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聃評曾國藩之二
原文
嚐考古今巨人①,所以能立身濟物、傳聲無既者②,特視其誌與學耳。公自幼愛書,慨然有誌於經國宰物之大。及官京師,有倭艮峰③、吳竹如④、唐鏡海諸先生與之遊虞取友鄉邦,有賀耦耕⑥、羅羅山⑦、左季高⑧、劉孟蓉諸君子為之輔⑨。此人皆以絕特之資,究洛閩之緒⑩,相與修性立教,激勵徒眾,以遏天下之狂流。公乃蓄德而窮思,博綜而廣術,樹德則追周孔,自古隱師禹墨,持法竊用申韓,善處功名之際,乃因黃老。故公之學,其大者出於禮經;而百家偏勝之術,亦時取之以濟事。其於宋儒1,篤伊川、紫陽,而於象山、姚江之說,曾不曲徇世議,輕事非詆。其道大而能容,通而不迂,此公所由能定當時之難,赫然為近代英賢之宗,而上與葛陸範馬諸人比烈也。自公之死,其門下士合肥李公鴻章負重當國,李公智略過公,而學術弗如本師。延及清亡,泯泯棼棼,在勢者或瞢於聖道之要,受治者罔獨蒙賢者之澤,甚且誣謾前修,獷悍寡倫⑩,事始自於拘儒⑩,禍遂中於家國,此憂時之貞士所深閔也。
——轉錄自何《曾國藩評傳敘》
【注釋】
①嚐:曾;曾經
②無既:無盡。
③倭艮峰:即倭仁(1804-1871年),烏齊格裏氏,字艮峰,清蒙古正紅旗人。道光進士。喜談宋儒理性之學,為鹹同年間著名的“理學大師。”
④吳竹如:竹如為廷棟之字,清道光、鹹豐年間著名理學家。
⑤唐鏡海:即唐鑒(1778-1861年),字鏡海,清湖南善化人。嘉慶進士。潛研性理學,曾國藩、吳廷棟、何桂珍都從其考問學業。
⑥賀耦耕:即賀長齡(1785-850年)字耦耕,號西崖,清湖南善化人。嘉慶進士。曆任江蘇按察使、山東巡撫、雲貴總督等職,編有《皇朝經世文編曳。
⑦羅羅山:即羅澤南(1808-1856年),字仲嶽,號羅山,清湖南湘鄉人。舉人出身。與曾國藩標榜程朱理學,是湘軍重要將領。
⑧左季高:即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清湖南湘陰人。舉人出身。曆任浙江巡撫,閩浙、陝甘總督,協辦大學士等,洋務派的首領之一。
⑨劉孟蓉:即劉蓉(1816-1873年),字孟蓉,號霞仙。秀才出身。早年與曾國藩、羅澤南相從講學。湘軍重要將領。
⑩洛閩:洛,指洛學。宋儒程顥、程頤都是洛陽人,後人便稱其學為洛學。閩,指閩學。因南宋理學家朱熹生於福建,故其學稱為閩學。
遏:阻止;禁止。
周:指西周文王之子周公和春秋時著名思想家孔丘。
禹墨:分別指夏代第一個君主大禹和春秋戰國之際思想家墨翟。
申韓:戰國時申不害和韓非的合稱。兩人都是法家,主刑名之學,後世稱學習刑名者為申韓之學。
黃老:指黃老之學,戰國和漢初流行的道家學派。其思想特點是托名黃帝、淵源老子之學。
⑩宋儒:宋代理學。
伊):指dt宋理學家程頤的學說。因程頤號伊川,故名。以天理為基礎,論證天地萬物得天理而“常久不已”,“生生無窮”。
⑩紫陽:指南宋理學家朱熹。因朱熹別號考亭、紫陽,故名。集北宋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理學之大成,為程朱學派的主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