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老李的風波(1 / 2)

五點的時候,天已經黑透了。老王悄悄從單位樓上下來,算是下班了。他走在樓下的大院子裏,踩著積雪,發出格支格支的聲音。他往院外的大路上一看,不禁皺起了眉頭。

那條大路名叫通江路,又直又長,曾是本地人最喜歡的道路。此時,它亮著北側的一排路燈,照亮了無邊的夜色,也照亮了無邊的霧霾。在茫茫的霧霾中,來往的行人腳步匆匆,都急著脫離這處境,象逃難似的。女士們全副武裝,把自己包得嚴實,無一不戴著口罩,生怕深受其害。也有些人開車走,有些人則坐上紅色電動出租車,在鋪天蓋地的青煙中穿梭。大家的內心都一樣想法,都有千言萬語要說,可知道說了也不起作用,最後都化作一聲歎息。

老王望著通江路,心裏挺不好受的,不隻是是因為霧霾的事兒。

這條路曾是他們的最愛。現在呢,成了破道,爛道,原來是一馬平川,球場一樣平整。現在是傷痕累累。這一個坑,那一個包的,象什麼東西啊。挺好的路,這家挖水管,那家挖暖氣管子,一條路成了槍靶子,到處是傷。挖了倒給恢複原貌啊,沒有,隨便用沙子、土填一下了事兒。本地的百姓意見大了。可是,百姓畢竟是百姓,也沒法子。

老王不再看那條路,專心走自己的路。一抬頭,東邊的月亮也在朦朧之中,象是在哭。

老王不再想那麼多了,從三十八家的夾道穿過,曲折地走向北邊的羊羯子館。今晚,朋友老李做東,請他們三個喝酒。這使老王大喜,連忙發了短信告知老婆,然後赴約了。

進了飯店單間,老崔、老靖坐著喝茶呢,唯獨不見東家老李。

老王脫掉棉服,掛在牆上的掛鉤上,往桌旁一坐,問道:“老李呢?”

老崔回答道:“他說快來了,等等吧。”

老靖扶了扶眼鏡,說道:“這家夥,不會不來吧?”

老崔笑道:“說什麼呢?人家老李可是紳士,啥時候幹過那麼下作的事兒啊。”

老王看了看二人的臉,說道:“今天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怎麼他想起請客了呢?肯定有問題。你們倆沒聽說啥情況吧?”

老靖搖搖光光的腦袋。

老崔放低聲音,說道:“聽說老李家有情況。老李跟他媳婦兒幹起來了。他媳婦都不在家住。”

老王和老靖同時一驚,一臉關切地望著老崔。

老王問道:“這是為什麼啊?他們夫妻兩個不一直關係挺好嗎?”

老崔喝了口茶,說道:“家家都有難念的經。誰知道咋回事兒呢。等他來了,咱們得問問他。作為朋友,咱們可不能不聞不問呢。”

老王和老靖都表示讚成。他們一邊喝茶,一邊聊天,等著老李的到來。

足足等到六點多,老李才掀簾子進屋。細長的身材,精瘦的臉,高聳的鼻子,臉上還帶著一點憂鬱。

眾人趕緊讓他坐下。老李坐下後問東西了嘛。老崔回答道:“都點好了,你就等付錢吧。”

老李的臉上露出笑容,說道:“今晚咱們得喝好啊。不喝好的話,可不行走。”

那三位異口同聲地嚷嚷道:“好,誰走的話,誰就是兒子。”

等到羊羯子鍋端上來,白酒瓶子擰開,四個好朋友開始造上了。

小酒一喝上,他們的情緒便高漲起來。談天說地,談古論今,也談工作,也談同學情。

他們是初中同學,當時關係就不錯。後來參加工作,成家立業,也往來密切,成為最好的朋友。這麼多年過去了,世界瞬息萬變,而他們的交情始終如一。當然,這麼多年過去了,各人的情況也有了一定差別。

老崔,某單位司機,開鏟車的,收入不低。年輕時候是個帥哥,長得高大魁梧,現在也不醜,隻是臉上有了中年人的滄桑。

老靖,某單位主管,坐辦公室的,收入挺好。年輕時候長相還可以,隻是近年頭發掉得厲害,現在隻剩下耳朵之上,後腦勺上的一些頭發了。額頭和頭頂明晃晃的,引人注目。這應該是累的。他除了上班之外,業餘時間都用來給學生補課。他說,他一天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老李,職業是炮工,在坑下放炮。四人之中,他結婚最晚,孩子剛上幼兒園。他娶的是二婚女人。因此,他在人前很少提妻子的事兒。

老王,是個科員,也坐辦公室,一個月一千多塊錢,老婆沒工作,經常在網上做點小生意掙點外塊。老王掙得雖少,但是老王的父親工資高,經常給他補貼。所以,他不大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