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3 / 3)

① 有鹽有味:有興趣,起勁.的鄰居卻叫:“鬼來了,鬼來了!”飛快地逃跑。他.妻子呆呆地看著他,看了好久好久,才哭出聲來.叫道:’‘我好苦啊.三年來你到哪裏去了?”父母聞聲從後廳奔出來,見是兒子,也哭了。耿耿很不高興。他想三天沒回家。是我不對。可幹嗎這麼哭?‘妻子見他楞楞的,抱出一個小孩.道:“你看,你的兒子都這麼大了。”耿耿一看.小孩的眉眼鼻子沒一處不像自己。俗話說:“天上一日.凡間一年”,真是這麼回事。他把遇仙的事說了一遍.全家都感慨不已。

耿耿記著山頂祺戰,終日手癢,找村裏名手殺幾盤,試試仙人的棋法在凡間是否行得通,不想老棋鬼們都被他殺得大敗.’大家都非森佩他的棋藝。

鄉村無對手.他便殺向縣城.縣城照樣沒人匹敵。他的名聲開始遠播了。知府是個棋迷,棋法高超,還沒敗過.他曾揚言.誰能勝過本官。獎銀一百。耿耿找上門去.殺了三盤,兩盤輕而易舉取勝.第三盤給知府個麵子.和了.知府對他大加讚賞。他沒拿銀子,隻要傳名,知府是個爽快人.真的給他傳名.朝廷文武百官和皇上知道·連城村野有一象棋好手。皇帝發下聖旨.召他進京.跟京城的象棋師對弈。他精神抖擻.沉著應戰。跟三四十個一流高手比高低,除了幾盤和了.其餘盤盤告捷,京城轟動。皇上龍顏大悅,下旨封他為象棋國手,享年祿三千兩銀子。留住京城.耿耿堅辭不受,說是山野之人。還是回家鄉的好。皇上看難以挽留,賞了續羅綢緞,讓他衣錦榮歸。

耿耿回到家裏,還是那副野性,跟小孩子玩要,或擠在老人堆裏聊天,隻有下起棋來認認真真。因夭下無敵手,他常讓棋迷們車、馬、炮.還是盤盤得勝。

人家說他沒緣分,本來要成仙的,看棋時呂洞賓因調戲現音犯了天規,要補一個額。可他算神仙人數時,二番五次都沒把自己算進去,也就隻能做個凡人了。

講迷者:徐炳旺

搜條整理者:周責義

畜兌傳地區:福建連城一帶

八仙桌的由來

傳說這天八仙結伴雲遊東海。路過許昌城上空,因仰慕畫聖吳道子,便降下祥雲.前往吳道子居處拜會。

畫聖吳道子正在家中伏案作畫,忽見仙人飄然而至,異常高興。慌忙起身把八仙迎進洞裏。

八仙和吳道子天南地北,海闊天空,無所不談,談得十分投機。不覺天色已晚,八仙起身告辭,吳道子熱情款留:“難得八仙光臨,今晚我備一桌酒宴,為眾仙洗塵。”

何仙姑朝屋裏望望,笑道:“四壁皆空,你拿啥款待我們,難道你讓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席地而坐,麵壁啃石頭不成。”

何仙姑話剛落音,吳道子便揮毫畫了一張大四方桌擺在中央.又擺了八張凳子為八仙設坐。

鐵拐李道:“你畫的桌子這麼古樸高雅,應該起個一典雅的名字。”

吳道子隨口應道:“此桌專為八仙所設,就叫八仙桌吧。”“從此四方桌就名為“八仙桌”,一直穿合用至今。

搜集整理者:楊森

流傳地區:安徽

聖 貨 愁

王家村有一個叫王白嘴的人,他這個外號名副其實。村裏不論誰家爹生日孩滿月,找酒慶賀,他都去吃喝,分文不花。

王白嘴到人家找吃喝,很會找火候,當宴席剛開始,第一杯酒待要端起時.他不早不晚的一步闖了進來,也不用謙讓,自找座位入席。

“眾位,對不起,我來晚了,應罰三杯。”說完,自斟自飲。接連三杯,在座的麵麵相覷,無可奈何。

有一天,村前廟裏有兩個仙人正在飲酒.一個是呂洞賓,一個是鐵拐李,王白嘴及時趕來,他哪管是誰,一錠坐下說道:“二位道長,我來晚了,應罰酒三杯。”說完,端起酒就喝。

“施主,別客氣,盡管喝。”

三人喝著喝著,菜卻沒有了。呂洞賓心想:這人來白吃白喝,不舍得花分文,行為可厭.何不難他一難?就對鐵拐李說:“席上無肴.這酒喝得無味,咱行個小令助助興如何?”

