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敗的建築了無生機,黃沙漫漫讓人望而生畏,然而,這片不毛之地就是被稱為“沙漠中的龐貝”的神秘古城--樓蘭。自上個世紀初這個消失了千年的神秘古城被發現後,就一度成為科學家、探險家及旅遊者心中的聖地。
樓蘭古城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這裏是新疆最荒涼的地區之一,被稱為“風沙的領地”、“死亡的王國”。樓蘭古城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遠遠望去,一派蒼涼、悲壯的景象。
曆史上樓蘭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樞紐,也是中西方貿易的一個重要中心。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記載:“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這是文獻上第一次記載樓蘭古城。西漢時,樓蘭是一座繁華的城市,商旅雲集,市場熱鬧,還建有整齊的街道,雄壯的佛寺、寶塔。漢朝時,曾在這裏“設都護、置軍候、開井渠、屯田積穀”,使樓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東晉後,中原群雄割據,混戰不休,無暇顧及西域,樓蘭逐漸與中原失去聯係。到了唐代,中原地區強盛,唐朝與吐蕃又在樓蘭多次兵戎相見。唐代詩人王昌齡《從軍行》中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詩句,可見,樓蘭在唐朝還是邊陲重鎮。然而,不知在什麼年代,這個繁榮一時的古城神秘地消失了,成為人們的曠世之憾。
1900年3月,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塔裏木河向東,想尋找行蹤不定的羅布泊,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座古城,這才揭開了樓蘭神秘的麵紗。至此,這座消失了千年的古城終於展現在世人麵前。
樓蘭古城占地約12萬平方米,略成正方形,樓東北角有一座烽燧,雖然已被歲月侵蝕得麵目全非,但依然可以看出是漢代早期建築的風格;烽燧的西南就是著名的“三間房”遺址。“三間房”是並排的三間房子,是樓蘭城中兩座土坯建築之一,是城中規格最高的建築,從“三間房”殘存的大木框架推測,這裏曾是城中屯田官署所在地;城內殘存的房子門、窗曆曆可辨,有的還刻有花紋,顯示出相當高的工藝水平。考古工作者在樓蘭古城還發現了木器、陶器、銅器以及珍貴的晉代手抄《戰國策》和色彩絢麗的漢錦,豐富的地下文物使樓蘭古城成為曆史遺落下來的“博物館”。
那麼,昔日繁華的樓蘭古城為什麼變成了人跡罕至的沙漠戈壁?人們對此做出了許多猜測,有人認為樓蘭古城消失於戰爭,有人認為樓蘭衰敗於幹旱、缺水、生態惡化,還有人認為樓蘭是被瘟疫疾病毀滅的……目前這些猜測還沒有被證實,科學家還在不斷地對樓蘭古城進行考察,希望能得到滿意的答案。
多少年來,神秘的樓蘭古城吸引了無數科學家、探險家的腳步,他們不辭辛勞地沿著絲綢之路向西進發,去目睹這座曆史文化名城。我國的科學家彭加木曾徒步到樓蘭考察,並葬身在茫茫荒漠;探險家餘純順也在羅布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使原本就撲朔迷離的樓蘭變得更加詭異,成為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