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嚴複《救亡決論》在天津《直報》開始刊出。

7月孫中山回國,設興中會總部於香港。

8月康有為在北京創刊《萬國公報》,遍送士夫貴人,使之“漸知新法之益”。9月康有為創強學會。

11月北京強學會創刊《中外紀聞》,雙曰刊,以梁啟超,汪大燮為主筆。是年康有為、梁啟超創刊《強學會報》於上海,鼓吹變法。

湖北武備學堂成立。天足會成立於上海。是年德意誌慕尼黑大學教授蘭特根發明X光,第寒樂發明引擎。意大利人馬可尼發明無線電。古巴爆發反抗西班牙統治的起義,詩人何塞·馬蒂陣亡。

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丙申)

2月總理街門奏辦郵政,成立大清郵政總局,並加入萬國郵政總會。7月孫家鼐議複開辦京師大學堂亊宜。梁啟超等在上海辦《時務報》,汪康年為經理,梁啟超任主筆,鼓吹變法圖存,陸續刊栽梁啟超著《變法通議》。數月之間,風靡海內,銷至萬餘份,為中國有報以來所未有。

是年嚴複譯英人赫胥黎《天演論》成。

耶穌會開工建造新的徐家彙天主教堂,采用歐洲哥特式,飾以聖像和壁畫,可容2300人,為上海最大教堂之一。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丁酉)

1月譚嗣同完成重要哲學著作《仁學》。

2月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創設,先設印刷廠。美國傳教士李佳白在北京成立“尚賢堂”,自任院長,吸收一批在京的官僚士大夫為會員。7月梁啟超、汪康年、麥孟華等在上海成立不纏足會。

9月長沙成立時務學堂,聘梁啟超為講座。大同譯書局在上海開設,康廣仁為經理。10月嚴複、夏曾佑等在天津創辦《國聞報》,曰報。嚴複、夏曾佑合作《本館附印說部緣起》,長達萬餘言,“是闡明小說價值的第一篇文字”(阿英》。

12月康有為《孔子改製考》刊行。是年張謇等等設紗廠於南通州,官商合辦,後改名大生紗廠。

維新派在上海創辦大同譯書局,在武昌成立質學會,在北京成立知恥學會,在上海成立女學會。

1898年(淸光緒二十四年戊戌)

1月貴州學政嚴修請開經濟特科,試以內政、外交、理財、經武、格物、考工等項。康有為呈上清帝第六書:《應詔統籌全局折》。請開製度局,等劃變法救亡,並分設法律、度支、學校、農、工、商、鐵路、郵政、礦務、遊會、陸軍、海軍等12局分理其亊。24日,光緒命王大臣延見康有為於總理衙門。光緒皇帝命總理街門呈康有為所著《曰本變政考》、《俄彼得變政記》等書。

2月15日禦史王鶥運奏請開辦京師大學堂,論著軍機大臣會同總理各國事務街門妥等具奏。

2月德國強租膠州灣,期限99年。俄國強租旅順、大連灣,期限25年。

3月法國強租廣州灣,期限99年。

4月22曰嚴複《天演論》出版。

4月康有為等創辦保國會於北京。

5月康有為奏請統籌全局,以圖變法,禦門親臨以定國是,開局親臨以立製度。改八股文試士為策論。訐辦京師大學堂。英強租九龍半島及附近港灣,期限99年。

6月11曰光緒皇帝下“明定國是”詔,宣布維新變法。“百日維新”開始。

7月3日詔立京師大學堂,派孫家鼐為管學大臣,以美國人丁韙良為京師大學堂西學總教習。

9月21日慈禧太後再出訓政。即日起,禦殿理亊,幽光緒帝於瀛台。28曰,殺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六人,史稱“戊戌六君子”。康有為、梁啟超流亡國外。《申報》發表《縷記保國會逆跡》。

26日慈接矯詔:“《時務官報》無稗治體,徒惑人心,並著即行裁撤。”

12月28日《清議報》在日本橫濱出版,共出100期,於1901年停刊。有梁啟超《譯印政治小說序》發表,從社會價值上肯定小說的作用。該報設《侍界潮音集》,發表詩歌作品,從事“詩界革命”試驗。是年黃遵憲作《曰本雜事詩》。

林紓與王壽昌合作,譯小仲馬《巴黎茶花女遺事》,署名冷紅生、曉齋主人合譯。此為林紓譯外國小說之第一部,亦為歐洲純文學介紹入中國之第一部。1899年,該書以索隱書屋名義刻板行世。襲廷梁作《論白話為維新之本》。康有為自此年開始流亡生活,居明夷凡二年,成詩90首,名《明夷閣詩集》。是年秋瑾居京師,年23歲。

