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終歸是女兒家,做事不要太拚命,別累壞了身子。要防著男人,女人更要防著一些……”
她拉拉雜雜地囑咐了許多,周沁又感動又不舍,抱著她好一通哭。
簡瑩被她們的情緒感染,也止不住紅了眼圈。
紀氏一直沒能插上話,對周沁也沒多深的感情,在一旁不輕不重地勸道:“母妃,三妹妹,你們快別傷心了,這不是還沒走嗎?”
周沅領著三個侄子跑過來,瞧見母妃和姐姐都在哭,便跑過來,拿了袖子給方氏擦淚,“母妃不哭。”
大寶瞅了瞅,跑過來抱住周沁的腿,拿簡瑩每常哄他的話哄周沁,“姑姑乖,不哭了,再哭臉上就長麻子了。”
三寶有樣學樣地抱住周沁的另一條腿,流著口水含混不清地喊著“姑姑”。
小寶不去湊那個熱鬧,走到簡瑩身邊,貼了她靜靜地站著。
周沁被兩個小東西喊得心都化了,抱著他們又哭了好一陣子。
齊庶太妃知道周沁要去京城,不出所料地大鬧了一場,拿簪子抵著脖頸要挾周沁。周沁勸也勸了,求也求了,她就是不依不饒。
周沁沒法子,將嫁妝箱子的鑰匙全都給了她,並承諾在京城站穩了腳跟,就接她過去享福,她才算作罷。
數日之後,方依雲派人來接梨花苑的孩子,周沁便同來人一道去了京城。抵京不久,給簡瑩來了一封信,說她在京城一切安好。
方依雲得她相助如虎添翼,短短兩年的時間內,就辦了多家女學,還開設了專供女子做工的作坊和商鋪,在京城掀起了軒然大波。
有人說她鼓動女子拋頭露麵,傷風敗俗,也有人說她沽名釣譽,出賣其他女子的名節為自己增光添彩,無恥之極……
反對的聲浪一陣高過一陣,還有言官上表詰責,請聖上廢了方依雲,為大皇子另立賢妃。最初貪圖新鮮或者對女子地位低下頗感不滿參與進來的那些士族女子,或是被家人脅迫,或是自己頂不住壓力,紛紛退出。
隻有窮人家的女子或是因為走投無路,或是因為從中得到了實惠,察覺到了它的好處,依舊跟隨左右。
雖然一度到了舉步維艱的境地,她從未想過放棄,加上蕭未的支持和周沁的陪伴,她依舊“我行我素”地做著該做的事。
不管在哪一個時代,但凡有人做出了改變,總有那麼一幫子人不分青紅皂白地跳出來反對。等到見怪不怪之後,也就慢慢地接受了。
最初被士族接納的是女護衛,有士族夫人以“合同製”雇傭了幾個會拳腳功夫的女孩兒做護衛,遊湖落水之後被女護衛所救的事情傳揚開來,那些名門望族的夫人小姐紛紛效仿,一度成了京城的流行趨勢。
哪家女眷身邊沒有一兩個訓練有素的女護衛,便覺得掉了身價。
有那當初反對十分激烈的,架不住妻女的央求,又不好意思出爾反爾去雇傭方依雲培養出來的人,索性請了拳腳師傅進府,替她們訓練一批女護衛。
拳腳無法速成,訓練耗時耗力,也未必能尋到根骨好的女孩子,最終放棄的居多。
接受了一樣便有兩樣,三樣……
那些不太在乎門第禮法的人家,便按照自己的心意從女學之中為家中兒郎挑選媳婦,開鋪子的點名要會算賬的,開作坊的就找對應的懂行的,讀書的就選那會寫詩作畫文采不俗的,蓄田養莊的就找懂得耕種的……
一時間京城又掀起了一陣挑媳婦的風潮,期間發生了許多有悖初衷、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雖然波折不斷,可也磕磕絆絆地往前走著。
到了天啟三十年,聖上以身體不健為由,退位做了太上皇。大皇子蕭未眾望所歸,即位稱帝,又經過一番抗爭和斡旋,立其妻方依雲為後,周沁被封為鳳鑾女官。
登上後位之後,方依雲更是大力推廣女權運動,往幾個大的州府派了女官,開辦女子學堂,設立工廠,容養所,收容教導各個年齡段、生活困難、無所依靠的女性。
靈若因有在寡~婦祠堂帶領大家自力更生的經驗,經過簡瑩的舉薦,做了濟南府這邊的執事女官,掌管著三所女學,兩間作坊。
陽春三月的一天,風和日麗,簡瑩挺著七個月大的肚子,窩在窗前的軟椅上曬著太陽,昏昏欲睡間,就聽雪琴在門外喊道:“夫人,夫人,三小姐回來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