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軍未報被騙之仇,集結而來的兵力十分強大。樗裏疾以為此戰不可硬拚,便使了離間之計,挑撥楚國將領之間的關係,致使楚軍在領導陣營中發生矛盾,全軍無法得到統一有效的指揮,因此敗於秦軍之手。
此戰畢,屈丐及裨將逢侯醜等七十餘位將領全部被俘,楚軍八萬人被盡數斬首,可謂損失慘重。
秦軍大勝,軍心受到鼓舞。嬴駟趁熱打鐵,派嬴華領軍,直接攻取楚國漢中六百裏地,置漢中郡。
楚國大將被殺在前,又失漢中之地在後,國之大辱,楚王必不甘心。為一雪前恥,楚王盡發國內兵,準備再度攻秦。
消息傳至鹹陽,秦宮中卻沒有因為先前的勝利而對這一次的秦、楚之戰抱有信心。
“楚王傾盡全國兵力進攻河西,來者甚重,咱們不能輕敵。”張儀道。
“藍田大營的守軍雖然也不少,但楚國要是強攻,咱們未必擋得住,還是需要尋求增援。否則藍田沒守住,後麵的仗就不好打了。”樗裏疾道。
“嬴華對藍田一帶的情形最熟悉,楚國進攻初期,她應該還能依靠地形之便抵擋一陣,我們需要趁這個時候尋求他國的支援。”嬴駟回頭看了一眼魏黠,見她憂心忡忡,卻又像是有話要說的樣子,便問道,“你怎麼想?”
“哪怕有韓軍支援,也不見得能完全抵抗住楚軍,咱們或許還要尋求魏國的幫助。”魏黠遲疑片刻,看了看張儀,道,“相國以為,派誰去魏國合適?”
魏國雖然和秦國達成了盟約,但兩國之間的仇怨已經深不可解,如今要去向魏國求援,這一行責任重大,必須成功。原本張儀會是最合適的人選,但他曾在魏國任相,還欺騙過魏王,顯然不可作為此次出使魏國的人選,那麼魏黠這一問,答案已經明朗。
張儀拱手道:“非國婿無以勝任。”
嬴華正在藍田全力迎敵,高昌本應陪同,但此時情非得已,為了增加此戰勝算,隻有讓高昌立即前往魏國,遊說魏王出兵助秦。
命令傳至藍田大營,嬴華甚至高昌此去暗藏凶險,不由感歎道:“原本和你一起離開鹹陽就是為了免去麻煩。邊關雖然辛苦,但也自在。沒想到還是連累了你,又要跑一趟了。”
先不說此去魏國路上,可能麵臨暗殺的危險,入了魏宮,如何說服魏王立即發兵也是難題。高昌擔心的不是魏王不答應,而是魏國拖著不發兵,想要在秦、楚爭鬥到兩敗俱傷時,從中漁利。
所有的可能都需要在見到魏王之前設想好,高昌此行可以說肩負著此戰勝敗的關鍵,他不敢掉以輕心。先不說是否為秦國,陣前那秦國女將,便是他必須要走這一趟的理由。
來不及夫妻話別,高昌就立即趕往魏國,而楚軍也很快就發動了對藍田的進攻。
河西之地,烽煙再燃,這一次不是秦、魏之爭,而是楚國為報國恥,傾國一戰。
秦軍在嬴華的帶領下奮力抵抗楚軍的攻擊,也努力拖延著時間等待援軍的到來。
兩軍交戰之初,戰況就異常激烈。楚軍的攻勢猶如驚雷一般,並以強兵人多的優勢很快就占據了戰鬥的上風。秦軍此時受到挫傷,又遲遲等不到援軍相助,隻能閉關不出,盡量拖延時間。
藍田的情況日日都會被快馬加急送到鹹陽,秦宮中等待消息的眾人因此而變得憂慮不已。他們一麵擔心著藍田的戰況,一麵催促著韓軍的進度,同樣等待著高昌遊說魏王的結果。
前線的失利明顯影響了鹹陽的氣氛,從嬴駟到張儀,每個人都憂忡不已,這直接導致整個秦國宮廷的沉悶和壓抑,就連後宮都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