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 / 3)

李老翁哈哈大笑道:“那五毒蒸的湯,是專治毒瘡癬癤的特效良藥,形似人頭的薯類便是長壽的滋補品何首烏啊!”

但是,不管李老翁怎麼解釋,小夥計仍然不肯進食。李老翁沒有辦法,隻好將蛇蠍籠屜裏的水用葫蘆裝好,把蒸熟的何首烏用荷葉包好,待小夥計離別的那天,讓他帶了回去。此外,還贈給他一本醫書,要他勤學勤讀,為黎民百姓醫治百病,救死扶傷。

仙境一日,人間一年。小夥計返回葉開泰藥店時,已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了。他苦讀那本醫書,用心琢磨各種病例,認真研究野生草藥,訂出許多醫治癤瘡癬毒的秘方,並從李老翁贈送的五毒蒸水和何首烏中得到啟示,製出了五毒藥酒和長壽補生的良藥.據說葉開泰藥鋪製的五毒藥酒不僅療效好,而且色調與眾不同;人家的五毒藥酒是黃色的,他們則是白色的。

搜集整理者:鄭百俠

流傳地區:湖北

李鐵拐過江

以前,葫蘆山住著一戶名叫張郎的農家,{於羅住著一戶名叫陸離的做田人,隔條閩江門頭相對。有一日,李鐵拐來到這個地界。他走近葫蘆山,腹肚已空,想去張家討些飯食。張家見他相貌鯉醒,就叫狗趕他走,趕到江邊。見李鐵拐拉下一堆屎,又烏又臭,就拿鏟子把臭屎拋到江裏流走了。

陸離剛好撐船要過江回家去,見江邊一個拐腳乞丐想跳水橫渡,連忙招呼他坐上船來,一同到了仔羅陸家。陸家讓拐腳飽食了一餐,看天氣已晚,還留宿一夜。

晚間,李鐵拐酒癮來了,不覺翻來橙去,困不落眠。陸離看見了,忙問:“老人家哪裏不舒服?”鐵拐道:“隻感覺腰酸背痛,身體疲乏。”

陸離知道酒能消愁解倦.‘家裏剛好釀了一甕米酒是準備給老媽做月子喝的,他瞞過老媽,悄悄舀了一壺米酒,遞給鐵拐。鐵拐不用配菜.捧起酒壺一飲而盡。飲完,他又哼哼歎息。陸離隻得又悄悄舀一壺來,鐵拐抓過去又是一飲而盡,飲過,連嘴也不抹,又哼哼卿卿起來.陸離沒奈何,又去舀了一壺來,鐵拐還是一飲而光,舀了喝,喝了舀,一甕米酒舀光了,鐵拐酒癮卻更大了。陸離沒辦法,‘隻好用酒壺去舀泉水來,見鐵拐竟也喝得津津有味。待一缸水都喝個幹幹淨淨,他才似醉非醉地笑道:“快快去把水缸擔滿水,酒甕也用水裝滿吧!我要去困眠了。”

等陸離把水缸、酒甕都擔滿水,回到屋裏卻不見了鐵拐,出門去尋找,見他正在坡地裏拉屎,就站在遠處等著。可是鐵拐這塊地裏蹲蹲,那片田裏蹲蹲,好像拉肚子拉個沒完。

天亮時分,陸離一個眨眼,鐵拐不見了,他以為鐵拐回屋裏去了,找遍了角落看不見人影,倒在飯桌上發現一紙留言:“望你日日勤耕,歲歲豐收,半仙李鐵拐致謝。”

陸離半信半疑,翻開水缸一看,滿缸都是噴香米酒,打開酒甕一聞,滿甕酒香撲鼻,這才確信半仙降臨。

陸離到地裏一看,稀稀拉拉的屎到處都是,他全都用鋤頭翻埋進泥土裏.泥土變肥了,莊稼長好了,果然獲得了歲歲豐收。

從此以後,陸離在山嶺開出一塊塊田地,地土肥厚,冬天種小麥,春天播稻穀,到了夏天就種豆,隻要撒下種子,耕耘幾遍就有好收成.這裏的番薯一顆就有三五斤,又香又甜,後人就稱這塊地方為“薯嶺”。也就是現在的仔羅。