鐵拐李明白他的用意,心中一笑說:“好!”又問王白嘴:“施主,你意下如何?”

王白嘴這下傻眼啦,硬著頭皮說:“行!”

呂洞賓見王白嘴同意,便說道:“那找先獻醜了。”他見廟堂上的匾額寫的是“聖賢祠”三字,手一指匾額說:“我就用頭一個聖字為題吧。說完,吟道:

聖人的聖字耳口王,

三人飲酒在廟堂,

壺中有酒盤無菜,

他吟到此處,抽出寶劍,“曾”的割下一個耳朵,放到桌上,接上吟道:

割下個耳朵嚐一嚐。

他吟完,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幹了一盅。、

鐵拐李接上說:“該輪我了。就用第二個賢字為題吧。”說完吟道:

賢人的賢字臣又貝。

三,人飲酒肴空嘴。

壺中有酒盤無菜,

他吟到此處,也拿過寶劍.“”件”的一下,割下了鼻子.放到桌上,接上吟道:

割下鼻子來作陪。

吟完,也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王白嘴見兩個道人.一個割了耳朵,一個割了鼻子,血淋淋地放在桌上,嚇了一跳,使他犯起愁來,有心走開,舍了酒,輸了麵子,臉沒處放;有心隨上四句,怕傷皮肉,十指連心,動哪裏哪裏疼,急得他渾身冒汗。

兩位仙人催他說:“施主,別犯愁,你快吟上幾句,這酒興就夠濃了。”

沒想到一句話點破了王白嘴的心竅。

“二位道長,爾叫我別犯愁,我就用這個愁字為題隨上四句吧。”說完吟道:

愁人的愁字禾火心.

三人飲酒到如令,

壺中有酒盤無菜。

他吟到此處,卷卷袖子,找根汗毛.一下子拔了下來,接上吟道:

拔下汗毛一大根。

他吟完之後,端起酒就喝,兩個仙人一不滿意了。

“施主,行令中,我二人割耳朵的割耳朵,割鼻子的割鼻子,你怎麼隻拔了根汗毛?”

王白嘴卻碟:“道長,不瞞你說,今天在你二位行道之人麵前.我真是大施大舍,以往不論在任何地方,我連一根毛都不拔。”

講述者:範炳忠

搜集整理者:範鳳廷

流傳地區:山東

八仙醉拳

我國武術中有個“五醉”:醉拳、醉刀、醉槍、醉劍、醉棍。這五醉風格獨特,名揚四海,說到它們的來曆,還有兩段故事哩!

那是很久以前,距蓬萊閣不遠的地方,有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村裏住著個青年。因為他從小就心性倔輩,力氣過人,大夥兒都叫他“輩牛”。

舉牛不光華,還聰明好學。他拜在一位拳術大師門下習學武藝。由於他勤於鑽研,鍛煉刻苦,習武很有長進。可他終歸年齡小,又練得晚,每次與師兄交手,總是被打倒在地上。

一天中午.天氣很熱,翠牛獨自一人來到樹林裏。他在琢磨,怎樣才能使自己的武藝趕上師兄呢?他躺在樹下想啊想啊,突然,不遠處的樹上傳來一陣尖厲的猿啼。他尋聲音望去,見兩隻猴子正在撕打。一隻像是彪形大漢.另一隻卻短小精悍,身掃使飯。那“大漢:瞪若眼.張粉利爪,一身殺氣。那“瘦子”卻冷得了正病似地.一副昏睡的樣子。等那“大漢”況撲過來的時候,小瘦子突然站起,連兒把,抓得“人漢”滿臉開花。接著他身兒一斜,飛起一退,把那“大漢”從樹梢上踢到了地下。“大漢”滾起身,一瘸一拐地逃跑了。小瘦子一抖精神,也蹦跳著走了。

這場猿猴格鬥,一下提醒了華牛,他高興得一躥老高:“有招了!”

