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到底能有多高
8844.43米
“你在幹什麼?”我正在電腦上打字,背後突然傳來一個聲音。
“您嚇了我一跳!”原來是老媽,“別總是這樣偷襲人!”
“偷襲?”老媽研究起電腦上的字來,“你在幹什麼偷偷摸摸的事情呢?為什麼怕我偷襲?”
“偷偷摸摸?”我大笑起來,“我在寫科幻小說!”
“嘿,我兒子居然長本事了!”老媽好像有些驚訝,“科幻?那不是瞎編嘛!”
“科幻怎麼是瞎編呢?那都是有科學基礎的!”我想要爭辯,可又覺得說不清楚。正在這時,老爸下班回家了。
“什麼瞎編不瞎編的?”
我連忙向老爸求援。老爸聽了經過,又看了看我寫的小說開頭,沉吟片亥吐:
“科幻當然不是瞎編,那是通過文學形式對科學的一種合理想象。不過……”老爸指指我的“作品”,“這個,確實有點瞎編的味道。”
“您這麼說證據何在啊?”沒想到剛才的同盟軍居然倒戈反水。
“你看啊,咱們來讀一段―”
“這顆星球與地球沒有任何區別,就好像是地球的孿生兄弟一樣。大氣成分相同,引力場相同,連河流山川都幾乎相同―噢,並不完全相同!這裏的山,比地球要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就那眼前這座來說吧,至少就有5萬米高!”
“有問題嗎?”我打斷老爸質問道。
“有。”老爸點點頭,“山太高。”
“山必須這麼高!”我解釋道,“這個特征與後麵的情節密切相關。”
“山就不能這麼高。”老爸依舊堅持。
“山就必須這麼高!”我也寸步不讓。
“其實你要懂點數學,馬上就能算出山為什麼不能這麼高了。”老爸說道。
“可這怎麼算啊,太複雜了。”我有些不滿,“要是沒那麼麻煩,我是打算算一下的。”
“你還記得物理學家費米扔紙片的故事嗎?”老爸突然話鋒一轉。
這個故事我爛熟於心:在一次原子彈實驗後,費米迎風扔出一把紙片,根據紙片飛舞的速度等估計數據,大致估算出了原子彈的爆炸當量;後來科學家們進行了詳細計算,發現結果與費米的估算數值相當吻合。
“你可能不理解:如此粗劣的估算怎麼可能準確無誤?難道就不會有誤差嗎?那麼多小誤差難道不會造成更大的誤差嗎?”老爸開始分析這個故事,“不錯,是會有誤差,但有時候在這裏出現的誤差,在那裏卻會被另一個誤差所彌補.諸多的‘正’‘負’誤差也許剛好抵消,使得最終結果大致準確。這就是估算。當然,估算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抓住了問題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您的意思是……”我小心地猜測道,“可以估算一下這顆星球上的山高?”
“既然你說這顆星球上的引力場與地球相同,我們就來估算一下地球的山最多能有多高。地球上有很多高峰,但它們不可能無限製地高下去,超過了一定的高度,山就會因岩石的自重把自己壓垮。”
“那開始吧。”我準備好紙、筆和計算機,可沒想到老爸卻為難了―
“恐怕……對你來說,還是有些深了。”老爸喃喃自語,“這裏涉及一個從彈性形變過渡到塑性形變的問題,還有溶解熱什麼的。”
“您在說天書嗎?”我故作天真地問道。
“總之吧,我來幫你算。”老爸大手一揮,“這個上限應該是14. 5千米。”
“14. 5千米?”我馬上同意了,“地球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不過8844. 43米,不足9千米,符合條件。”
“所以―”老爸指指電腦,“您這5萬米的山峰就……”
“罷了罷了!”我十分沮喪,“可我後麵的情節怎麼辦啊?”
“這還不好說。”老爸不以為然,“幹嗎非讓它的引力場與地球相同,你就說這裏重力異常不就得了。”
“嘿,老爸,您可真是天才!”我十分興奮,“想象力巨牛啊!”
“你老爸,年輕的時候也寫過科幻小說呢。”老媽在旁邊笑道。
“別胡扯。”老爸似乎不願提起年輕時的事情,連忙轉移了話題,“從這裏我們還能看到很多東西呢,比如唐人王之渙曾有詩雲:‘一片孤城萬初山’,你來算算看,這是寫實還是誇張?”
我馬上算了一下,並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所謂“初”是中國的古製單位,沒有固定標準,大約4-8尺。就取其中值6尺,也就是2米,這樣一來“萬仞”就是20千米.顯然比上述估算為高,可見它是詩歌的誇張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