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結識“蒜神”
一、“蒜神”登門
近十年來,我一直寫著宗教文化小說。《雙手合十》、《乾道坤道》問世後,我還想再接再厲,讓我的寫作更加貼近中華文化之根,讓學識淺薄的本人能夠從中獲得智慧上的長進。
然而在2011年的春天,正當我傾力構思長篇新作時,一位“蒜神”突然出現在我的生活中,將我的關注點引向了一個經濟領域。
“蒜神”是被他的堂叔帶到我家的。他堂叔叫董鳳祥,是我的一個表哥。
表哥1953年生在董家溝村,這個村子和我的村子相距隻有五裏,兩個村子插花種地,祖祖輩輩結親頻仍。60多年前,我的一位遠房姑姑嫁給了董家溝一位董姓青年,生下了兩個兒子,次子即是董鳳祥。1959年,國家從山東組織大批移民開發北大荒,董鳳祥隨父母去了黑龍江省肇東縣的軍馬場。表哥長大後當過獸醫,當過醫院的藥劑師。父母去世之後,年過半百的他想回山東老家,就和我表嫂提前辦了退休手續,到日照居住。他倆因為都是醫生,不願閑著,定居後應聘到私立醫院重操舊業。然而,表哥麵對那些窮困潦倒的病人,實在不忍心將沒病說成有病,將小病說成大病,開不出能給老板賺大錢的方子,於是辭職走人。此後好長一段時間,我沒有他的消息,幾年後再見到他時,他說不從醫了,在幫著侄子搞貿易。我問在哪裏搞,他說在濟寧。我這人對商業領域的事情不感興趣,沒再問他到底幹什麼,就和他聊起了別的話題。後來又有幾次見麵,他還是說幫侄子搞貿易,我還是沒做追問。
2011年春節過後,表哥又來到我家,身後跟了一位帥哥。表哥介紹說,這就是他的侄子,叫董剛(後來我才知道,他身份證上的名字是董自剛)。董剛立即喊我表叔,滿麵笑容。近年來,“帥哥”、“美女”已經成為年輕男女的代名詞,一個小夥子,哪怕他長得像歪瓜裂棗,照樣被人稱作帥哥。然而我第一眼見到董剛,就認為他可以作為帥哥的標本。他麵皮白晳,眉清目秀,一旦笑起來,竟然有幾分女性的溫婉。
落座之後,寒暄幾句,我問董剛多大年齡,他說是1970年出生,但我看他的樣子,也就是三十五六歲。問他做什麼生意,他說,做大蒜,電子盤。我不知道“電子盤”是什麼意思,他向我解釋:就是大蒜中遠期電子交易,類似期貨。他是金鄉大蒜國際交易所總裁,第一大股東。
我這人缺乏經濟頭腦,對股票、期貨之類一竅不通。表哥看到了我的一臉茫然,向我道:表弟你不知道,董剛在大蒜行業名聲很響,人家叫他蒜神,上網就能查到的。我吃了一驚:既然是蒜神,那一定是神通不小。我就問他,怎麼得了這麼個稱呼,董剛笑了笑說:主要是我對大蒜行情估計得準。
我想起,廣州的一個親戚在做大蒜出口生意,就和他講了。他立即說:“全國大蒜出口前二十名的,你先別問我認識不認識他們,你先問他們認識不認識我。”
他的臉上,現出了自信甚至自負的神情。
他接著說:表叔,你是作家,下一步寫寫大蒜行業吧,故事可多啦!
身為作家,我就是這樣賤:一聽到有故事,就像嫖客見到“小姐”、吸毒客見到“藥”一樣興奮起來。我問:都是些什麼故事?
