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聃評曾國藩之一
【評主簡介】
李肖聃(urn年),原名猶龍,字肖聃,後以字行,別號西堂,又有星廬、桐園、亟齋、靈岩、天武等筆名。湖南長沙人。1財年考取秀才。m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年回國。年返湘定居,長期在湖南大學等校任教,解放後被聘為湖南軍政委員會顧問。著有《湘學略曳、《星廬筆記》及未刊稿《中國文學史》、《亟齋日錄》
等。
原文
……不附和諸儒重道輕文之說①,亦斥陸王直指本心之非②。及與夏弢甫書,則曆舉明代偉人得力王學者之德業③。……作《勸學篇》示直隸士子④,則言義理、考據、詞章三者皆可入道⑤。故其平生篤崇宋儒⑥,不廢漢學⑦,不輕立說⑧,專務躬行⑨,卒能提挈群賢⑩,中興清業,所就出諸葛亮、陸贄、司馬光諸公之上。……
……蓋曾公為文效法韓、歐,而輔益以漢賦之氣體。平生寢饋於《漢書》,沈酣於《文選》,欲以戴、段、錢、王之訓詁,發為卿、雲、潘、郭之文章,其於文學所誌甚大,雖老年才退,或未足以逮其所見,然其健者實足頡頏前修。……章炳麟睥睨一世,獨稱曾文正之壯美,謂其碑銘足媲班、韓。王先謙則稱其以雄直之氣,閎通之識,發為文章,冠絕今古。上考湘州先民,濂溪揚聲於宋代,西涯奮藻於明朝,薑齋著書於衡陽,天門造術於資水,較其所詣,無足比美曾公。自公斥尊道貶文之說,明詞章義理之分,合奇偶於一爐,循陰陽之大順,同時友朋若郭筠仙、劉孟蓉、吳南屏輩,皆卓然以古文自名。門士如武昌張廉卿裕釗、桐城吳摯甫汝綸、無錫薛叔耘福成、遵義黎蓴齋庶昌,皆親從受業,守其師說,友教四方⑩。……自是以後,王龍文之《平養堂集》良有端緒;羅正鈞之《劬庵文錄》,亦見規摹。羅所撰《左文襄公年譜》、《山師友記》皆有史法。趙啟霖之《瀞園集》、李楨之《宛蘭齋集》王先謙之《虛受堂集》、黃兆枚之《芥滄集》矩鑊森然⑩。若王閶運之《湘綺樓集》、《緗軍誌》則淵乎入大雅之林。六七十年湖外文章之學,卓然為天下之魁。即至於今,學荒文敝,士有喪斯之痛,然深山窮巷之中,猶有守先士之義例,冥然欲追古人而與之齊者,於以知曾公之武烈僅彪炳於一時,而其文藻之流芬乃沽溉於無既也。……
——節錄自《湘學略》
【注釋】
①道:道義;事理。文:文字;文辭:文章。
②陸王:指南宋理學家陸九淵、明代理學家王陽明。二人均是主觀唯心主義派。本心:陸九淵與王陽明都主張以心為本體,提出“求理於吾心”,“心即是理”,不須外求。
③德業:德行和事業。
④示:以事告人。
⑤義理:經義名理。考據:也稱考證。指對古籍的文字音義及古代名物典章製度等進行考核辯證。詞章:也稱“辭章”。詩文的總稱。道:思想;學說。
⑥篤崇:真誠崇尚。宋儒:這裏指的是宋學。宋學即宋儒理學,別於漢學而言。因為宋儒治經以義理為主,故稱理學。又因為宋儒兼談性命,所以又稱性理學,也稱道學。
⑦漢學:漢儒治經,多注重訓詁文學,考訂名物製度。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稱其學為漢學,與宋明理學相對,又稱樸學。
⑧立說:建立一種獨立的學說。
⑨躬行:親身實踐,身體力行。
⑩提挈:扶持。
寢饋:寢,睡。饋,吃。
沈酣:本意是指痛飲而感到暢快。引申為醉心於某事。
戴、段、錢、王:分別指清前中期的戴震、段玉裁、錢大昕、王念孫。訓詁:解釋古書字義。也稱“詁訓”、“訓故”、“故訓”。
卿、雲、潘、郭:分別指西漢司馬相如(字長卿)、揚雄(字子雲),西晉潘嶽、郭璞。
頡頏:不相上下;相抗衡。前修:即前彥。前代的賢人。
⑩睥睨(pini):斜視;看不起。
媲:比·配。班:措東漢班固。
⑩韓:指唐代韓愈。
閎通:淵博通達。
西涯薑齋
即李東日,字賓之,號西涯,明代湖南茶陵人。以詩文聞名於後世。
即王夫之,字而農,號薑齋,又號船山。明清之際湖南衡陽人。是古代唯物主義思想家。詩文亦自成家。
天:指明代大臣郭都賢,字天,湖南益陽人。曾任吏部主事、四川參政和江西巡撫等職。因益陽在資水之畔,故日“天門造術於資水”。
詣:造詣。
⑩奇偶:本指單雙數。但這裏是指道與文、詞章與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