而葫蘆山這邊,岩石多,土質瘦,隻長些茅草,家樹。

講述者:林發聚

搜集整理者:衷學林

流傳地區:福建南平一帶

鐵拐李送賽蜂(舍族)

漠布村對河有一個二十多戶的舍客村,當地叫舍客廠.又喊舍茶廠,這個舍客村裏茶樹特別多,蜜蜂也兒乎家家都養,關於舍村蜜蜂多有一個傳說。

很久以前,有一天,一個乞丐手持拐棍,身背葫蘆,須發散亂,打著赤腳,一步一拐走到漠布溪邊的一戶人家討飯。他對主人說:“我家中失火,腳被斷木砸斷,家裏人除了我都被燒死了,現在無家可歸,隻好討飯為生,求你大施恩德,給一碗飯吃,借你膺下住宿一夜。”

那戶人家講:“我生活也困難,有上頓沒下頓.你去別處討吧;我膺也小,沒辦法收留你。”

拐腳乞丐一言不說就走了。他一步一拐地來到舍客廠,到一家舍客人家討飯,照前麵說過的話說了一遍。

這戶舍客聽拐腳乞丐的話後,說:“我們都是苦難人,你也不要去別家討,這裏家家都是一樣苦,來盾裏吃飯吧,借宿也在我膺裏了。”

拐腳乞丐進了膺,吃飯時飯量特別大,一口氣吃下五碗,一住三天不走。這家舍客十分尷尬,又不好講又不好趕。盡管舍客心裏不是味道,也沒有變臉色,也不出冷言。到第四天,舍客人都要上茶山做事,這乞丐也要跟去,舍客就隨他便了。

到了山上,乞丐根本不相幫做事,這裏走走,那裏爬爬,東張張西望望,口裏還唱著山歌。

就在乞丐自唱自嬉的時候,在山上拾茶籽的舍客們,都停下事來聽唱歌了,原來乞丐在反複唱一首山歌。那歌是這樣的:“茶籽開花香滿山,茶籽結果叮叮當,若沒蜜蜂來架橋,哪有茶油盡你擔?"

舍客們聽清楚以後,都跑到乞丐身邊,說:“難兄呀,我們舍客人都是靠賣茶油補貼家用,可是茶樹年年開花都很多,就是結籽少,真的像你唱的那樣是因為蜜蜂少的緣故?你曉得這麼多,能不能幫幫我們這些窮舍客呢?”

乞丐不回答,又唱道:“若要茶油多,拜蜂做大哥,老李來救難,蜜蜂快來喲!”唱罷,乞丐把腰間葫蘆解下,把葫蘆蓋打開,一開蓋,無數蜜蜂從葫蘆中嗡嗡地飛出來,在茶林中飛來飛去。過一會,就見一棵棵茶油樹上茶籽變多起來,那茶籽又大又油光。舍客人高興極了,都來拜謝乞丐.準知眼前的拐腳乞丐突然不見了。舍客人這下才明白過來,是神仙鐵拐李來了,見舍客人心地善良,特地來幫忙。

從此以後,茶樹就一邊開花一邊結籽,果多油也多了,這些蜜蜂還飛到各家各戶盾裏去做窩做蜜,所以漠布舍客廠的舍客人每年到榨油時都要擺香案,將第一碗茶油擺在香案上,拜謝神仙鐵拐李。

講述者:雷應期(含族)

