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蘭在旁安慰道:“二哥哥別著急,又不是金陵直屬武官,不好多勸也是對;唉,對了,如今外頭戰事如何?瞧著咱們南邊還算太平,莫非荊王北上路順利?!”

“他做夢!”長梧臉色十分不屑,“就那幫烏合之眾,聲勢鬧倒大,不過是之輩,剛入魯地就吃了敗仗,大軍被對半截斷,後半退到徐州,又吃了個山穀埋伏,前半逃竄去了莊州,估計也差不多了。”

此言出,屋內眾人都神情鬆,盛維長鬆父子互視笑,總算放下些心來,老太太數著念珠微笑,李氏雙手合十直念阿彌陀佛,文氏喜孜孜在屋內張羅茶果,書蘭輕輕‘切’了聲,輕聲對明蘭道:“這荊王也太草包了!”

明蘭拍拍胸口,坐在桌旁給自己倒了杯茶,慢慢喝著。

長梧急在屋裏團團走了兩圈,長長歎了口氣,語氣很絕望:“明蘭妹子,算是說對了,確不用回京城,瞧著荊王趕不到京城就得玩完!如今能立,都是平亂軍隊,要是早知道,早去投軍了!”

盛維見兒子臉懊惱,便岔開話題道:“不知這次平亂是哪路大軍?”

長梧不走了,坐下,道:“怕是聖上早對南邊有所戒備,這幾個月來,明著防備京城治安,其實早暗調出了半五軍營人馬在京郊操練,北疆大亂後皇上也沒動這支軍隊,荊王舉反旗後大軍才暗中南下,於徐州伏擊反賊。”

長梧心裏好受了些,他所在中威衛隸屬三千營裏,就算他在京城,也不上他出征。

“五軍營?那不是甘老將軍統領嗎?到底是老將呀。”盛維和軍隊做過幾次買賣,多少知道些軍中情形。

誰知長梧搖頭:“不是甘老將軍,是皇上新拔擢位將軍,原也是京中權爵子弟,聽說皇上為藩王之時便多有看重,此次便尋機提拔了,將來怕大有前程。”

明蘭眼睛亮,笑吟吟又給自己添了半杯茶,道:“是嗎?這位將軍倒有眼光。”

當年八王爺在眾皇子中,可以說是冷灶中冷灶,文不如三王,武不如四王,尊貴不如五王,會來事不如六王,受寵愛不如先帝幾個老來子,隻有生母卑微程度倒是首屈指,居然會有人想到投資這支冷門股,簡直巴菲特他老哥呀。

盛維也大是興味,暗暗盤算著要和這位軍隊新貴拉上關係:“是哪位?之前可有聽說。”

長梧似乎死心了,歎氣道:“聽說,叫顧廷燁。”

屋內眾人片茫然,都沒聽說過這個名字。

明蘭含著口水,舉著茶杯足足看了有半刻,才艱難咽下,謹慎問道:“這個……怎麼之前沒聽說過?二哥哥,就算武官不必像文官般慢慢熬資曆,難道可以從白身步拔擢為將軍麼?”

眨眼,老母雞變鴨呀!三個月前還和漕幫起行俠仗義江湖大哥,怎麼會兒就成了平亂大將軍?果然軍民合作嗎。

長梧精神大振,從荊王叛亂以來,自己這個有閱曆大老爺們就直被小堂妹提點,換得不承認確說精辟有理,今日總算逮著機會可以擺擺兄長見識了

他長長舒了口氣,大聲道:“妹子,這就不知道了。那顧將軍早年原就是正七書上十二衛營衛。”

“這不過是閑職,不少京城權爵子弟都有呀,怎麼不見他們也當大將軍。”明蘭幾乎失笑,自己那位假定追求者梁晗公子也有這個職務。

長梧語氣頗帶羨慕,轉述金陵軍報道:“要緊是,這位顧將軍深受皇上賞識,自聖上登基後,他已領了正五書京衛指揮使司鎮撫,如今領軍平叛也是事先領了皇上暗旨。”

明蘭無語了,咂巴了下嘴,嗬嗬幹笑兩聲,走過去給長梧添上茶水,臉乖巧:“二哥哥,曉得可真多呀,難怪爹爹常誇二哥哥有見地。”

長梧咧嘴而笑,覺得氣順多了;這小堂妹就是這點可愛,以後堂妹夫要敢怠慢,他定鼎力相‘揍’。

作者有話要說:大家不要再猜測CP了,一切都會很好的;下章回京城。

死黨推薦一部國老片《漫長的婚約》,據說是近年來國難得的感人電影,下午看了後,眼淚嘩嘩的,真是八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