半月後,正遇上他師傅的師傅來看望他們,讓他們演練拳藝。輪到華牛和他師兄登場的時候.這舉牛一下變成了病牛,隻見他拖著歪歪扭扭的步子,搖晃著身子。師兄們都感到好笑,可是一和他打起來,就感到他的招法剛柔相濟,指左打右,難以招架。一連兒個師兄全給華牛打倒在地上,

師兄們剛要問他這是什麼功夫。師博早已指著華牛的輿子嗬斥起來:“我什麼時候教過你這洋的招式?我們的武藝要拳拳見規矩.步步有出處。你這樣胡鬧,豈不要破壞拳術門庭嗎?”

那老師傅也說:“是啊!作為一個弟子.首先要處處聽從師傅的教海。自以為是,口中無人。可是武林中最忌諱的呀!”

事情過後,師傅一氣之下.把華牛趕出J門。華牛受到這麼大的打擊,回家後心裏難過極了。他想:為什麼徒弟非要和師傅一模一樣呢?既然這病拳可以勝人,為什麼我不能練?

他的華牛勁兒上來了.心想:走就走.我練我自己的。於是.他在村頭開了 一個名叫“醉倒八仙”的怪灑店。

人家喝灑。都是用碗喝,他不、硬要來客抱著壇子喝。人家喝灑,酒菜擺在桌上,人坐在椅上,他不,他的店垠桌倚一般高,來客要背對背坐到桌上,在倚子上吃菜飲酒。更怪的是.人家待客都是雙於端來酒菜,他不,他叫他的店夥計身體倒立.用兩隻腳送灑送菜。這樣一來,他的店反而很快就名聲遠揚了。

這天一早,酒店剛剛開門,就從外麵闖進了八個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胖子還有個踱子,他們往桌上一坐就討灑喝。華牛立即讓夥計們前來照應,給他們侮人兩碟菜一壇酒。誰知,他們哪一個的酒量都夠大的,從日出飲到日落.又從日落飲到了日出,真算不出他們每人飲了幾壇酒.反正院裏那十大滿缸全空了。酒力一發作,人人醉成了爛泥,那個跋著腿、長著絡腮胡的人結結巴巴地對店夥計說:“告訴店……店東家,這帳先……先賒著,俺醉了,“叫……叫他末送……送送行!"

幸牛聽到這話,氣得毛發侖、他跑到那八人麵前,指著他們厲聲說:“喝了酒沒帶錢不要緊,說好的.我可以送錢給你們。說弄的.少一文錢也休想走出我的店門!“

一個腆著大肚兒的人。吐著酒氣說:“賣酒的.你說好的.日……日後還帳:說弄的.揍你……一頓,再……再走不遲!”

這一句話把舉牛的牛性子惹起來了。他味啦把袖子抨到肩膀上:“來,看看誰揍誰?”

這時,一個長得水靈靈的姑娘走上前來說:“你願格鬥好也。俺逐個跟你交手,誰打倒你誰走。要全走出門檻,你就把俺送到蓬菜閣.若俺有一人讓你打倒,馬上還你十倍的酒錢。怎麼樣?”

華牛聽了.一陣冷笑:“嘿!那你們就準備好銀錢吧!”說著.拉開了架式。一個抱著酒壇,嘴巴靠著壇沿兒的人首先走來。華牛和他剛剛交手就不由得心中驚奇,這人眼疾手快.醉中藏法,行跡飄忽不定。拳法綿中裹針. 隻用一手就鬥得舉牛難以招架了。突然.那人把酒壇口一下靠在了翠牛嘴上:”敬你個酒!”一口濃酒灌進了華牛的肚裏.嗆得他一個翅趁。那人不再上手.搖搖擺擺地走出了門檻兒。

接著.一個須發雪白的老頭兒說道:“老夫也要走了。”他衝著舉牛走來。輩牛欺他年老,上來就使了幾個狠招,哪知那老頭兒卻是癲而不亂.慢而不散,舉牛還沒領會怎麼回事,就聽璞通一聲,被那老頭兒的脊梁死死地壓在了地上。老頭兒拍著身子底下的華牛說:“好舒適的牙床!”就完,他立起身,悠然自得地走了。

就這樣,又有五個醉鬼打倒翠牛後,走到了房外。屋裏隻剩那個長相俊俏的姑娘了,她咕嚕嚕又喝了兩口酒,衝著翠牛笑道:“賣酒的,再截不住我,你可要輸了!”

