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移個試試
“有意思。”我正在悶頭看書,突出冒出一句感慨。
“什麼有意思啊?”老爸過來摸摸我的頭。
“古人對大數的理解。”我揚了揚手裏的書,“古代人總以為有最大的數。古埃及和古巴比倫人把10000也就是10峨稱為‘黑暗’,意思是這樣的數已經模糊得不能被人想象了。”
“後來好像放寬到10“了吧?”老爸插話,“稱為‘黑暗的黑暗’。他們認為凡是大過這個數的數就不是人類智慧所能了解的了。”
“您可真淵博!”我讚歎道,“公元1000年左右,俄羅斯數學手稿裏出現了一種‘斯拉夫數’,包括106,1012,101,和1048,最大用到1049。手稿作者認為,‘沒有比1049再大的數了’。”
“其實近代也設計過大數,比如10100被稱為googol群,它指從1010到10100之間所有的數。”看來老爸對“大數”也有研究,“可在目前我們能觀測到的宇宙裏,所有物質包含的原子數也不過才10850"
“佛教裏記載過更大的數―‘阿桑克也雅’,相當於10140 0”我繼續介紹書裏的資料,“英語裏還有個單詞centillion―在美國表示‘一千的一百零一次冪’,也就是1後麵跟著303個0;可在英國表示“一百萬的一百萬次冪’,也就是1後麵跟著600個0! "
“目前數學界構造的最大的數,是10的10次方的10次方的3次方。”老爸要做結論,“構造這個大數是素數研究的需要,它出現在1933年和1955年關於素數的兩篇論文中。”
“可後來還有人設計過單詞milli-millimillillion呢!”我非要在大數問題上壓過老爸,“它表示10的60億次方,用符號⑩表示。”
“這個數太大了,已經沒有實際意義了。”老爸搖搖頭。
“可這裏有一個有實際意義的大數故事。”我今天非要和老爸作對,我給您科普一下吧?”
書裏記載的故事是這樣的:在印度北部的聖廟裏,豎有三根寶石針。據說神在創造世界時,在第一根針上從上到下放下了由小到大的64片金片。廟裏值班的僧侶一直不分晝夜地將這些金片在三根針上移來移去:二次隻能移一片;小的必須永遠在大的上麵。當64片金片全部從第一根針移到第三根針上時(第二根針可作為中轉手段),整個世界就會毀滅。
“我打算試試。”說著我便開始找金片的替代物。
“你也別64片了,先移少量的試試吧,比如7片。”老爸阻止道,“否則你會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