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十四章 盤中天下(1 / 3)

“你回去還是不要問舒裕這件事了。”思索良久,我對他說。

“她這樣對你,我不允許。”他的怒氣顯然還沒有消。額頭的青筋依然還在,胳膊緊緊地摟著我。雖然在壓抑著自己的憤怒,可是依舊很激動。

我將頭靠在他的胸口,“胤禛,她現在是你的妻子。你若是因我對她發脾氣,是給別人留了話柄。更何況,她這些年在府裏幫你上上下下打點,就算不看她辛苦,你也要顧著弘暉。”

他沒有說話,兩個人都沉默著。過了很久,他才幽幽說道:“瀟兒,我此生定不負你。”

我點頭,“我信你,你是說到就會做到的頂天立地的漢子。”

他笑著,我們一直徹夜聊到天明。這相逢時間太短,似乎一個不注意就會流過。彼此珍惜相逢的每一分每一秒,牢牢記住,讓我們在今後的痛苦麵前有力氣靠這丁點的美好來堅持下去,隻希望有一天,將風景看透,我們可以相依相偎,晚風下,一起看細水長流。

因他說十七日還有一日可以陪我。一大早起來,我就讓他陪我去西湖泛舟。小舟輕搖間,我們倆坐在船頭,我為他一一指著各處的風景。

“胤禛,人家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我們倆前世修了多久才有這一世的萬千繾綣?”

“我一定在佛祖麵前求了一萬年,今世才得你對我傾心。”他眼神認真,我心中一陣蕩漾。

“天兒不早了,我們到望湖樓去吃西湖菜。”躲過他的視線,我慌忙讓艄公靠岸。他在後麵笑著搖頭,卻不理會我。

到杭州後,我一直在找樓外樓,因為記得這裏的西湖菜是很有名的。可是打聽完才知道,這裏根本沒有。仔細想了想,怕是康熙年間還沒有。無奈,隻得就著這間望湖樓來。沒想到,這裏的西湖菜的味道也是非常好。

我們挑著一個可以看見湖的窗口上的位置坐好。因老板跟我熟悉,知道我的癖好,就讓小二忙拿屏風將我們的位置跟其他桌子隔開。他看著我無奈地笑著搖頭,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菜端上來了,因為想著隻有我們倆個,我隻挑最有名的五樣菜點了。西湖醋魚、東坡肉、龍井蝦仁、叫化童雞和幹炸響鈴。

他瞅著桌上的菜有些踟躇,我拿起茶壺倒了一杯清新的龍井遞到他的麵前,“這是西湖菜裏最有名的五樣,你吃著試一下,我告訴你其中的典故。”

他先夾了幹炸響鈴,嚐了一口,看著我等我解釋。

“這個菜在古時候最初出現的時候不是這個形狀,也不叫炸響鈴。它是一次一個英雄豪傑進店點這個菜下酒,不巧原料豆腐皮剛剛用光了。這個人卻是那種不達目的勢不罷休的人。聽說原料在四鄉定製,立刻出店翻身上馬,去把豆腐皮取來了。廚師為了他這樣鍾愛這道菜,就為他精心烹製,把菜形做成了馬鈴狀,來紀念他愛菜心切的事。於是這道菜就叫做炸響鈴了。”我也拿起筷子夾起一塊,輕咬一口,酥脆可口,“點這道菜,是想讓您知道,如果鍾愛一樣東西就要堅持到底,不達目的勢不罷休。”

他點了點頭,微笑,有點滿意我的小聰明。他又拿起勺子舀了一勺龍井蝦仁,放入口中,等我的話。

“這龍井蝦仁是根據蘇東坡的一句詞化來的。‘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人們從東坡的詞想到寒食節過後的新火以及這時正好采摘的龍井新茶,而這是又是鮮河蝦最好吃的時候。就用新火烹製了‘龍井蝦仁’,果然味道極為鮮美。”我也嚐了一口,又接著說,“給您點這菜是想告訴您,詩酒趁年華,莫待頭發花白時,才追悔自己沒有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

他看著我認真的模樣,又說出這句話,搖頭笑了,卻又立刻拿起筷子夾了一塊叫化童雞。嚐過之後,滿臉俱是笑意。

“這叫化童雞雖然名字不雅,卻味道別致。很久以前,當時的朝廷橫稅暴斂,百姓被壓榨得家破人亡,流落街頭,輪為乞丐。一天,一個流落到江蘇的乞丐因為饑寒交迫,體力不支,昏倒在地。他的難友為了搶救他,露天拾柴燒起篝火,讓他取暖。又有一個同夥將僅有的一隻雞拿來,準備燒給他吃。可是當時沒有工具也沒有辦法用手燒製,大家不知如何是好。最後有人提議幹脆因陋就簡,用爛泥把雞包起來,把泥團放在篝火中燒煨。他們一麵拾柴一麵燒煨。忙了許久,等敲開泥團的時候,不僅雞毛粘在烤幹的泥團上脫落了,而且雞味香四溢。”

他略微點頭,我又接著說:“點這道菜,是想說萬苦人最苦,苛政猛於虎。百姓之苦在於賦稅。菜雖好吃,可是還是希望不要有更多這樣的菜出現。”

“這道西湖醋魚又叫叔嫂傳珍。古時有宋姓兄弟二人,滿腹文章,隱居西湖以打魚為生。當地惡棍趙大官人遊湖時看到宋嫂美貌,起了霸占的歹意。於是用陰謀害死宋兄,宋家叔嫂去官府告狀,卻被一頓棒打。原來那官府同趙大官人是一個鼻孔出氣的。於是宋嫂讓宋弟赴考,臨行時燒了一碗魚,加糖加醋。魚有酸有甜,就是讓宋弟記住今後他生活若甜,不要忘記老百姓的辛酸。後來宋弟做了官懲辦了惡棍,卻找不到自己嫂子。直到一次席間吃了一道魚,又酸又甜,忙查是誰烹製,果然是他嫂嫂。於是他辭了官,接嫂嫂回家,繼續過著打魚為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