舉牛想,別人我打不過.打你該不費勁兒吧。結果,他讓那姑娘三逗兩逗,璞地閃坐在桌上,震得腦袋嗡嗡直響。姑娘格格笑道:“製你.跟摔個杯子一樣容易睞!”說著,向外走去。這時,’門外傳來一陣哄堂大笑。

舉牛心裏的滋味就別提了。他咬牙切齒地追到房外還想爭鬥。可是.門前連個人影兒也沒了。隻聽半空裏有人說:“賣酒的,免送了!”他仰頭一看,一行八人駕著雲頭飄飄然然地走遠了。

他正在愣怔.忽聽小夥計們喊起來:“怪了,怪了!十個大空缸全滿了酒啦!”

舉牛跑去一看,可不是嗎?十口大缸裏,清淩淩的酒差點沒溢出沿兒來。那奇異的酒香卻已飄滿了院子。翠牛一下省過味兒來,他猛地一拍腦袋:“哎喲,這不是八仙嗎?”

“八仙?你怎麼知道?”夥計們一起問道。

“你們沒見,那頭一個和我交手的人,嘴巴老靠在壇口上.口對口不是個‘呂’嗎?那就是呂洞賓!”

“對‘對呀!那個老頭兒是張果老,那個姑娘打扮的是何仙姑……”夥計們七嘴八舌地喊起來,“可是.他們為什麼要和你打架呢?”

舉牛突然得意起來:“嗬!他們這是見俺編練病拳.有意來教俺武藝呀!”

“一點不錯!”夥計們也想到了。“八仙的醉招和你那病拳還真是一個味兒哩!”

華牛這下喜了,他回憶著八仙和他打鬥時用過的拳法,不用絲毫改動,就是一套招法怪異的好拳術。華牛還給他逐段取上了個好名字。頭一段是呂洞賓浪步讓酒,第二段是張果老醉臥牙床。後麵是,何仙姑晃壇痛飲,曹國舅奪碗掄著,韓湘子推杯換盞,漢鍾離自斟自飲,鐵拐李掀桌踢凳,藍采和摔杯醒酒。

這套拳術比華牛原先的病拳一下又高超了許多。從此蓬萊一帶就沒人可以勝過他了。他原先那些師兄們也紛紛從師傅那兒跑來跟他學藝。

這就是最早的醉拳——醉八仙。

搜集整理者:馮蜂鳴

流傳地區:山東

藝冠八仙

華牛學會醉拳以後,為了敬重八仙.就把門頭上那方“醉倒八仙”匾額摘下來了.並且其它兵器全不練了,整天價開口就是醉拳.動手也是醉拳,別人都說華牛成了醉牛了。

這一天.他請來鐵匠,在酒店門前燒起了大爐,要把他以前用過的刀、槍、劍、棍全化了,鑄一塊鐵匾掛上門頭。就在爐火熊熊燒起,匠人要把兵器向火裏投的時候.旁邊走出一位白胡子老頭兒。他歎著氣說:“嗨!往日的強牛,今日變作死牛了!”

華牛心頭一震,又驚又怒.走上來端I羊著這位老人,覺得似曾相識.可就是記不起在哪裏見過。他沒好氣地說:“你的話,怎麼講?”

白胡子老人不卑不亢,平靜地說:“我問你,你的醉拳技藝從哪裏學的?”

“八大仙親自傳授的。”

“為什麼他們單單授給你呢?”