是年法國作家左拉為德累否斯案主張公道,被判徒刑一年,左拉迭赴英國。彼埃爾’居裏夫婦研究放射現象,並遊離鐳。美國合並夏威夷島。

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

1月譚嗣同《仁學》在《清議報》始刊。12月山東義和團起,在肥城縣殺英傳教士。是年黃遵憲作《己亥雜詩》,此為黃最重要之詩作。冬,章太炎《訄書》在蘇州付梓,次年出版。河南安陽殷墟發現甲骨文。是年曾廣銓譯哈葛德小說《長生術》,時務報館譯柯南道爾《包探案》,均索隱書屋。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

1月又懸賞十萬兩,嚴緝康有為。

5月27日義和團毀長辛店俠路及車站、橋梁等,以阻止清軍進攻。30日,英、俄、美、法四國駐華公使到總理街門稱:“不論中國政府的態度如何,各國公使已決定調兵來北京,我們勸告中國政府讓步,以免引起意外的結果。”

6月13日義和團開始在北京焚燒教堂。30日,從大沽口登陸的八國聯軍已達一萬八千多人。

8月14日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慈禧太後抉光緒帝西逃。是年洪興全著《中東大戰演義》,由香港中華印務總局印行。

陳蝶仙著《淚珠緣》(杭州大觀報館》。蔣紹敬譯凡爾納《八十日環遊記》,經世文社。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辛醜)

7月命以後考試廢八股文,改用策論。

8月命各省於省城及所屬府州縣等設高等、中等、初級學堂;又命選派學生出洋留學。

9月李鴻章病逝。是年梁啟超在《清議報》發表《過渡時代論》。李伯元作《庚子國變彈詞》(1901~1902)。杭州《白話報》創刊。《世界繁華報》創刊。林紓、魏易譯斯陀夫人著《黑奴籲天錄》,包天笑譯哈葛德著《迦因小傳》。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壬寅)

1月管學大臣奏辦京師大學堂情形,定預科三年,與各省高等學堂功課相同,卒業授舉人;正科三年,卒業授進士。又薦吳汝綸為總教習。同月,梁啟超在曰本創辦《新民叢4艮》。11月京師大學堂開學。命自明年始,凡進士之授修撰、編修及選用庶吉士、主亊、中書者,皆入京師大學堂分門肆業。是年《新小說》創刊。

梁啟超作《新中國未來記》,發表於《新小說》,該小說僅完成四回。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此年開始在《新小說》發表。其餘《痛史》、《九命奇冤》、《電術奇談》等亦發表在該刊。《據阿英《晚清小說史》)梁啟超《飲冰室詩話》開始發表。是年蔡元培、章炳麟、徐錫麟、秋瑾創立光複會。《大公報》創立於天津。

蔡元培與蔣智由等組織愛國女學於上海登賢裏。

年表

參考文獻

《清史稿》柯劭態等幕修

《清史紀亊本末》黃鴻寺撰

《清史綱要》吳曾祺等編

《清稗類鈔》徐珂編撰

《慈禧傳信錄》費行簡

《晚凊宮廷生活見聞》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

《我的前半生》愛新覺羅‘溥儀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胡繩

《中國近代史的關鍵人物》莊練

《戊戍變法人物傳稿》湯誌均

《戊戍變法史研究》黃彰健

《劍橋中國晚清史》[美]費正清編

《校邠廬抗議》馮桂芬

《拔園文錄外編》王韜

《盛世危言》鄭觀應

《治平通議》陳虯

《庸書》陳熾

《新政策》[美]李提摩太

《天演論》嚴複譯

《仁學》譚嗣同

《中國近代思想史論》李澤厚

《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李澤厚

《戊戍變法資料叢刊》(1~4輯)翦伯讚等編

《變法自強奏議彙編》毛佩之輯

《戊戍奏稿》康有為

《公車上書記》康有為

《戊戍政變記》梁啟超

《戊戍政變記事本末》梁啟超

《清廷戊戍朝變記》蘇繼祖

《戊戍屐霜錄》胡思敬

《戊戍政變的回憶》張元濟口述、汝成等筆記

《新建設》1卷3期1949年10月6日

《飲冰室文集》梁啟超

《戊戍六君子遺集》張元濟主編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三人談》黃子平、陳平原、錢理群

