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材料的選擇題多數都能直接或間接地體現主題。但對不少考生來說,要一下就將其 預測出來並非易事,這需要一定的實踐練習和能力的培養。一旦具備這種能力,我們就會收 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2001年級考試中的第三則新聞在播放之前我們看到這樣的指令: Questions 23~24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緊接其後便是兩個選擇題:
23.How many people died during the collision?
A. Two. B. Eighteen. C. Three. D. Five.
24.Three Albanians were____.
A. attacking the patrol boat B. smuggling in refugees
C. causing the accident D. injuring refugees
很快我們便會做出兩個判斷和預測:①第一題為數字客觀題,它單獨無法被用來預測主 題;②第二題是文字客觀題,其中的attacking,smuggling, accident, injuring的詞義放在一起 便是“襲擊”、“走私”、“造成,事故”、“傷害”。這樣該材料的主題不就是“事故”嗎?無疑這種 預測是非常可靠的。有了主題,再預測一般事故諸要素:什麼時間,在何處,人員傷亡,何緣 故等。接下來聽到這則新聞報道:
“ Five people died,two were missing and at least eighteen were injured on Wednesday when an Italian patrol vessel collided with the dingy filled with refugees crossing the Adriatic sea from Albania,” authorities said. “The victims were believed to be Albanians from either Albania or Kosovo,” said authorities from Italy’s tax police division, which along with the coast guard patrols the nation’s coast. The cause of the collision was not immediately known. Three Albanians, believed to have smuggled the refugees, were arrested a few hours after the accident. 這樣我們就能捕捉到我們須了解的有關信息,做出正確的選擇。 預測主題的路子一旦走順,問題無論是客觀型還是主觀型,都會迎刃而解。
(三)擴大知識麵
有些學生抱怨英語新聞聽力水平提高不快,這除了詞彙量小,語法概念含混,發音不準 確等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知之甚少。這是因為語言 和社會文化是相互關聯又相互作用的。無論哪種語言都體現了該語言的民族風土人情、文化 習俗以及曆史的演變和發展,也就是說特定的文化背景產生了各具特色的語言。東西方社會 文化差異很大,由於這些差異,形成了運用語言不同、生活習慣或行為準則的不同。要想有 效地提高英語新聞的聽力水平,如不了解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單純地靠擴大詞彙量及延長 練習聽力時間,是絕對做不到的,必須在擴大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知識麵和信息量方麵下工 夫。因為VOA和BBC新聞報道的種類多,涉及的範圍廣,涵蓋的知識麵廣。因此,教師在 督促學生廣泛閱讀、擴大知識麵的同時,在上聽力課時,有必要多作涉及聽力材料背景及專 業知識的介紹,以彌補學生之不足,減少學生因缺乏這些知識而造成的理解困難,幫助學生 樹立信心,從而達到最佳聽力效果。像VOA和BBC新聞所涉及的各類名詞及背景知識相當 多,教師應作必要的介紹並要求學生掌握。新聞報道中的新詞來源主要有如下幾種:①合成 新詞;②派生新詞;③外來新詞;④舊詞新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 麵取得了飛躍和發展,相關的詞彙也不斷湧現,如birth control (計劃生育),competitive products (拳頭產品),well-to-do level (小康水平),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一國兩製), profiteers(倒爺),job-hop(跳槽),laid-off(下崗職工)。在電子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相關的 詞彙也日新月異,同時也給一些舊詞帶來新義。如:hacker(電腦黑客),DOS(磁盤驅動係 統),diss(批評,分析),e-mail(電子郵件),snail mail(普通郵件),glitch(電腦上的小毛病, 失靈),boot(自我啟動)bootable (可啟動的),unbootable(無法啟動的)。考生如果不熟悉這 些詞,就可能做出錯誤的選擇,因此考生平時應注意詞彙的積累,不管是新詞還是舊詞新義, 都應注意收集,這樣考試的時候才能應付自如。
此外,我們還應關注英語新聞中詞彙運用的特點,英語新聞中運用的詞都是簡潔明了的 詞,避免使用空洞、抽象的詞,以動詞為例:“談判”用talk,而不用negotiation; “購買”用 buy,而不用purchase; “謀殺”用kill,而不用murder。英語新聞報道中經常借用各國再府指
代政府;Downing Steer(唐寧街)指代英國首相府;White House(白宮)指代美國政府,Wall Street (華爾街)指代美國金融界。
常見的國名、地名,主要國家的州名,主要的大洲、大洋,各國主要首腦及主要頭銜等, 如:Secretary of State, the Prime Minister, Ambassador, Foreign Minister, Counselor ...各國主要行政機構,如:State Department,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CPPCC ...主要世界性組織機 構,如:UNESCO, NATO, OPEC, NAFTA, PLO, OAU, ASEAN ... 等等這些名詞都是最基本的、應試必須要掌握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