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現實的變化(1 / 3)

葉國輝離別了自己的把兄弟大哥冉福生,時間不晚,葉國輝和葉國民騎著摩托車去了穂縣縣城的農機城,葉國輝要買車。

穗縣的農機城也是象市轄區內最大、產品最全的運輸車輛交易場所,叫做農機城那隻是因為它原來就是那名字,且這名字在本地‘很響’。它發展至今早不是隻賣農用機械。

葉國輝到了這裏本來是想買貨櫃車,發現沒有,由於急用,葉國輝隻能買動力更強的貨車。動力強、裝載多,改裝貨櫃不是更好嗎?葉國輝在此買了兩輛貨車,葉國民帶路、商家出人把車給送到家,葉國輝騎車帶著錢先一步回到了雙旗村。

當兩輛新車挺放在鄭滿月家的電焊部門口,這裏是雙旗村現在唯一的過河橋出口的不遠處,雙旗村的人去西山鎮、去象市裏等許多雙旗HB岸方向的地方基本都會路過這裏,兩輛新車比電焊部更招人們的眼球。

新車放在這裏,電焊部屬於雙中村最西部了,不放在雙東村就是因為葉國輝想新車被更的人們看到,也有特意給李萬雲、鄭海龍他們看得意思,當然在這裏加裝貨櫃也是正經的。

鄭滿月又有了新的任務,他得先給這兩個車做貨櫃。兩輛車做成大貨櫃後,葉國輝還要在上麵做廣告警示與世人;這車子是用於承辦酒席生意的,廣告當然是告知業務內容的。

鄭滿月父子必須先做貨櫃車的改造,做完上了廣告,車子還會在這裏繼續展示。鄭滿月父子隻能停下葉國輝先前的棘手的工作做這個更急的事了。

葉國輝交待完了鄭滿月父子,接著帶著葉國民回家了。回家了,葉國輝把不是葉國民的東西全要了回來,且,葉國輝告訴葉國民,不準他把今天的事情說出去,又且,葉國輝還對葉國民說了‘你以後就跟我幹活,四哥絕對不會虧著你’。

有沒有葉國輝最後的話,葉國民都不會說出葉國輝的事情,葉國輝今天讓葉國民見到的一切都是給葉國民的震撼,親哥們不讓說,就說不到哪去,四哥的展現他必須的聽從。

八月十四葉國輝家的團圓晚飯後,葉國輝去找了柳樹下的另一人劉分田。

劉分田是今天剛剛下午到的家,他已經自己的老婆也是柳樹下人們的李三妮說了,葉國輝已經回到家。葉國輝是從鄭滿月口中得知劉分田回來了的。

李三妮一直在家,一個村住著,幾天來,她已經見過葉國輝幾次了,可是都沒有說上話,近距離的相見也隻是那一次擦肩而過的招呼。

都是葉國輝他們柳樹下人的劉分田和李三妮結婚,這二人婚後的日子過的一直都不怎麼樣,兩人一起長大,一起出外務工,結婚的一切費用基本都是他們兩人自己掙的錢,父母沒有給過多少幫助,他們夫妻到現在還是有點因為結婚而欠下的債務。

李三妮婚後不久就生了孩子,他們夫妻就是奉子成婚的。本來積蓄不夠二人不打算結婚,可是李三妮和劉分田早有同居,早早李三妮就打過一次胎,之後同居有采取避孕措施,在之後那措施很馬虎,直到沒有措施,但是李三妮沒有避孕好久沒懷過孩子,他們二人擔心了。

李三妮出現不孕的狀況,醫院檢查並無情況,繼續同居,結果李三妮再次懷孕,他們打算結婚了,可是,家裏雙方父母做的都不好。

劉分田和李三妮兩人關係一直都很好,這個事情再雙東村無人不知。即使不是因為李三妮再次懷孕,他們也本來可以很早的結婚。

劉分田的家境過的緊俏,李三妮家也不是怎麼好,李三妮家要的彩禮等條件比一般稍高,劉分田的父母拿不出,李三妮的家人不答應。到了李三妮再次懷孕,兩家人思想有變化的。劉分田的家人往外說不願意要李三妮,李三妮的家人要李三妮打掉孩子重新找人立刻嫁了…

劉分田和李三妮的感情分不開的,想在一起隻能靠自己努力了。也當然,兩家大人還是沒做到絕情的,默許了他們可以在一起。

農村娶媳婦男方負擔多數,這貌似不單是農村、貌似是個普遍的事。劉分田的父母房子也建不起來,建房子劉分田和李三妮承擔的費用也是過半,到了嫁娶更是他們全部的承擔,所以,他們結婚欠下的債不少,婚後又生孩子,所以他們一直都很難。

劉分田和李三妮的困難柳樹下的人們幫助不了多少的,但是要是沒有剩餘在雙旗村的高恒、鄭滿月和張華北等人,成婚、奉子成婚恐怕也是不行的。

高恒等三人,這些個都是剛剛成家或者未成家的年輕人,說能積蓄幫劉分田他們不現實的。鄭滿月家的狀況比較好,所以至今劉分田就隻欠鄭滿月家的錢了,還了幾次、還沒有還完。

葉國輝和李光明也是柳樹下的人們,李光明去當兵去了,他家也沒有富餘的錢借,行幾份大禮吧。葉國輝沒有蹤影、音訊,葉正忠那張臉難看啊!柳樹下的人們不想給他添心煩,葉正忠主動給劉分田他們送去幫助,給是不少,劉分田說是借才收下的。

