考察,在寒武紀早期,澄江一帶是一片隆起的淺海區,靠海岸較近,因此容易聚集泥質的沉積物。這時期氣候溫暖,海水蘊藏著豐富的礦物質,大量藻類植物和海綿、蠕蟲、水母等動物都生活在這片海域。後來這些動物和植物突然被洪水或意外湧來的泥質沉積物埋藏,隔絕了空氣,因此不易腐爛,就這樣保存下來,天長日久變成了化石。如今,這些珍貴的化石竟然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麵前,怎能不讓我們感歎大自然的奇跡!

為了保護這些遠古時代的生物化石,我國已在化石的發現地建立了澄江帽天山國家地質公園。這個地質公園不僅是這些遠古“生命”理想的家園,也讓我們領略到了遠古“生命”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