董剛說:一言難盡。簡單地說吧:蒜商存上一庫蒜,遇上“蒜你狠”,等於一天開進一輛小轎車;遇上“蒜你賤”,等於一天往外開走一輛小轎車。大蒜就是白花花的銀子,不知多少人靠它發了財;大蒜也是白老虎,不知多少人叫他吃掉了。
這話讓我大為驚訝,立即說:你講一些給我聽聽,好吧?說罷,我從書桌抽屜裏找出一支錄音筆,打開,放到了他的麵前。
那個上午,他坐在我家的沙發上,一支接一支地抽著中華牌香煙,給我講大蒜行業的故事,講他經商的一些經曆——從做藥到做蒜;從現貨到期貨;四大天王;幾位“半仙”;蒜你狠,蒜你賤;多頭,空頭;與合夥人鬥智鬥勇;躲避國家五部委工作組的查處……許多情節可謂驚心動魄。他講到自己的一些觀點與理念時,故意放慢語速,一字一頓,鏗鏘有力,並且大幅度地打著手勢。
講到中午,我請他倆到酒店吃飯,董剛在飯桌上又接著講,眉飛色舞,滔滔不絕。
飯後,董剛與我告辭時說:表叔,等到合適的機會,我帶你去蒜鄉轉一轉,看一看。
我說:好,一言為定。
他倆走後,我上網查了查,果然發現了一些關於他的資料,其中一篇文章是這樣的:
蒜神“董剛”
在大蒜業內有一個家喻戶曉、叱吒風雲的人物,名謂董剛。
“董剛”其人真名董自剛,山東莒南人氏,定居濰坊。前些年曾從事藥品營銷業務。頭腦敏捷、性情直爽而隨和。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主宰全球大蒜價格,威震全球大蒜行業。一個撬動全球大蒜價格的“人”。
董剛自詡“我不懂大蒜的品質,隻懂大蒜價格變動的規律”,2005年春節前,整個大蒜存貯業一片悲觀氣氛,價格一再下滑,大蒜無人問津,隻需交納10%的定金便可預售全庫大蒜,一般人看到是失望,智者看到是希望,董剛用10%的定金輕鬆地拿下萬噸大蒜,其盟友和下屬無不為之汗顏,更有甚者曰為“賭徒”。春節過後,奇跡出現了,大蒜價格一路上揚,不管什麼品質的大蒜都非常搶手,到董剛庫前排隊購蒜者絡繹不絕,此役董剛獲收入2000萬元。
2006年春節前,一身榮光的董剛再次披掛上陣,用10—20%的定金,高於市場10%的價格收獲囤積,崇拜者已大有人在。奇跡再一次發生,大蒜價格從每斤1.5元起步,一路上揚達每斤4元以上,這個破天荒的價格,震撼著全世界大蒜業老板們的每根神經,攪亂了行業內利益分配的秩序,一些出口企業因大蒜價格大幅上揚,即使(應為致使——趙德發注)早期訂立的出口合同大量虧損,甚至違約無法交貨,一時間群起發表電視講話,“要求嚴厲打擊投機倒把行為”, 並動用稅務、公安等手段,嚴格限製大蒜運離金鄉。中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已快三十年,***********(這種符號為原帖中就有——趙德發注)幹涉市場經濟自由競爭的法則。************打到了全國大蒜出口企業的軟肋,使得許多出口企業對董剛心服口不服,把虧損的憤怒遷於董剛身上,有些人甚至怒罵攻擊董剛的人身。對此,董剛表現出君子風度,淡淡一笑,“我哪有能力掌控和主宰大蒜行情,我隻是把握了行情的規律”。寫到這裏,使我想起古希臘著名力學家阿基米德說過的一句話“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可惜的是,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沒有把預言變成現實,而把這一偉大預言變成現實卻是21世紀的一位年輕人,他用10%的杠杆,用2005年春天大蒜供求關係這個支點,撬動了全球大蒜的價格。
電子市場上的超級莊家