搜集整理者:饒文英

流傳地區:福建

鐵拐李留畫

有一年趕廟會,廟門前人山人海.做買做賣,幹什麼的都有。這邊喊:“甜脆麻花!”那邊喊:“大個搬不倒!”突然,來了個要飯的瘸老頭、有五十多歲,身背個葫蘆,看樣子是有病,走道很吃力。就聽他說:“我太累了,在哪歇一會兒才好。”說著,他就順道邊躺下了。可是,兒次他都被人攆走,再躺又被人攆走。一個賣窗戶紙的人看他可憐,就說:“老哥哥,你就在我這紙上躺一會兒吧!”那個瘸老頭也不客氣,倒頭就躺在一大撐紙上了。轉眼之間,一個時辰過去了,賣紙的已把其他紙全賣光了,想賣瘸老頭身下壓的這些紙一看他睡得正香,也沒好意思叫醒他。又等了一個時辰,老頭醒了,打個哈欠說:“這一覺好睡,謝謝大兄弟!"說完,起身就走了。賣紙的再看那窗戶紙上,叫老頭壓了一層土,拿手一揮,怪了,紙上有個人形,細一看,正是方才那個背葫蘆的瘸老頭.賣紙的心中一亮:“這不是八仙過海那個鐵拐李嗎!”大夥一聽都圍過來看,不少人都想買這張畫,賣紙的說:“我留個紀念,不賣。”有人嚷著要出大價錢買,這個給三兩,那個給五兩,最後有人給到十兩,賣紙的才決定出手。誰知,他揭開一張,底下還是那張鐵拐李,一張張揭開,都是畫,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每張賣十兩銀子,不到半天,一揮好幾百張就都叫香客們搶光了.最後剩下一張,他自己收起來。以後,這個人發了大財,就開個畫店,專印八仙人物賣。

搜集整理者:獲瑛

流傳地區:遼寧

牛牛求仙記

閩侯尚幹鎮有一條淘江環繞著。全鎮萬戶人家來往福州省城都要由淘江碼頭搭渡船仔過江、那江麵又闊,水流又急,一條渡船仔總共載十幾個人,故此兩邊碼頭過渡的人,日日都很擁擠。

古時候,有個人名叫牛牛,就在尚幹的碼頭擺渡為生。伊雖然身材又高又大,有牛一般的力氣,可是不喜歡做種田、開山等重活。伊揀這擺渡來過日真正是“大漢做乞食——貪閑”。平日間兩岸的人急著要過渡,大喊大叫,伊呢?卻像沒這事一樣,有氣沒力地搖呀,搖呀!一邊慢慢地搖,一邊呆呆地想。想什麼?伊時時刻刻都在想成仙。

牛牛想,能成了仙那是最快活的事情,不愁食不愁穿,什麼事也不要去幹,自由自在。

人講,“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一天夜裏牛牛做了一個夢,看見一群水鬼三個五個集在一起驚慌地講,明天,大神仙李鐵拐要從這裏過渡,我們要趕快逃避。牛牛聽了記在心裏,第二日天才朦朦光,伊就將碼頭衝洗得幹幹淨淨,又把渡船擦呀,刷呀,擦刷得淨光,一幫搭船的人來了,一看:“哎喲!牛牛1你這人懶到‘虱母爬額頭都不想捉,今旦怎麼你的船和碼頭幹淨得會發光?"牛牛笑了笑講:“你們知道麼,今旦大仙李鐵拐會從我們這裏過渡哪!”大家半信半疑地說:“真的?那我們今旦走這麼幹淨的碼頭,搭這麼幹淨的船,總算托了李鐵拐的福呀!”牛牛就這樣送走了一幫又一幫的搭渡人。