葉國旗也是有幫助劉分田他們的,也有行兩份大禮(結婚、孩子喜麵酒),可是,沒有多久、過了年葉國旗犯事了。到了葉正忠去四處籌錢時,劉分田是挖了西牆補東牆,又借鄭滿月爸爸鄭振坤的錢還給了葉正忠的錢,且劉分田還要多給以作幫助,可是葉正忠知道劉分田不容易,他沒有要。

其實任何的真感情都值得尊重、保護,比如兄弟情、同學情,真情打動世間萬物。柳樹下人們的情誼,他們情感是從一群小屁孩常在一起玩開始的,可貴的是他們這群小屁孩是從開始一起玩直到長大還都在那柳樹下玩的,他們的情誼雙旗村人看得到。

柳樹下人們個個對彼此的父母都是很尊重的,同樣,他們的父母也愛這群孩子,這群孩子招得更多父母、人們的愛。李三妮和劉分田走到一起,他們本應該是得到自己家人支持的,可是就是一點點的事情不妥鬧的。

劉分田家境不好,新房子都沒起來,作為李三妮的父母,他們知道倆孩子拆不開,多向劉分田家要一些彩禮不是為女兒的現實考慮嗎?這是為他們婚後的打算。

劉分田的父母也是知道倆孩子好的,都知道好還要那麼多,‘我’家難不知道嗎?…

各家有各家的經念,劉分田的父母想不到親家是為人家的女兒打算的,如此小小的誤會,一個村子住著,這樣的誤會也是說不出的,一個村子住著,誤會解不開就不會壯大,言語的不慎就造成後來兩個孩子的難。

當劉分田和李三妮成親之時,兩家辦喜事體現了人們珍愛真情的插曲,也體現了人們對柳樹下人們情誼的珍愛。大多村鄰賀喜,不將賀禮與家長給倆新人就是對雙方家長的不滿、對那份情誼的關愛,甚至是不吃家長出資收禮、還禮而辦下的酒席。

(村鄰、鄉情的賀禮,家長們出資辦喜酒,家長收禮、還禮,這是個本地通俗的事情)

村裏人這異樣對待,劉分田和李三妮的父母是知道為什麼的,他們都有愧對孩子的心,但是由於之前結下的疙瘩也沒有拉下多少臉來,這倆孩子還是沒有得到多少父母的幫助,但是也不是全部。

李三妮是進門的媳婦,劉分田的父母本就喜歡李三妮,但是之前說過似‘攻擊’性的言語傷害過李三妮,李三妮進門還是個好兒媳,劉分田的父母覺得‘還不如對自己不好呢’,對自己好是個多對不起的人的事啊。

劉分田的父母更知悔意,但是無力幫助劉分田二人,能做的就是遠離點,不要孝敬,為另外的孩子去咬緊牙奮鬥去吧,這樣的事不能再有了。這樣是現實的無奈多,這樣不能說是一種幫助嗎?

李三妮的父母,直接的幫助也不多,不要孝敬,還能反饋一些常物幫助。比如,劉分田、李三妮三節兩壽上門拜會,帶去禮物是必然,李三妮的父母會收下,父母又會在他們回去時回送不少自己家的東西,又比如年關多給孩子壓歲錢等;這些不算,日常也有東西送去些許。

雙方的父母都還另外的孩子,另外的家事,劉分田扛下的債務,見著雙方父母的心有愧感與自己,獨自扛下不會有怨言,苦點就苦點就是了,這當然能得到李三妮的讚同和支持。…

劉分田是個廚師,廚藝還湊乎,站灶炒菜沒有問題,但是和葉國輝是沒得比的。劉分田的廚藝在象市學起,算是在外學成今天的手藝,離開象市的時間長,在象市廚師行業圈裏朋友少,在象市的工資隻有七八百塊錢,憑他一人掙錢,省吃儉用過日子還債,生活是得緊巴。

鄭滿月在這天的早上才跟幾年不見的葉國輝有接觸,顯然鄭滿月已經不認為葉國輝有變的不像柳樹下人們了。

劉分田下午回來,走在鄭滿月家電焊部門口路過,他喊了幾聲鄭滿月,鄭滿月在忙活,沒有看到也沒有聽到劉分田喊他,是鄭振坤提醒鄭滿月劉分田喊了他,鄭滿月再去回應,劉分田已經走遠了,鄭滿月當回事。

鄭滿月忙得沒有搭理劉分田,這使得劉分田心情更是不好。他這次回村不是休假回家,而是剛剛失業,他想給鄭滿月說會話卻沒說的上話,更的鬱悶。到了家,李三妮看到劉分田的樣子,李三妮一問便明白了,她得寬慰劉分田。

葉國輝早有說過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關係,這本是他初中的政治老師教的,但是葉國輝把這兩個文明的關係有自己見解的說給過他柳樹下的夥伴們聽。

‘生活裏物質才是現實,物質才是不變的真理’,這句話是葉國輝說兩個文明關係的、偏向現實生活、現實社會的現實觀點,對於現實中劉分田和李三妮這對柳樹下的死黨變成夫妻,如今的‘物質’使得劉分田的心裏已經很脆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