一個在大蒜行業翻雲倒海的人物,沒有一間車間、一個倉庫,僅憑著頭腦和與出口企業相比極為有限的資金,創造出如此輝煌的事業,不能不令人折服。其頭上的光環與日同輝,光芒四射,許多人因與董剛並肩戰鬥過而自豪終生,有人因為與董剛共過餐而光榮,更有甚者,穿著董剛曾經穿過的拖鞋、枕一枕董剛用過的枕頭都能帶來靈感和好運……而這期間興起的電子交易市場給董剛提供了更大的用武之地。06年下半年壽光蔬菜電子交易市場交易日漸活躍,董剛對2006年度大蒜的分析是先漲後跌,其理由是:漲是因前兩年高漲的人氣,跌是因供大於求的關係。翻開壽光電子盤的走勢,果然不出所料。在其上揚過程中,董剛牛刀小試,但在突破 4500元/噸時又反手做空,後獲利出局。其在電子市場上的傑出表現,徹底折服了在現貨市場的盟軍,在DS0704聯手做空,據說3800點做空,2800點獲利平倉;對07年度的大蒜,董剛看的更空,他一再認為這是價格變動的自然規律,周期效應,整個07年一路做空。其智與神相通乎,有人驚歎。董剛曾在07年收貯大蒜後發出“狂言”,今年大蒜將賣到一毛二毛,現實擺在麵前,到了08年春節前後,全國到處是一毛二毛一斤的大蒜,連存貯費都收不回來,整個大蒜存貯業損失超過了50億元。殘酷的現實被蒜神再一次言中,和董剛成為摯友的中國土畜食品商會的倪如林會長對董剛奉若神明。土畜商會大蒜分會的會長蘇欽東也是經董剛輕輕那麼一點撥,在壽光電子市場即獲利600萬元,買了兩輛A8,辦起了龍鼎電子交易市場,談起董剛,蘇會長佩服的五體投地,過去曾對董剛有些偏見的出口企業也對董剛過人的神仙般的預言所折服,大蒜業內外三老四少們驚呼“董剛蒜神也”,“跟著董剛走,便能賺錢”,已經成為許多人的共識和行動,據傳董剛率弟子兵在銅期貨大戰又收獲頗豐,目前手頭有資金億元,加上其盟軍共有三億元左右完全有實力、有能力左右大蒜產業的形勢。
蒜神的風格
有人說董剛狂傲狂妄,其實董剛其人直爽而隨和,健談。他毫無掩飾自己的觀點,他的預言會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地演講,隻是信不信由您。從3000元/噸預測到當年度跌到300元/噸,跌去90%,這的確需要過人的勇氣和膽量。從05年、06年、07年、08年在大蒜行業的大膽預言,無不彰現出董剛過人的智慧和膽量。其實董剛是一個大膽設想,小心求證的人。他得出的結論,是在充分調查基礎上得出的,他得出的結論是領會、考慮供求關係,心理因素等多重因素下慎重得出的。他有超出常人般的定力,總是靜靜地等待著最佳的出手時機,等待著最大的獲利機會。就象一個獵人,等待著獵物進入伏擊圈,非常輕鬆的到手。他可以有足夠長的耐心,把圈裏的豬養肥而食之。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裏,他永遠是強者,永遠是超級獵人。
其實,董剛是人,隻是他有許多過人之處,才成為非常之人。讓我們向蒜神致敬,反省自身的缺陷,達到永久生存的目標。
盡管我和董剛已經有過交談,對他有了一些了解,知道他是大蒜行業的翹楚人物,但我還是被文章震撼了:“主宰全球大蒜價格,威震全球大蒜行業”,“一個撬動全球大蒜價格的‘人’”,“一個在大蒜行業翻雲倒海的人物”,……這些話,讓董剛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高大,高大得近乎於變形金剛了。
“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裏,他永遠是強者,永遠是超級獵人”,這話讓我特別不舒服。我想,你把董剛比作獵人,那麼誰是他的獵物?
這篇文章貼了好多地方,最早貼在國際大蒜貿易網論壇上,發帖者為“蒜神1”,時間為2008-07-03 14:37。
看看後麵的跟帖,疑者有之,罵者有之,但更多的是捧。有一個跟帖這樣說:
旗幟鮮明的支持董剛!因為他過人的膽識,嚴謹的態度,更因為他誠懇的待人,灑脫的處事!望那些隻知皮毛的人住嘴,成功之人必有成功之處,何況董先生在大蒜界是執牛耳者毫不為過,大蒜界不乏奇人偉業,長江滾滾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試問能和董先生傲然挺立的有幾人?其業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大蒜史上注定要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深知董先生隨和的人品使然,是不會出來爭辯什麼。我們還是抱著謙虛的態度多向他學習吧,
祝願董剛再創輝煌續寫傳奇!!