《晚清文學改良運動》夏曉虹

《中國小說史略》魯迅

《晚清小說史》阿英

《中國小說史》北大中文係

《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第一卷(1897~1916)陳平原

《二十世紀中囯小說理論資料》(1897?1916)陳平原、夏曉虹編

《蘇曼殊全集》柳亞子編

《劉鶚及老殘遊記資料》劉德隆、朱禧、劉德平

《劉鶚小傳》劉德隆、朱禧、劉德平

《鐵雲先生年譜長編》劉蕙孫

《人境廬詩草箋注》錢仲聯注

《瀛台泣血記》德齡原著秦瘦鷗譯迷

《禦香縹緲錄》德齡原著秦痩鷗譯述

《賽金花本亊》劉半農等

《戊戌喋血記》任光椿

《飲冰室詩話》梁啟超

《近代詩選》北大中文係

《近代詩百首》陳鐵民

《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

《清代思想史綱》譚丕模

《晚清文選》鄭振鐸

《春覺齋論文》林紓

《論文雜記》劉師培

《北大校長與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書院編

《中國近代報刊發展概況》楊光輝等編

《中國近代報刊史》方汊奇

《近代京華史跡》林克光、王道成、孔祥吉主編

後記

“百年中國文學”在北京大學“批評家周末”進行有年,各個專題研討下來,使我原先模糊的構想,變得明晰而具體了。這更為堅定了我的信心。我在內心深處頻頻催促自己:一定要把這個夢想變成現實!因為此舉事關重大,在沒有看到實現的可能性之前,我像那些地質勘探者那樣,小心翼翼地把已發現和可供開采的油井“封存”起來。由於對這一選題的莊重敬怵,一貫敏於行事的我,對此卻不敢輕舉妄動。

機會終於來到。1995年11月10日,我在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鄭重召開《百年中國文學總係》的寫作座談會。承擔這套書出版的山東教育出版社教師出版基金辦公室主任隋千存和責任編輯祝麗專程從濟南趕來參加。參加這個座談會的除各卷作者外,還有《文藝報》的賀紹俊、《科技日報》的延宏、《中華讀書報》的蕭夏林、《人民日報海外版》的苗春。這一天在我們是一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日於,《百年中國文學總係》全書12卷的寫作終於在這一天正式啟動。

我們按照各人的興趣和專長作了分工。我被各位作者推舉寫叢書的開頭一卷。百年中國文學的開頭,無疑是在上一個世紀末的某一個年份,這意味著,我要從我現在從事的文學研究領域,往前挪動至少100年。這種大跨度的挪動,對於我無異乎是避長就短的勉為其難的舉動。近代文學不是我的專長,我對此既不熟悉、又乏研究。學生們推我寫開宗明義的第一本,也許是對我的尊重,也許是希望我在寫作和完成任務方麵領個頭,以便這套叢書能如期完成並順利出版。

作為這套叢書的倡議者,有些方麵的事我責無旁貸。而事關學術質量,我傀不敢言。學術的事,來不得虛假,人們不能強不知以為知^我對這一卷涉及的中國近代的社會、曆史、文化的內容,頗不自信。我在近代和晚清各方麵的知識均甚為貧乏,史料的掌握、觀點的提煉,特別是在我所未知的那些層麵,我擔心我的工作會貽笑大方。

1996年最初幾天,我把手頭的工作作一收束,便攜帶著必備的一些史籍,飛到海南島。一位朋友為我提供良好的條件,以便我的寫作。我住的地方距離海口數十公裏,距離通什也是數十公裏。那裏有十幾座白色的別墅,植滿了熱帶的植物:椰子、檳榔、油棕,以及紫荊花。我來到的時候,北國正是天寒地凍,而那裏卻是百花明豔。賓館緊挨著(其實是擁有了)一麵大湖,那湖比我在本書描寫的昆明湖大約要大三倍。湖的對岸有一個綠蔥蔥的島,島上住著一群白鷺,它們每天飛越湖麵覓食。此外,還有幾隻悠閑的打漁船。伊甸園賓館因為旅遊淡季,尚有十數位堅守工作的人。那裏除了我們之外別無客人。在這裏,我開始了本書某些章節的最初的寫作。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寫作既已開始,我便有些放心了。感謝未來集團和伊甸園賓館的主人,這本書乃至這套書的寫作出版計劃,因有了他們的支持,才有了今日這樣的結果。

這套書的大量組織工作,是孟繁華代我做的。孟繁華辦事認真而有毅力,他的工作減輕了我的負擔,使我在完成繁重的培養研究生和教學工作之餘,能夠集中一些業餘的時間,完成我的寫作計劃。此外,一位來自四川的青年用文字處理機處理了我的極難辨認的文稿,他在這個多雨而悶熱的夏天裏沒有得到休息。這些都是應當感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