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天池如同躺在地球表麵上的一麵鏡子,人間的一切美景你都可以在鏡子裏看到:晶瑩如玉的湖水,滿眼蒼翠的群山,飛流直下的瀑布,奇形怪狀的石林……這顆“天山明珠”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天山天池是神話與現實的分界點。天池古稱“瑤池”,即傳說中西王母宴請周穆王之地。西王母與天宮王母的形象在神話中重合後,瑤池又成了眾仙宴飲的所在。天池邊有一株巨大的榆樹,相傳是王母降伏水怪的碧玉簪--“定海神針”。
美麗的神話為人們增添了無盡的想象。事實上,天池是位於博格達峰山腰的天然湖泊,海拔1928米,長3400米,最寬處約1500米,麵積約5萬平方千米。天池的湖麵呈半月形,湖水清澈,四周群山環抱,綠草如茵,繁花似錦。蒼翠的雲杉、塔鬆漫山遍嶺,遮天蔽日;雄偉的博格達峰直入雲霄,峰頂的冰川積雪閃爍著皚皚銀光,與天池碧綠的湖水相映成趣,構成了這個高山平湖綽約多姿的自然景觀。
天池腳下,還有東、西兩個小天池。西小天池是天池湖水透過地下湖壩的冰漬物滲漏下來的泉水,在山嘴交彙的低窪處形成一個積水深潭。西小天池形如圓月,池水清澈幽深,相傳西王母曾在這裏洗過腳;東小天池是人工水壩的產物,天池瀑布在這裏飛流直下,恰似一道長虹依天而降,煞是壯觀。古往今來,天池一直都是文人墨客的青睞之地。郭沫若遊覽天池時曾吟出“一池濃墨沉硯底,萬木長毫挺筆端”的佳句。
馬牙山石林是天池的一絕。這些巨石在風雨的剝蝕下,形成了形狀獨特、形態各異的石林景觀。有些石頭形如巨齒獠牙,有些石頭形如猛獸血口,有些石頭形如大海的波浪……其中有一個巨石極像古代的牧人,頭戴氈帽,神態安然,讓人遐想聯翩。
天池以西3000米處是燈杆山,據說釋迦牟尼的第28代弟子菩提達摩曾在這裏“麵壁坐禪”。後來人們就在山頂上立了一個鬆杆,在鬆杆上掛了一盞天燈來紀念他。當年烏魯木齊的百姓都以天燈為神喻,認為燈長明不滅就預示世道太平。如今,登上燈杆山遠眺,烏魯木齊可盡收眼底,尤其在華燈初上之際,遠看烏魯木齊的萬家燈火,讓人無限留戀這天上人間的景致。
知識鏈接:天山山脈全長2500千米,橫亙亞洲腹地,為塔裏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的天然分界線。天池處於天山東段最高峰博格達峰的山腰,水平麵海拔1928米。峰頂的冰川積雪閃爍著皚皚銀光,與天池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構成了高山平湖綽約多姿的自然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