當午,夏天的日頭火曬得人身發燙,兩邊岸碼頭一個搭渡的人影也沒看見。正好這時候來了一個頭戴草帽,腰掛葫蘆,身穿一件前短後長破爛長袍的拐腳老人。牛牛一看就認出伊是ft戲做的真正神仙李鐵拐,牛牛趕緊上前扶伊上船。駛到半江,牛牛放下了格,雙腳跪伊麵前:“仙師呀!仙師呀!可憐可憐凡間弟子做工辛苦,求你收我做徒弟吧!”李鐵拐給伊覷一覷,講’:“做工賺食,人人都是這樣做,有什麼辛苦?”牛牛回答講:“仙師呀!一做了神仙那就清閑多了,東逛逛,西看看,要什麼隻要一變什麼就有。你一定,一定要收我做徒弟吧!”李鐵拐聽了哈哈大笑:“可是,做神仙要修煉呀!那修煉比你做工苦得多哩!"“哎呀!仙師!修煉再苦我不怕。你怎麼講我怎麼做,我一定聽你的話!”“真的嗎?"“真的!仙師!你不相信,先收我做徒弟試試看吧!”“好了!好!你起來I起來!”牛牛見李鐵拐答應,連連磕了四個頭爬起,就講:“仙師!你答應收我做徒弟了,那你就帶我上天嘛!““你這麼快就想上天?"“是呀!"“那可以,你一定要聽我的話!"牛牛答應:“一定!一定!"

李鐵拐微笑點了點頭,叫牛牛閉上眼睛,伊嘴裏念念有詞,那長袖子往牛牛身上一拂,牛牛霎時隻覺雙腳離地,升上半天。李鐵拐又喝道:“牛牛睜開兩眼,隨我來。”牛牛睜開眼睛,果然身在雲端,不由自主地跟著李鐵拐騰雲駕霧,一眨眼,便來到八百裏外的泉州洛陽橋天上。

隨後,師徒兩個人降落實地,站在橋麵看行人來來往往,好不熱鬧。突然,一陣狂風把李鐵拐的草帽吹落到橋下。李鐵拐趕緊對牛牛講:“牛牛!你快快跳下水去,把我草帽拾起。”牛牛一見橋下的水浪像一座一座山一樣湧起來,那師父的草帽也跟著一高一低地慢慢向外漂去。伊走到橋欄邊心想跳下去拾草帽呀,又不敢!就這樣想跳又不敢跳,呆呆地站著。。李鐵拐看出了牛牛怕死,就大笑起來:“牛牛,你想做神仙?你講修煉再苦也不怕,我怎樣講你怎樣做?方才我叫你跳落水拾草帽這也是修煉呀!你怎麼怕了?你怎麼不聽話?”牛牛被伊一間,後悔了:“師父!師父!現在我去!我去!”“牛牛,凡百事做與不做隻在一念之間,現在時辰已過,不必了!看來,你還是回去擺渡吧!"“師父!我懇求你,讓我去吧!”任你牛牛怎麼懇求,李鐵拐總是不答應。最後,牛牛講:“那……那我就回去擺渡吧!不過……這裏離我尚幹路好遠,我沒盤纏……”“這容易,伸出手來!”李鐵拐一講,牛牛這一下倒也聽話,就伸出手來。

李鐵拐在伊巴掌中畫了個銅錢,交代講:“牛牛,你一路上的食宿,隻要東家講要多少錢,你巴掌一攤開,錢就變多少給伊。你記住吧,好好回家去吧!”說完,李鐵拐化一陣清風不見了。牛牛望風拜了三拜,動身起行。

牛牛一路走來,見肚子餓就食,見天暗就歇。隻要手一攤就夠錢數。約略走有八天光景,牛牛踏進家鄉地界——七裏洋坊口村。由這裏過渡再走一個時辰,就到達尚幹了,牛牛心裏歡喜朝著碼頭方向走去。這時候日頭落山了.看見路旁有個老伯在賣麥芽糖。伊見食就流口水,便買了一塊往嘴一塞,巴掌一攤變了一文錢還了老伯。邊吃邊走上了渡船,麥芽糖正好食完。伊覺得手上粘粘的,伸向船旁邊江水洗了洗幹淨,往身上一擦,想上岸去買酒菜大吃一頓,一半慶祝慶祝自家也當了半日的“神仙”,一半明旦也好再去擺渡。

