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沁咬著嘴唇猶豫了片刻,下定決心一樣地抬起頭來,“母妃,二嫂,我有話要對你們說。”
簡瑩點了點頭,示意她說。
方氏也收斂思緒,正色以待。
周沁吸了口氣,慢慢地道:“表妹在信上說,已經開始做的事情,她一定會做大做好,絕不會半途而廢。
現在正是起步階段,有無數的難題亟待解決,光靠她一個人是不行的。她需要一個她信得過並且能夠理解她想法的人幫她,她問我要不要去京城助她一臂之力。
母妃,二嫂,我想去!”
她兩眼放亮,描繪著未來的時候,簡瑩就有了預感。是以此時聽她說這話,絲毫不感覺意外。
簡瑩了解周沁,知道她不是一個魯莽的姑娘,她說想去,必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我支持你,不過這事兒我做不得主,還得母妃說了算。”
說完這話便和和周沁一起看向方氏。
方氏將眉頭蹙了又蹙,“可是你已經二十多了,合該找個人家,生幾個孩子,好生過日子……”
“母妃,我知道您是為我著想。”周沁苦笑著打斷她,“這幾年您沒少為我操心,您心裏應該有數,濟南府之內,已經沒有哪家是我能嫁的了。
我這個年紀,要麼嫁人做填房,要麼就嫁個有缺陷不求上進的。您要是舍得讓我嫁給那些個人,也不至於拖延到今天了不是嗎?
京城地大物博,人才濟濟,我去了說不定就能碰見一個不在乎我的年紀,也不嫌棄我拋頭露麵的好男人。
您放心,我不會跟人私定終身的。若有了中意的人,我第一個跟您通氣兒,請您替我做主。”
她並沒有方依雲那樣高遠的誌向,與方依雲相比,她更感性一些。
最初去幫方依雲,是想給自己找點兒事情做,免得****在府中耗費光陰,為親事犯愁。這幾年她一心撲在梨花苑,並不是為了實現什麼夢想,達成什麼誌向,隻是單純地放不開那些可憐的孩子,不忍心丟下她們不管。
她不成親,也不是因為滕少爺之流留下了心理陰影,對婚姻心灰意冷了,隻不過是沒有碰上合適的人罷了。已經耽擱了這些年,就更不願隨便找個人家嫁出去,跟一個不熟悉的男人湊合著過日子了。
她想去京城,一方麵是真心想要幫助方依雲,一方麵是考慮到自己繼續在濟南府蹉跎下去,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不如去京城闖蕩一番,嚐試一下新的生活。
就算遇不到命中注定的那個人,有事情可做,也比在府裏無所事事地地熬成深閨怨女要好。
簡瑩見方氏神色有所動搖,忙敲邊鼓,“母妃,三妹妹說得有理。您若是擔心她孤身在外會出什麼事兒,那就大可不必了。
京城有我祖母和大伯父,有您的娘家人,有雍親王世子和世子妃,再加上方小姐和大皇子,連當今聖上都要喊她一聲侄女兒,這麼多位高權重的人照應著,能出什麼事兒,誰敢叫她出事兒?
三妹妹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叫她出去闖闖也好。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去了京城,交際的圈子廣了,見識的人和事多了,機緣降臨得也會快一些。
有些事情你嚐試了未必會發生,但是你不去嚐試永遠不會發生。”
方氏沉吟了半晌,長長地歎了一口氣,看向周沁,“我不是那種頑固不化、不思變通的人,你執意要去,我不攔著,我也不怕別人說我苛待庶女。
不過你娘那邊,你得好好跟她說。”
自打老濟安王去世,齊庶太妃變得越來越敏感脆弱,愈發貪財,也愈發纏磨周沁。稍有不如意,就說自己是無依無靠的孤寡老婆子,鬧著要去地下找老王爺。
周沁去京城幫助方依雲做事,自是不能拖家帶口。齊庶太妃若是知道周沁要扔下她去京城,指不定怎麼折騰呢。
想起齊庶太妃,周沁也很頭疼,“要不先瞞著她,我悄悄地走,走了以後再告訴她?”
方氏搖了搖頭,“這不是辦法,你還是好生跟她說說,說通了再走才好。”
“是,女兒會好生跟她說的。”周沁苦著臉兒答道。
方氏伸手將她拉到跟前,“你決定好了出發的日子就告訴我,我會寫信回去,叫你外祖父和舅舅舅母、表哥表嫂們照應你。你也不要跟他們客氣,有事盡管去府上找他們幫忙。
走的時候的多帶幾個人,銀兩我也會多給你備一些。花光了就寫信回來,我再差人給你送去。你一個人在外頭,千萬不能虧待了自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