‘八仙見俺醉心地編練病拳,有意來幫淹。”

“你的病拳又是哪位先生教的。”

一是我從猴子對打中琢磨出來的。”

“好!”老頭兒壽眉一揚,“你過去自創病拳,不愧這華牛大名;今日,不敢再創醉刀醉槍,豈不是死牛了!”

“這……”

舉牛、手思了許久,覺得這老頭的話有道理。他突然喝道:“停火,把兵器給我運到演武場去!”

從此,華牛就躲在演武場裏,著了魔似地琢磨起兵器來。他用了整整兩年時間,把大殺大砍的刀術也編成了醉式,就又揣摩起了槍法。總共八年工夫,他把醉刀、醉槍、醉劍、醉棍全創出來了。

一天早上,灑店剛剛開門,外麵一下湧進來了八位客人。華牛一看,正是八仙,慧忙口稱仙師.上前迎接。他讓八仙到裏麵去坐,他們還是在上次飲酒的地方,和上次一樣靠著背坐到了桌上。犁牛趕緊令人送來上等酒菜,與八仙一起飲著酒敘談起來。正喝得高興,張果老突然指著窗外的兵器架問難牛:“你還時常習練刀槍嗎?”

一句話把華牛問了個大紅臉。他慌忙把自己如何經一位老者提醒,依照醉拳編創刀槍技藝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說給了八仙。

呂洞賓聽了,擠著胡須說:“竟有這樣的新鮮事?來,我倆比試比試.看看你的醉劍技藝怎麼樣?”說著,他抽出了自己的寶劍。舉牛想,試試也好,可以請仙人為他這刀槍醉術指點指點。於是他來到院兒裏,和呂洞賓刺起劍來。犁牛的劍術法法似醉,變化多端:進攻時聲東擊西,防守神傳意發,那呂洞賓也不由得亂了手腳。舉牛看準時機,一個醉鴉撲翅. 呂洞賓的寶劍錚地一聲脫了手.飛得老高。

漢鍾離見了,朗聲說道:‘果然不俗。來,待我測試一番你的醉刀術。”他把拂塵大扇一搖。說:“這就是闊葉大刀.看招!”

犁牛隻好迎戰。他的醉刀術更是高超,步碎刀活.突發愣停.逢擊而避.乘虛而入。不下幾招,犁牛又使出個霸王敬酒,把漢鍾離的拂塵連他胳膊別在了身後。漢鍾離翻了兩翻沒有翻回來.大肚皮上的汗珠兒都滾下來了。張果老笑舀說:“鍾離.快快服輸吧。”

接著。藍采和從何仙姑的花籃裏取出一支長杆荷花,一抖.花瓣兒合成了亮閃閃的槍刃.花杆兒變成了槍杆。何U姑接過長槍,躍到前麵和舉牛比起了槍。華牛形醉意不醉,步醉身不醉.跌跌撞撞地把她引到了屋裏。輩牛使出了貴妃醉酒,讓她通地坐在了上次她製倒華牛的桌上,抹得她半晌沒站起來。看到這裏。鐵拐李早就坐不再去了,一掄拐棍和華廠較量開了棍術。華牛有吒支持不住了.他賣個破綻一棍打在了鐵拐李的右腿上,哢嚓!這條好腿斷成了兩截,華牛慌了,扔下棍就跑過來。哪知鐵拐李一口仙氣上,輕輕一拍,好了。

隻見漢鍾離一邊擦濘汗,一邊罵起來:“這是哪個老不死的給華牛出這鬼點子.叫淹吃這苦頭!”

張梁老說:“你發什麼牌氣?去練上兒,回來超過這小華牛,那才是真本書呢!”一番話把漢鍾離說啞一了口。他又拍著舉牛的肩膀說:‘怎麼祥?超過仙人了吧!”

華牛猛然發現,這就是八年前罵他華死牛.點化他的那位老人.立即叩頭謝起恩來。這時,韓湘子找來了舉牛摘下不掛的那方匾額,模仿著原來的筆跡改了兩個字,將“醉倒八仙”寫成了“藝冠八仙”。大家一起為華牛懸在了門_I二。

從此,這神仙都打不過的醉刀、醉槍、醉劍、醉棍就一下傳遍了全國,流傳至今。

搜集整理者:馮蜂鳴

流傳地區: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