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峽位於台灣省與福建省之間,是我國最大的海峽,是祖國大陸同台灣之間互相聯係的紐帶和橋梁,也是國內外往來船隻必經之路,所以被人們稱為“海上走廊”。
在台灣省與福建省之間,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寬闊水道,它就是我國最大的海峽。因為它瀕臨我國第一大島台灣島,人們也把它稱為台灣海峽。
台灣海峽北端以福建省平潭島到台灣北部的富貴角連線為界,南端以廣東的南澳島到台灣南部的鵝鑾鼻連線為界,南北長約300千米,東西寬約170千米,麵積約6萬多平方千米。台灣海峽縱貫我國東南沿海,由南海北上或由渤海、黃海、東海南下的船隻都必須經過這裏;從東北亞、東南亞、印度洋沿岸各國海上往來的船隻,絕大多數也從這兒經過,因此台灣海峽具有重要的國際航運價值。
在漫長的地質時期裏,台灣海峽經曆了多次滄桑變化。大約在7000萬年前,台灣海峽還是華夏古陸邊緣的海槽;在距今4000萬年時,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影響,海槽上升變成陸地,台灣島與大陸相連;在距今l萬年時,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麵上升,台灣海峽又由陸地變成了海洋。至今,仍然是波濤洶湧的大海。
台灣海峽兩岸地貌形態差別很大:西岸多為岩石海岸,岸線曲折多灣,海島密布;東岸多為沙岸,岸線比較平直,地勢較為低緩,天然良港較少。由台灣山地下來的河流,挾帶大量泥沙入海,形成濱海衝積平原,不斷向海峽擴展。
台灣海峽處在亞熱帶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約15℃。台灣海峽風浪比較強烈,尤其是在冬季受偏北季風影響,大風來勢洶洶,卷起的巨浪可高達6米~9米。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海峽的台風盛行期。在我國登陸的台風中,約有一半要襲擊台灣海峽。一旦台風登陸,就會帶來暴雨巨浪和風暴潮;如果恰遇天文大潮,沿岸水位就會暴漲,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所以每到台風盛行期,我國的氣象預報就會密切關注這一自然災害,以對人們的生活、生產等各方麵做出安排。
在台灣海峽上有一片大大小小的翡翠寶石散落其間,這就是澎湖群島。從空中鳥瞰,一片泱泱碧海之中,翠綠色的島嶼星羅棋布,島上鬱鬱蔥蔥,村莊和屋舍儼然,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澎湖群島棲息著各種海鳥,是亞洲地區最大的海鳥棲息地之一。澎湖群島周圍的海域珊瑚寄生很盛,每年夏季產卵時段,珊瑚蟲卵熒光閃閃,將澎湖沿海點綴得煞是好看。碧海、珊瑚、海鳥、村舍構成了一幅和諧生動的畫麵。
台灣海峽地處寒暖水流交彙處,魚蝦種類非常豐富,產量也很大,是我國重要的漁場之一。台灣海峽兩岸人工養魚的曆史很悠久,相傳鄭成功收複台灣後,就曾倡導這裏的人們飼養魚類。另外,台灣海峽兩岸的各種貝藻類也是馳名中外的海產品,其中以連江縣的花蛤、澎湖群島的石花菜、海譚島的紫菜最為知名。
知識鏈接:遠古時代,台灣與大陸相連,後來因地殼運動,相連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峽,出現台灣島。台灣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從中國大陸直接或間接移居而來的。廈門與台灣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優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灣,自古有“扼台灣之要,為東南門戶”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