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一本厚重的中國曆史,你會發現:淮河與長江、黃河一樣,是中國大地上一條古老的河流。這裏氣候宜人,風光如畫。數千年來,淮河流域的英雄兒女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燦爛悠久的淮河文化。
淮河發源於河南省南部的桐柏山,幹流全長約1000千米,它地跨河南、安徽、江蘇、山東及湖北5省,流域總麵積達18.7萬平方千米。淮河流域上遊山丘起伏,水係發達,支流眾多;中遊地勢平緩,多湖泊窪地;下遊地勢低窪,大小湖泊星羅棋布,水網交錯,渠道縱橫。
淮河流域地處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冬春幹旱少雨,夏秋悶熱多雨,年平均氣溫11℃~16℃。淮河流域的氣溫由北向南、由沿海向內陸不斷遞增,習慣上,我國把秦嶺和淮河作為我國南北氣候帶的分界線。
千百年來,淮河水悠然安閑、滔滔不絕地流淌在中原大地上。淮河兩岸風光秀麗,景致萬千。一代文學巨子歐陽修曾在此流連忘返,留下了“今夜東風吹客夢,清淮明月照孤舟”的優美詩句。淮源桐柏山是聞名中外的風景勝地,它既有北國山體的雄渾,又有南疆風光的秀麗,其內奇峰競秀,層巒疊嶂,森林密布,瀑泉眾多,並有盤古文化、佛道文化等獨特的淮源文化與之相伴,更豐富了淮河的文化內涵。洪澤湖是我國第四大淡水湖,它猶如一隻展翅欲飛的天鵝飛翔在淮河下遊。極目遠眺洪澤湖,但見碧波萬頃如鏡,兩岸綠柳滴翠,湖上白帆點點,鴨鵝追逐戲水……一幅生動的水鄉畫麵躍然紙上。
俗語說得好,“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淮河被華夏兒女尊為“風水河”,它與黃河、長江、濟水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四瀆”。淮河流域的曆史非常悠久,中國曆史上許多大事都發生在淮河流域。陳勝吳廣起義、楚漢之爭、淝水之戰、大明王朝的興起等,都發生在淮河兩岸。曆史上許多傑出人物都曾在淮河流域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孔夫子喝的是淮河流域的水;莊子、華佗、施耐庵、吳承恩都是淮河的兒女;劉邦、朱元璋、曹操等亂世英雄更是憑借淮河馳騁中原;歐陽修、辛棄疾等文豪為淮河揮毫潑墨,留下了許多壯麗的詩句。
現在的淮河兩岸是我國物產豐饒、工農業發達的地區之一。淮河流域的農業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主要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薯類、大豆、棉花等,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基地。淮河流域的工業以煤炭、電力、食品加工、輕紡為主,其中淮南、淮北、平頂山、徐州等地區都是國家大型煤炭生產基地。淮河流域的公路、鐵路四通八達,內河航運也很便利,還有連雲港、日照等大型海運碼頭,不僅可直達全國沿海港口,還能通往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
站在高山之巔,依於淮水之畔,看淮河兩岸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怎能不讓我們感懷?淮河,這條古老又年輕的大河,正以其豪放的姿態奔向未來!
知識鏈接:我國的地理學家把長江與黃河之間的秦嶺、淮河看做是我國東部地區的一條南北方分界線。具體地說,這條分界在甘肅、陝西、河南境內,基本上沿秦嶺、伏牛山呈東西走向,到方城縣折向東南、經板橋往東進入安徽,然後大致沿淮河幹流,至江蘇的蘇北灌溉總渠延伸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