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文山等人眼睛一亮。
是啊!
誰說一定要在本校做來著,其他大專院校、職高中專、中學,都是極好的優質客源集中點啊。
還有白雲天說的商業區、辦公區,那些地方的消費能力更高,利潤更大。
這外賣,的的確確是可以把它當做一項終身的事業來做!
前景非常光明!
視野一開闊,胸襟就開闊。
再回過頭,審視之前的擔心,他們自己都不由得感到好笑。這麼小肚雞腸,能成什麼大事?
白雲天看他們神色,知道已經消化完自己的話,又悠悠說道:“再說,我也沒準備一直做下去。”
“為什麼?”
包文山三人同聲驚呼起來。
這麼賺錢的行業,白雲天居然隻打算賺一把就跑?他們想不通。
改革開放十來年了,大多數人的思維,還仍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幹一行愛一行,一做就是一輩子,在這個單位入職,也在這個單位退休,這是很正常的。
看到外賣這麼賺錢,白雲天又給他們指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他們都在考慮,以後是不是放棄所學專業,改行專做外賣餐飲算了。
結果白雲天卻將之視若敝履,直把他們震得一顫,世界觀都有些顛覆了。
這人和人,咋就這麼不一樣呢?
“因為餐飲太簡單。”在三人逼視的目光下,白雲天輕描淡寫地說道。
太簡單?
這什麼鬼扯理由!
白雲天不待他們追問,就又說道:“簡單就意味著門檻低,容易被模仿,競爭對手會越來越多。而眾多對手的出現,又導致可被替代性增強。要想做得長久,需要經營者八麵玲瓏,會拉關係,會做人,能擺平黑白兩道。做起來很是辛苦,還可能會被拖欠用餐費,導致餐館倒閉。風險大,利潤低,這種生意誰愛做誰做。”
他的話再次讓包文山三人陷入了沉思。
“不做外賣,你決定做什麼?有目標嗎?”包文山想了想,問道。
“當然是技術性強,別人無可替代的行業。比如說……”白雲天瞟了他們一眼,拉長語調道,“製造業!”
“製造業!”
“現在那麼多工廠都半死不活,全靠銀行貸款撐著。你居然說製造業是無可替代的!八十年代你說當工人,會有無數人削尖了腦門去,可現在隻有實在沒辦法的,才會接受分配,去工廠,你還說想搞製造業,你沒瘋吧?”
一石激起千層浪,包文山和徐洋都吼了起來。
九十年代初,是製造業的最低潮。
數以萬計的國營工廠陷入三角債困境,經營困難。銷售貨款遲遲無法收回,有許多已經變成了爛賬、死賬。沒有資金,廠裏開不了工。
即便開了工,生產出來的產品,要麼賣不出去,要麼再次被人拖欠。
全國的企業都被三角債拖得焦頭爛額,國家為了讓企業可以正常開工,已經多次指令銀行抹平無法收回的貸款,希望重新來過,讓資金再次循環起來。
可要不了半年,三角債又再次泛濫。
現在情況已經惡劣到,國內對於國營企業體製是不是應該保留,是不是需要推倒重來,都抱有極大懷疑,在高層展開了激烈爭論。
毫不誇張的說,一旦銀行收緊銀根,不再發放新的貸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國營企業都會轟然倒塌。
新分配的大學生,都會對工廠避如蛇蠍。
這種形勢下,白雲天放著眼前好好的外賣不去做,居然想去從事製造業。
這不是瘋了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