此人引用“長江滾滾東逝水”,運用了史家眼光,更讓我對董剛產生了深厚的興趣。我繼續尋找他的資料,發現了這麼一個帖子:
董剛致蒜業同仁的一封公開信
最近網上發表了一篇“蒜神”董剛的文章,看到這篇文章後,我首先向這位關心我的朋友表示感謝,同時我本人不能接受這個誇張的稱謂。在這裏向蒜界同仁澄清幾個事實,以免造成大家誤解,不利於市場的健康發展。
我進入這個行業比較晚,和大家相處的時間不長,但受益很多。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我說過我連大蒜品質都不了解,隻能向大家虛心請教,每一位同仁都是我的老師,事實也是如此,再次向各位朋友表示誠摯的謝意。
文章把我說成連續兩年撬動全球大蒜價格的人,其實是因為這位朋友對市場不了解,盲目個人崇拜造成的。眾所周知,任何人都要順應市場規律,否則就要在市場中摔跟頭,沒有董剛來這個行業,大蒜的價格會照漲照落不誤,它不會因為哪個人的存在而改變運行方式。
還有文章把我描述成電子交易市場的超級莊家。所謂莊家就要有籌碼,但這籌碼來自市場,大家處在同一起跑線上,誰都可以從市場中任意獲取,所以市場是沒有莊家的,隻有贏家和輸家。做對了市場行情,小戶可以變成大戶,如:2006年金鄉的江老板做對了那一年的上漲行情,由區區13萬元賺到了600萬元,這就是一個真實的經典案例。如果沒有那波上漲的行情,他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如此驕人的業績。看錯市場行情大戶變小戶,角色是相互轉換的,如:2007年新蒜季,上海的一位大客戶一家就在電子交易市場持有近5萬噸多單,當時盤麵多單近九成都是他的單子,幾乎壟斷,但最終還是沒有成功,因為市場行情沒有按他個人預期的上漲,而是高位跳水,最後損失慘重。這種實例在期貨中也不勝枚舉。在這裏我沒有任何貶低他們的意思,我隻想用事實說明市場不是哪個人能左右的,大家隻有順應市場,尊重市場規律,最終才能把握市場。我本人在電子交易市場和期貨市場也有過很多失誤,沒有文章中寫的那樣傳神,在這裏我就不做過多的解釋了。
再者和大家談談電子交易市場。
電子交易市場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相信大家都有了初步的認識,它的功能是套期保值,鎖定利潤,發現市場價格,在中國是一個新興的交易市場,它的方便、快捷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是將來新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潛力巨大!說到這裏就要提到壽光電子交易市場,它走在了這個行業的前列,為這個行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當然也出現了一係列問題,這也是新興市場發展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相信壽光電子交易市場領導會處理好這些問題,為電子交易市場的發展再創佳績。山東金鄉大蒜電子交易市場是繼壽光電子交易市場後發展的又一個電子交易市場,經過一係列改革整頓,效果顯著,目前麵貌煥然一新。相信他們提出的“公平、公正”的理念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被市場所認可。這樣,電子交易市場就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競爭機製,我相信隨著電子交易市場的競爭加劇,“公平、公正”的理念會越來越深入人心,大家都是市場的參與者和監督者,最終都會成為電子交易市場真正的主人。
