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合計了下,感覺小高這家夥說得還挺有道理,而且眼下這地方也確實說不好,保不準就來了一場戰爭,但旁邊那幾個國家,也聽過什麼新聞啊?
我說完了,小高用手點著我道:“你啊你,隻配看新聞聯播,多讀點書吧,曆史上哪次軍事行動是預先通知的,就連老美都不是,不信賭點啥的......”
其實小高這也是一時較上勁了,他對於自己的說法也並非百分百確信,這不隔三差五就問些老兵,有些比我們先來都在非洲幹了三年了,可問到的結果嘛,竟然都一樣:623工程就是工程,援建非洲嘛......
這四十人真是異口同聲!
但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其中也不乏有例外,那是個來自陝西的老兵,姓趙,叫趙辰生,由於吃得多以前還因為造謠被處分過,所以都叫他趙大嘴。
而且這家夥不光飯量大,煙癮也很大,像每周發了兩包香煙,這家夥沒出幾天就得嬉皮笑臉的到處討煙抽,小高找機會拿著香煙把他拉到沒人的地方,問他有關任務的事兒。
要說實際上,這種代號還是挺多的,在國內什麼內蒙的煤礦工程,水利建設等等, 都采用這種數字代號,這就導致了不光國內人猜不透,國外勢力更是猜不透,甚至真知道這工程是幹嘛的隻有少數核心階層的人才知道,但若想從他們嘴裏摳出東西,恐怕比登天還難。
趙大嘴一聽小高的問話,臉色突然就變了,接著轉身就要走,小高上前拉住他,對方回頭道:“煙老子不要了,我為什麼叫大嘴你們也都知道,不過老子可以告訴你,老子自打來這三年就沒摸過槍。”
就在趙大嘴要扭屁股回帳篷的時候,我把煙塞給他,說了幾句恭維的話,這家夥才安穩下來,這趙大嘴人還算不錯,臨走也跟我說了點東西,其實在維和部隊這幾年,623基地的工程兵換了好幾批.
可能是環境惡劣的緣故,而主要任務好像是在沙漠中找什麼,至於到底是什麼東西,他也不知道,這些還是從前一輩老兵那裏打聽到的。
小高與我的賭局就此打住了,往後誰也沒再提起這茬,但生活久了,一些奇怪的細節就難免讓人多想,你說這維和部隊的補給品,怎麼連個商標都沒有?
就算取自當地也多少有個標識吧,但翻來覆去就隻能看見內需供給的字樣,每次來的包裝盒也都是普通紙殼,上麵光溜溜的啥也沒有,煙盒上都是清一色的白紙包裝,更別提鐵鍬把子上的標牌了。
五個多月,小半年的功夫就這麼過去了,成天是挖來挖去,鐵鍬不離手,原本一些光臨來此的動物也因為人的緣故不見了蹤影。但還真如趙大嘴說的,三年沒摸過槍,而且各個曬得臉上紅黑紅黑的。
這八月天更是無法讓人忍受,鐵鍬鍋上曬個雞蛋,煎個肉什麼的根本不在話下,沙漠裏還不能光膀子,否則掉皮是小事,人能活活曬死,到了晚上也不得安寧,棉大衣加烤火,也難為這本地人,自古都是怎麼過來的,不過也是,整個大洲也不都是沙漠。
對此,很多戰士生了病,身上發麻,一兩天內無法走路。
而正想著以後的日子怎麼挨,突然一道令文就下來了,好像看到了希望,可事實上並非如此。這道令文的內容是要求我們停下手中現有工作,在隊長指示下整頓裝備,三天後向卡拉哈裏沙漠腹內進發,而且後麵標注會派來兩名相關專業人員,從另一條路出發,特來此協助我們。
這命令下來,眾人誰也摸不著頭腦,一時間在人群裏就炸開了鍋,來這兒這麼長時間,晚上我是頭一次聽見大夥兒的聊天動靜,有人說發現了石油.
因為這事從50年代後歐美等國就在同為非洲沙漠的撒哈拉發現了大規模油田,就此拓展了當地國家的經濟脈絡不說也為本國謀求了一條購油的來源。
不過討論歸討論,究竟怎麼回事誰也不知道,而且猜的準不準也不是關鍵,還是那句話,造謠言可是要受大處分的。
第二天一大早,有人發現趙大嘴臉色發白,捂著肚子渾身發抖,醫生來檢查說倒沒什麼大病,就是得靜養幾天。此事沒多久,啟程的命令就下來了,我們背著包袱爬上卡車,許久不曾背在身上的步槍突然變得發沉。
透過車上篷布的縫隙,又如剛來這裏時,外麵的沙海一望無垠,而與當初不同的是,氣氛仿佛加重了許多,整節車廂裏誰也沒有說話,懷揣著一點點疑惑與興奮,卻也無處訴說,隻能隨著汽車,悄然等待到達終點的那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