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海(1 / 1)

出了渤海海峽,海麵驟然開闊,深度逐漸加大,這就來到了黃海。置身於當年甲午海戰的戰場劉公島,怎能不讓人緬懷北洋水師的忠魂。奔騰不息的黃海啊,無言地見證著曆史的變遷,也浸潤著我們的心靈……

黃海位於中國大陸與朝鮮半島之間,因古黃河曾自江蘇北部沿岸彙入黃海,海水含沙量高,水色呈黃褐色而得名。海洋學家按照黃海的自然地理特征,習慣將黃海分為北黃海和南黃海兩部分海域。北黃海是指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之間的半封閉海域,總麵積約8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0米;長江口至濟州島以北的橢圓形半封閉海域為南黃海,總麵積為30多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5.3米。

黃海東部和西部岸線曲折、島嶼眾多,主要的海灣有膠州灣、海州灣、朝鮮灣、江華灣、威海灣等,主要島嶼有長山列島以及朝鮮半島西岸的一些島。黃海北部從鴨綠江口到大同江口之間的海底,分布著大片呈東北走向的潮流脊,是黃海地貌的一個重要特色。這是由於此處潮差大、潮流急,致使海底沙灘在潮流衝刷下形成與潮流平行的“潮流脊”。黃海南部的海底發育著大型潮流脊群,它們是在古黃河--古長江複合三角洲的基礎上,經潮流的長期衝刷塑造而成的。

黃海沿岸地勢平坦,麵積寬廣,適宜曬鹽,煙台以西的山東鹽區以及遼東灣一帶都是我國重要的鹽產地。黃海地處寒暖流交彙處,水產豐富,有300多種海洋魚類生活在這裏。黃海漁場不僅在我國聞名遐邇,還吸引著韓國、日本等國來此開發漁業資源,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站在黃海之濱,遙望波濤滾滾的大海奔向遠方,我們的思緒也向前飛馳,不由想起了100多年前的甲午海戰。位於威海灣口的劉公島就是當年甲午海戰的戰場,這場壯烈的海戰讓我們永遠記住了北洋水師的英魂。當“致遠”艦在日艦圍攻下就要沉沒時,管帶鄧世昌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決意與敵人同歸於盡,不幸被“吉野”艦的魚雷擊中而沉沒。鄧世昌的愛犬“太陽”用口銜住他的手臂欲將其救起,鄧世昌毅然將“太陽”按入水中,自己也沉沒於滾滾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一同壯烈殉國。光緒帝垂淚為鄧世昌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如今,當年的古戰場已成為著名的旅遊觀光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島上有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中日甲午戰爭博物館牌坊、有北洋水師提督署和丁汝昌寓所舊址、有甲午海戰期間功不可沒的北洋水師鐵碼頭和古炮台、有紀念甲午英烈的北洋水師忠魂碑……人們在領略劉公島怡人風光的同時,會沉浸在濃濃的曆史氛圍中,永遠緬懷北洋水師的忠魂。

今天的黃海之濱已是名副其實的黃金海岸,我國幾大著名的海濱城市青島、煙台、威海是這條黃金海岸上最閃亮的明珠。隨著經濟、文化等方麵的迅猛發展,黃海流域的景象日新月異。黃海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奔向未來!

知識鏈接:在黃海南部,東起韓國濟州島,西至中國長江口一線是黃海和東海的分界線。在黃海北部,中國威海與大連連線為黃海與渤海的分界線。主要海灣有西朝鮮灣和中國的海洲灣、膠洲灣,並由濟州海峽經朝鮮海峽、對馬海峽與日本海相通,經渤海海峽與渤海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