伊持了酒瓶,一腳踏進酒店就喊:“老板呀!老酒買兩斤呀!”老板見是伊、份牛牛!這幾天怎麼沒看見你呀?十幾年了,今旦才見你買酒!一邊說一邊接過酒瓶舀了酒遞給牛牛:“足兩斤,三十文錢,拿來——!”伸手向牛牛要錢。牛牛笑著講:“老板!你急什麼?過去,我牛牛怕沒錢給你,現在的牛牛還怕沒錢?”巴掌攤舉:“廠一呀?怎麼會沒有呀?”巴掌握緊了又攤開,攤開了又握緊,這樣做了好幾回,不知怎樣它不會變錢了。牛牛跟石人一樣呆住不動,老板見牛牛沒錢,趕緊奪過酒瓶,將酒倒回,酒瓶還了牛牛,嘴講:“牛牛!你做‘肝風’了吧!手做握了攤,攤了握——‘空嘴講白話’,沒錢想買。天暗了,快給我出去!”老板將牛牛半推半拉推出門外,“啪”的一聲,店門關了。

原來,李鐵拐畫的錢隻給牛牛做回家的路費。牛牛已經到家,這錢也就被他收回了。

搜集整理者:林存曲 率啟書

流傳地區:福建問候

酒 坡

湖北廣濟、黃梅兩縣交界處有座山叫九坡,它原來叫酒坡。

傳說很久以前,鐵拐李路過此地,在路旁茶鋪歇腳,他問:“店家幾口人過日子?”老板答道:“就老夫妻二人,身邊無有兒女。”鐵拐李道:“想必生活還過得去?”老板娘說:“唉,你莫提為好,災荒年,路人稀少,可憐幾個茶錢,難以糊口。”鐵拐李道:“既如此,不要賣茶了,何不賣酒呢?”老板娘笑道:“三餐尚無飽肚,哪有稻米做酒?除非皇天的露水做得酒,’那我舍得夜夜不睡,接上幾斤酒賣,就有好日子了。”

鐵拐李拿起拐棍朝山上一指,說:“此山木名酒坡,那塊大石上有三個小洞洞,有酒可舀。”老板說:“哪有這樣的奇事?”鐵拐李說:“你不妨去試試。”說完,便起身遠去了。

老兩口爬上酒坡,便覺酒香撲鼻,登上那塊大石頭一看,果真是並排三個小幽,裏麵裝滿清徹透亮的酒,不時還泛起細密的酒花。老兩口驚喜萬分,老頭子連忙跑回家拿來一個罐子,把酒一勺一勺地舀幹,拿秤一稱,剛好三斤。

從此,他們天天來舀酒賣,每回都是這麼多。後來,老兩口在酒坡上蓋起房子,扯起酒旗,開酒店為生,’日子越過越香甜。

轉眼九年了。一天,有個白胡子老頭,顫顫巍巍地來酒店買酒喝.問:“店家,你們老夫妻如今賣酒度日,過得快活吧?"老板娘接嘴道:“咳,四兩棉花——談(彈)不上,可惜沒有糟,若是賣酒糟,才是生財之道。”

白胡子老頭起身歎道:“唉!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白水當酒賣,還嫌沒有糟。”說完,這老頭忽地不見了。

這老兩口驚疑不定,不知是凶是吉。第二天,老板娘去石函舀酒,就發覺酒少了。從此,石幽裏的酒一天比一天少,最後石幽幹涸,連酒氣也聞不到了。

後來,人們就叫此山為九坡。那三個酒山至今還在呢。

講述者:餘幼軍

搜集整理者:劉漢勝

流傳地區:湖北

鐵拐李訪朱養心

從前,杭州鼓樓旁邊的大井巷裏,有一月藥店,鋪麵雖小,名氣可大哩!

