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指根據德、L、法、信等封建L教法製的準則而達到安定境界。
郭筠仙:即郭嵩燾,字伯琛,號筠仙。劉孟蓉:即劉蓉,字孟蓉。吳南屏:即吳敏樹,號南屏。
卓然:特異貌。
親自跟隨。受業:從師學習。
師長之學說。
幫助教化。
很有。端緒:頭緒。
即規模。
記載曆史的方法。
矩獲(huo):規則法度。森然:森嚴。
大雅:大方雅正。
失去這個。
合乎古禮的事例。
深思。
勇武威猛。彪炳:煥發貌。
詞采;文采。流芬:流芳。沽溉:用沽河之水灌溉。無既:無盡。既,盡也。
⑩親從師說友教良有規摹史法喪斯義例冥然武烈
⑩文藻
【譯文】
……曾國藩不附和諸儒重道輕文的觀點和說法,同時也指斥陸九淵、王陽明直指本心的不對。後來在給夏忮甫的信中,他就舉出了很多明代有名人物得力於王學者的德行和事業的例子。……曾國藩作《勸學篇》以告誡直隸的讀書人,就談到義理、考據、詞章三者皆可列入學說。所以他平生真誠地崇尚宋儒,同時又不廢漢學,不隨便去建立一種獨立的學說,而重視親身實踐、身體力行。這樣他最終能扶持群賢,中興清朝的帝業,所獲得的成就高於三國的諸葛亮、唐代的陸贄和宋代的司馬光諸公。……
曾國藩為文效法韓愈和歐陽修,而加入漢賦的風格相輔。平生睡覺、吃飯都離不開《漢書》,又醉心於閱讀《文選》,想要以戴震、段玉裁、錢大昕、王念孫對古書字義解釋所取得的成就,引發出司馬相如、揚雄、潘嶽、郭璞那樣的文章。他對於文學所立定的誌向甚大,雖然老年才退,也許沒有完全來得及看到,但其剛強完全不比前賢差。……章炳麟是最看不起前人的,但他卻獨稱曾國藩文辭壯美,稱其碑銘完全可以比配班固和韓愈。王先謙則稱頌曾國藩以雄直之氣概,閎通之見識,發為文章,冠絕千古。往上考證湖南先民中的有名人物,周敦頤顯揚聲名於宋代,李東陽以文辭流暢典雅顯赫於明朝,王夫之辛勤地撰述著書於衡陽,郭都賢造術於資水,比較他們在學術上的造詣,都不足以同曾國藩比美。
自從曾國藩指斥尊道貶文之說,明確地告誡詞章、義理同樣重要,合道與文、詞章與義理為一爐,遵循陰陽之大順後,與他同時代的朋友如郭嵩燾、劉蓉、吳敏樹等人,皆卓然以古文聞名於世。他的門生如武昌的張裕釗、桐城的吳汝綸、無錫的薛福成、遵義的黎庶昌,皆親自跟隨他學習,他們都守其師長之學說,幫助教化於四方。……自此以後,王龍文的《平養堂集》,很有頭緒;羅正鈞的《劬庵文錄》,也見其不同凡響的規模;羅還撰有《左文襄公年譜》、《船山師友記》,均熟練地掌握了記載曆史的方法。趙啟霖的《瀞園集》、李楨的《畹蘭齋集》、王先謙的《虛受堂集》、黃兆枚的《芥滄集》,其規則法度都比較森嚴。至於王閱運的《湘綺樓集》、《湘軍誌》,則以專精而入大雅之林。近六七十年來以湖湘為據點影響遍及湖湘以外各個地方的文章之學,竟卓然為天下第一。
即使到了今天,學術荒廢文章紕漏,讀書人因失去這個而悲痛,然而在深山窮巷之中,尚有遵循先士的合乎古禮的事例,深思著企圖趕追古人而與古人並駕齊驅的人。從以上這些就可以知道曾國藩的勇武威猛僅煥發於一時,而他的文采之流芳就像用沽河之水灌溉一樣無窮無盡了。
【評析】
《湘學略》一書是作者在抗日戰爭時期任教於湖南大學(當時遷辰溪)時所寫的教材。由於時代不同,立場觀點不同,有一些褒貶欠妥、抑揚失宜之處是可以想象得到的。比如篇中指出曾國藩的成就超過諸葛亮,指出王夫之在學術上的造詣不足以同曾國藩比美等等。諸如這些,我們在閱讀時必須有所鑒別,有所警惕。
但是,由於此篇的重點是研究曾國藩的學術思想及其對中國文化學術的影響,尚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比如篇中指出曾國藩平生“篤崇宋儒,不廢漢學,不輕立說,專務躬行”,基本與曆史事實相吻合。比如篇中敘述在曾國藩的影響下,他的一些朋友如郭嵩燾、劉蓉等人,“皆卓然以古文自名”,一些門徒如薛福成、黎庶昌等人,“皆親從受業,守其師說”,基本上是這麼一回事。又比如篇中強調曾國藩的學術思想對後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而“其文藻之流芬乃沽溉於無既也”,這個評述也可以為今天的學者所接受。