“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是每一位大蒜人的辛勤勞動和無私奉獻創造了今天的大蒜神話,使之成為世界大蒜的貿易中心和價格指導中心,你們才是當之無愧的蒜神,在這裏董剛代表公司全體員工向你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OO八年七月十五日
這封公開信中,一個謙遜而睿智的董剛躍然而出,我心稍安。
“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信中這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突然想起,近幾年我去濟南,如果走京滬高速公路,過了泰安不久,就會見到一個橫跨道路的巨幅廣告,上麵寫著這兩句話。
金鄉縣是大蒜主產區,我要了解大蒜行業,必須到那裏看看去。
2011年清明節後,董剛又到了我家。他說,他已經把公司安在日照了,剛在山海天旅遊度假區月海花園租了一套別墅,正在招兵買馬。
山海天旅遊度假區位於日照市區東北方向,瀕臨海邊,風景秀美,有好多別墅群。月海花園是最早開發的一個小區,據說,那位屢次在央視春晚唱結束曲的著名歌唱家,在那裏有一棟別墅。董剛在月海花園租別墅辦公司,堪稱大手筆。我問他,準備做什麼生意,他說,做大蒜電子交易。
我驚訝地道:你不是在金鄉做嗎?你說過,你是金鄉大蒜國際交易所的總裁。
他說:原來是總裁,後來我不幹了,現在隻是第一股東。我下一步跟鹽城恒豐電子交易所合作,在日照安營紮寨。
經交談得知,鹽城恒豐在江蘇是個很有影響、業績突出的農產品電子交易公司,一直經營菊花、啤酒大麥等等,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國亮聽說做大蒜很有前景,經別人牽線認識了董剛,決定聘他擔任副董事長,成立北方大區,專營大蒜業務,辦公地點設在日照,很快就要開業。
董剛躊躇滿誌地向我講,一定要把恒豐大蒜業務做大做強,爭取成為全國大蒜電子盤的龍頭。他還信心滿滿,說憑他在大蒜行業的人脈與影響,隻要一開張,蒜商們“嘩”地一下都來了。
幾天後,他打電話告訴我,鹽城張總過來了,讓我過去陪一陪。我答應了他,他馬上開車過來,把我接到了海邊一家酒店。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張國亮。他四十來歲,高高瘦瘦,戴著眼鏡,像一個文弱書生。他操一口帶蘇北味道的普通話,一邊吃飯,一邊與董剛討論他們的業務,我雖然被安排在主陪位子上,但對他們的談話插不上言,隻是傾聽。
隨同張國亮來日照的,還有幾位。後來聽說,座中的某一位,引狼入室,讓恒豐交易所在2012年春夏之交出了大事。
2、初訪蒜鄉
6月初,董剛在濟寧打電話給我,說新蒜下來了,他要到蒜區考察,問我願不願意一起去看看。我說,好啊,我去。他說,這樣吧,咱們6號這天出發,我安排人接你。
6號是端午節。早上,我剛吃罷粽子,就接到一個人的電話,說到了小區門口,要接我去曲阜見董剛。我下樓出去,見開車的人是個大個子,十分熱情。他說他叫孔憲軍,現在在日照幫董剛做電子盤。上車後我們一路交談,原來他在上海做過期貨分析師,這幾年回到家鄉做大蒜電子交易。他是董剛的老朋友,2010年國家五部委到金鄉查處“蒜你狠”,董剛見事不妙,跑到他家躲了半年。
兩小時至曲阜,到了孔憲軍樓下,他指著一輛停在那裏的奔馳牌高級越野車說:“董剛到了,那是他的車。”上樓後,董剛果然在他家,說是剛從濟寧過來。孔憲軍的夫人和嶽母對我十分熱情,老太太說,從董剛那裏見到我寫的書,她看了很喜歡。老太太出身浙江名門,父親是大資本家。她在十幾歲就加入共產黨,參加過抗美援朝,多次榮立戰功,還差一點讓老虎吃掉。她的娘家侄子,是南方的一位著名作家,2004年春天我在中央黨校學習時,每次聽課都與他鄰桌。她的兒子,則是山東的一位著名畫家,當年曾給我的小說畫過插圖,也是我的老朋友。