開藥店的名叫朱養心,為人厚道,童雯無欺,從來不用江湖騙術,深得杭州百姓的信賴。他還自己上山采集草藥,在家配製膏丸。凡是沒有錢求醫買藥的病人來找他,他總是開方施藥,不取分文。

立秋以後的一天,店門口來了一個跋腳的叫花子。這叫化子渾身長滿了瘡,衣裳破得像絲瓜筋一樣,老遠就可以聞到他身上的臭氣.

朱養心見這跋腳叫花子渾身痛癢難熬,心中不忍,忙把他讓進屋裏坐下,小心翼翼地幫他脫下衣裳,輕手輕腳地替他擦淨膿血。臨走時,還送給他一盒藥膏和一件舊衣裳。那叫化子一聲沒響,隻是感激地朝朱養心點了點頭,一拐一拐地走了。

過了幾天,跋腳叫化子又來了。這一回他赤著膊,渾身的膿瘡一點也沒見好轉。朱養心見他冷得瑟瑟發抖,忙又拿出自己的衣裳給他披上,關切地間:“那天我給你的衣裳呢?”

跋腳叫化子隻是低著頭,仍舊悶聲勿響。

“哦——”朱養心想了一想說:“大概肚皮餓得沒法子,換飯吃了吧?”

踱腳叫化子聽了,難為情地點了點頭。

朱養心忙送給他一把銅錢,又叫他坐下,仔細地看起他身上的瘡來。這瘡呀也實在生得古怪,藥膏搽上去仍是不見好。

朱養心又替他換了另一種藥膏,對他說道:“把這一盒藥膏搽完,再來看看。”

過了幾天,跋腳叫化子又來了。這樣,朱養心一直給他醫治了三個月,還是不見好。這倒使朱養心為難起來,叫他到別處去治吧,一個窮叫化子哪來這麼多錢?繼續給治吧,店裏現成的藥膏幾乎都用遍了。他再朝叫化子看看,隻見他兩手不閑地在身子上猛抓猛搔。朱養心覺得他實在可憐,忙安慰他說:“你別急,我這裏還有個祖傳秘方,明朝我上山去采藥來配製,你後天再來。”

跋腳叫化子聽了,露出了笑容,滿意地拐著腿走了。

第二天一早,天上落著鵝毛大雪,要不要上山呢?朱養心猶豫起來。但他轉念一想,既然已答應了人家,天氣再壞也得上山去找找看。於是,就身披蓑衣,拿著小山鋤上了紫陽山。

這辰光,滿山已被大雪封住,朱養心找了半天,也沒找到草藥。正在為難的時候,他忽然聽見前麵傳來一陣嬉笑聲。他循聲望去,隻見前麵一塊大岩石上,八個叫化子正坐在那裏喝酒吃肉呢。

朱養心走上前去,忽然,八個叫化子不見蹤影。莫非是剛才眼花了?他抹了抹眼睛,定神一看,那塊大岩石上,還留下一堆肉骨頭和幾張包過肉的荷葉。

朱養心拾起一張荷葉,隻見荷葉上還有四句詩:

銅料銅料,

治瘡拔毒;

荷葉井水,

按方製作。

朱養心想,莫非自己今朝遇著八仙了?想著,他忙把荷葉撿起來,拿回家中用井水浸起來.

說來也怪,用井水浸著的荷葉,慢慢地化了,水也漸漸地變成了銅綠色。朱養心忙用這水製成膏藥。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跋腳叫化子就來敲門了。他一見朱養心手中的膏藥,就開口說:“對,我的瘡就需要貼這種膏藥!"

