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山水體現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點。江水賦予凝重的山以動態、靈性、生命,同時把人帶進神話般的世界,讓人一見漓江不忍離!
漓江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是桂林山水的靈魂,也是我國錦繡河山的一顆明珠。漓江發源於有“華南第一峰”之稱的興安縣貓兒山,流經桂林市、陽朔縣,在梧州市彙入西江。
漓江是世界上風光最秀麗的河流之一,享有“漓江神秀天下無”的盛讚。漓江的水是有生命,有靈性的。天氣晴朗時,一池碧水波平如鏡,人們可以臨水照鏡;明月之夜,群峰如洗,江波如練,讓人覺得清遠無限;煙雨迷蒙,則如同給漓江披上了一層迷離的麵紗,讓人陶醉在這如夢似幻的仙境中。
漓江兩岸,山峰偉岸挺拔,形態萬千。石峰上長有茸茸的灌木和小花,遠遠看去,如同一件素雅的壯錦;江岸的堤壩上,終年碧綠的鳳尾竹,似少女的裙裾,隨風搖曳,婀娜多姿;水中山峰的倒影,幾分朦朧,幾分清晰;江麵漁舟幾點,紅帆數葉,從山峰倒影的畫麵上流過,真有“船在青山頂上行”的意境。漓江的每一處景致,都是一幅典型的中國水墨畫,人稱“百裏漓江、百裏畫廊”。
漓江風景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喀斯特地貌區。喀斯特地貌是指石灰岩受水的溶蝕作用和伴隨的機械作用形成的各種地貌,如石芽、石溝、石林、溶洞、地下河等。在水流作用下,地下水對碳酸鹽岩不斷產生侵蝕作用,形成陡峭的海岸、彎曲的溝壑、高高的懸穀等奇觀。具有喀斯特地貌的地區,往往奇峰林立,溶洞遍布。
漓江沿岸是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較廣的地區之一,孤峰、峰林、峰叢、喀斯特泉、暗河、反複泉、周期性泉與湧泉等喀斯特地貌隨處可見。這裏的岩溶發育很完美,地麵奇石遍布,峰林簇擁,呈現出姿態萬千的景致。據統計,這裏的地下溶洞多達2000餘個,人稱“無山不洞,無洞不奇”,猶如神仙洞府。
古往今來,不知多少文人墨客為漓江的綺麗風光寫下優美的詩文。唐代大詩人韓愈曾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來讚美如詩似畫的漓江;李白曾用“漓江山水不相離,山自多情水自癡”來形容漓江山水的相映成趣。
居住在漓江一帶的壯族人民以能歌善唱著稱。每逢到了農曆三月初三的歌圩,這裏便成了一片歌舞的海洋。歌圩是人們為了準備春耕所舉行的儀式,歌圩的規模少則幾十人,多則上萬人。歌圩上所唱的歌大多都是歌頌美好愛情的,男女青年通常以對唱山歌的方式向對方表達愛慕之情,對方如果有意,則會把紅繡球拋過來,一段美好的愛情就開始了。
說不盡的漓江景,道不完的漓江情。如詩如畫的山水以及生活在山水畫卷中的人們,是那麼的和諧,那麼的生動,漓江真是集造物主的萬千寵愛於一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