午飯就在孔家。孔夫人除了端上豐盛而可口的菜肴,還為我們唱了兩首歌,水準不低。原來她是曲阜一個業餘合唱團的成員。飯後,孔憲軍聽說我父親腿疼,特地為我找了兩瓶藥;聽說我有頸椎病,還教給我一種運動療法。我想,這兩口子真是古道熱腸,怪不得能讓董剛在他家避難半年。
休息一會兒,董剛說出發,和我一起下樓。到了樓下,董剛卻沒開“大奔”,帶我上了孔憲軍接我的奧迪。對這個細節,我沒做追問,隻是覺得有點蹊蹺。
我們離開曲阜,去了濟寧西麵的嘉祥縣。到那裏看過曾子廟、武氏祠堂,在賓館住下後,董剛應我的要求,開始詳細講述他的經曆。
這時我已決定,多多獲取素材,爭取寫一部以大蒜行業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所以此後的幾天裏,我除了隨他到處看,在路上,在住處,一有空就讓他講。
次日上午,他帶我出城向南,直奔金鄉。
一入金鄉地盤,我就嗅到了一股蒜味兒。這味兒,不是蒜泥的味兒,也不是蒜瓣的味兒,而是帶了幾分辛辣的土腥味兒。我把我的嗅覺說給董剛聽,他笑了:“表叔,有句話叫‘聞蒜識金鄉’,就是說,一進金鄉,就會聞到大蒜味兒。沒起蒜的時候,聞到的是蒜苗或者蒜薹的味兒。這個時候,大蒜剛拔,有一些晾在地裏,你聞到就是這種味道。再往後,地裏沒有蒜了,你還能聞到味兒,那是從土壤裏散發出來的。因為,這裏的每一塊地,都種了二十多年的蒜了。”
我看看路邊地裏,果然晾著一些剛挖出來的蒜,有人正在地裏忙活。我想過去看看,便讓董剛把車停下。停車之後,董剛站在路邊打電話,我一個人走進地裏。
地裏的大蒜味兒更加濃重,讓我不由得打了一聲噴嚏。這兒的蒜剛挖出沒有幾天,已經剪了杆兒,削了胡子,一行一行擺在地裏晾曬。蒜頭中間,則是沒有收拾的已經幹枯了的蒜秸。
我見一個中年人正在地裏轉悠,看他的蒜,便向他了解今年大蒜生產情況。他說,比哪一年都好,增產不少,因為不旱不澇,雨水調和。今年的蒜,個頭也特別大,特別漂亮。
我從地上拿起一頭蒜看看,果然如他所說。
我問他種了幾畝蒜,他說種了三畝多一點。問他能夠收入多少,他皺著眉頭道:“難說,咱估不透。”
我問:“你的蒜賣到什麼價錢,才能保本?”
他說:“一斤一塊五才行。再低就沒有賺頭,就要虧本了。”
這時,董剛在那邊喊我,我便告辭那人,回到了路上。
上車後,我告訴董剛,看來今年大蒜豐收。
董剛一邊開車一邊說:“一點兒不錯。我早就判定今年的行情要跌,已經下手做空。”
我聽了這話十分吃驚:“豐收了,行情就要跌?”
董剛說:“可不是一般的跌。我昨天就料到今天電子盤會跌停,果然是!”
他告訴我,剛才好幾個電話,都是別人向他講這事的。今天跌了一百六十個點,等於八分錢,目前蒜價是一塊四毛五。他還告訴我,從前天到今天,他已經賺了三百萬了。
“什麼?三天賺三百萬?你是怎麼賺的呀?”我坐到副駕駛座上,扭頭看著董剛,目瞪口呆。
他輕輕一笑:“在電子盤上賺的。我跟恒豐合作,他們出資金,我操盤。過兩天,咱們去鹽城恒豐,張國亮要開大會宣布我擔任他的副董,這三百萬我一分錢也不要,算是我送給恒豐的見麵禮。”
這個董剛,用三百萬做見麵禮,真夠豪爽!我對他更加刮目相看了。
不過,我實在想不明白,董剛怎麼會在電子盤上三天賺三百萬呢?
我正要問,董剛的電話又響了。他一邊接電話一邊開車。我聽見,是一位蒜商向他打聽行情。董剛斬釘截鐵地回答:“肯定的,下一步還要跌,不跌下一塊錢我就不姓董!你跟著我做沒有錯!”
打完電話,他喜滋滋向我道:“表叔你聽見了吧?他們都找我刺探行情。我隻要透露一點點信息,就會給某些人帶來幾十萬幾百萬甚至更多的進賬!”
我由衷地讚歎:“怪不得人家稱你‘蒜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