朱養心忙把製好的膏藥貼在他身上。不消幾天工夫,叫化子身上的瘡就全部封口結疤;又過了幾天,長出了雪白粉嫩的新皮肉。

跋腳叫化子對朱養心非常感激,隻見他從袋裏七掏八掏,掏出一張白紙,說:“我這個窮叫化子也沒啥可以答謝你的,就畫張畫謝謝你吧!”說完,提起筆來,刷刷幾下就畫成一條青龍,接著,把畫留下。徑自走了。

朱養心把這幅畫掛在堂前,旁人見了,都讚歎不已。聽說後來店堂裏失火,這壁上的青龍突然飛起噴水,將大火撲滅了。朱養心這才明白,這跋腳叫化子不是凡人,乃是神仙鐵拐李呀!

現在,朱養心藥店已經不存苗了。可是,專治瘡毒的“銅綠膏”卻同這個傳說一起,在杭州流傳了下來。

搜集整理者:裏故

流傳地區:浙江

留 杯 蕩

黃山腳下有個小村子.屬太平縣地界,坐落在半山腰。山腳下。有一灣清水湖,叫做“留杯蕩””村子因湖水而得名,也叫留杯蕩。

很早很早以前,這裏住著許多有錢的人家,說也奇怪,那時候到了冬天,北風一刮,紛紛揚揚飄落下來的不是雪花,而是麵粉。這天,又下麵粉了。鐵拐李來到人間察看民情.他裝扮成叫化子,拖著一隻爛腳丫,拄著一根討飯棍,腰裏係個酒葫蘆,一步一拐地來到這村子,走到一個大院子裏要飯吃。那院子的女主人一看是個窮叫化子,又髒又臭,便頭也不回地說:“誰有飯給你吃?窮鬼!”鐵拐李說:“老天爺下了這麼多麵粉,給我吃一口,難道就把你家吃窮了?”女主人惡狠狠地瞪著眼說:“哼。給你吃,倒不如把麵粉課給我小孩墊屁股呢?”說著,真的做了一個老大的麵粉課,給她孩子坐在屁股底下。鐵拐李又說:“我肚子實在太餓了,就把你小孩屁股底下的麵粉課給我吃了吧!”女主人聽了大怒,連聲罵道:“跟你說沒有就是沒有,還不快給我滾!要是我家官人回來非得把你一頓打死。”罵完了,又喚出狗來咬鐵拐李。鐵拐李便拿出一隻酒杯往地上一摔,地麵馬上陷下一個坑,酒杯的碎片四濺,狗也嚇得不敢近前了。

鐵拐李離開了這個大院子,又到別的人家去要飯,遭到的也和這家一樣,不是受罵,就是挨打,走了好多家也沒要到一口飯。鐵拐李很氣憤,心想:世上居然就有這樣狠心的人,老天下麵粉,可是連討飯的要那麼一口,他們都不肯給,得給他們點厲害看看!

再說,村頭住著戶窮苦人家,全家三口人:一對老夫妻,一個小女兒。鐵拐李來到這家門口,站在屋簷下避風。小女兒出來看見了,趕忙進屋去告訴父母說:“門口有個要飯的,都餓得快跌倒了,快給他點什麼吃吃吧!”說著就把自己的一碗飯端到門口去給鐵拐李吃了,她又對鐵拐李說:“這個村子住的大都是有錢人家,你是討不到飯吃的,還是快走吧!”鐵拐李看著這個小姑娘,很受感動.自言自語地說:“還是窮人有良心。”這窮苦人家養了一條狗,這條花狗也跑到鐵拐李身邊東嗅嗅、西聞聞。鐵拐李在它頭上拍了三下,那花狗便得意地搖搖尾巴,晃晃腦袋。這時,小姑娘從屋裏走出來,看見他還沒走,就說:“窮大哥,你還是快些走吧.這裏的財主最容不得窮苦人,你要是再不走,當心他們會把你打死的。”鐵拐李忙說:“謝謝你,好心的姑娘,三天後要是村頭那祠堂門口的一對石獅的眼睛出血了,你們一家,還有這條花狗,就趕快離開這裏。千萬記住了!”小姑娘眨巴著眼睛,點點頭。過一會,她打算找討飯的問個明白,可討飯的連蹤影也看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